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伯温临终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真应验了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5-11)470

洪武八年,刘伯温奉旨返乡养病,眼见其形容枯槁,气息微弱,二子已暗暗垂泪。傍晚,他忽觉神志清明,自知大限已至,怜爱的看着儿子们,缓缓开口,身后托付之事。

他将一信交予幼子,道,“本应我逝后立即交予圣上,但胡惟庸作梗。也罢,四五年后他必获罪,届时圣上会想到我,召见尔等后辈,到时再将此信交与圣上吧!”

说了这些,他早已神微力竭,又看看自己的长子,叹道“儿呀!收起上进之心,不要为官,咱家九世后方有中兴之机,切切莫急!莫急!”言罢缓缓合眼,含笑而逝。

一代大贤,精天算、懂权谋,擅兵事,却累遭猜忌暗害,黯然离世。

浙江大贤,南田刘基

刘基,字伯温,他生在一书香门第之家,自幼聪慧伶俐,父亲抱坐至膝上为其读书,听过二次便能成诵。自三四岁上,能自己阅读,且过目不忘。

父亲甚为钟爱,亲自给他开蒙教育,进益喜人。长至十岁以上,与书院文士对坐论文,文士愧然不及。十二岁便去院试,竟然一次通过,考官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

自此,刘伯温的才华便显露无疑,赴府学读书,夫子教授《春秋经》,因此书晦涩难懂,几乎所有学子都面露难色,答不出题目,只有他背诵流畅,且就书中意思阐述自己观点。

夫子教授两年后,便让他再访名师,“伯温实乃治学奇才,若无名师教导,恐耽误进益!”于是,他又拜在名士郑复初的门下,学习程朱理学,又成了郑夫子的爱徒。

至二十三岁时,刘伯温决定赴考进士,可惜,纵然是刘伯温这般大才,也抵不过元末朝廷的黑暗,刘伯温为官后,面对官场上的倾轧和派系,纵使他天生奇才,也无计可施,为官几年都无法有所作为。

直到他41岁那年,浙东的盗匪成患,民不潦生,官府数次派兵围剿,都无功而返。这时,有官员想起素有才名的刘伯温,很快朝廷便任命他为元帅府都事,负责剿匪。

刘伯温真心想为江浙的百姓做些实事,于是便整顿军队,安抚民生,官民一心,果然打开了局面。不到两年,浙东的匪首方国珍便已独木难支,在败逃的路上落网。

刘伯温在征讨中,不止一次的见识了方国珍这伙匪患的穷凶极恶,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因此上书朝廷必须将匪首正法,以慰浙东数万条冤魂的在天之灵。

可他低估了元朝官场的黑暗,方国珍见势不妙,重金买通多个朝中重臣,最后由被捕竟然变成主动受朝廷招安,方国珍不但不能斩首,反而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

而朝廷竟然下诏斥责了刘伯温纵兵行凶,擅作威福,刘伯温出奇的愤怒了,他无法改变这个朝廷,只能与上官大吵一架,辞官归隐,发誓不与这黑暗肮脏的朝廷同流合污。

大才出山,定鼎大明

刘伯温携妻儿隐居家乡,躬耕读书,不再问天下事。这时的元朝已经江山不稳,官员们贪腐成风,君王纵情声色,百姓们重租重税,无力交纳,一时盗匪横行。

一日,刘伯温好友宋濂来访,二人曾同朝为官,皆为元朝廷的黑暗而叹息切齿。如今宋濂竟然投奔了韩林儿的起义军,着实让刘伯温吃惊,他印象中义军与盗匪无差。

宋濂摇摇头,“那韩帅也罢了,心胸狭窄,见识浅薄,没有天子之相,但他麾下的朱将军,倒是个人才!”刘伯温摇摇头,“一个乞儿,有什么眼界?我可不信!”

宋濂也不恼,“兄精读圣贤之书,竟也着相?那朱将军久闻你的大名,诚心聘请,奈何战事吃紧,无睱亲至,托我拜上!”刘伯温沉吟不语,宋濂也不再劝,告辞离去。

三日后,刘伯温与宋濂赶赴应天,面见朱元璋。朱元璋带三军,亲至外城迎接,一路持子侄礼,恭敬接待。倒让刘伯温刮目相看,及至叙话,刘伯温越谈越惊奇。

朱元璋虽出身草莽,文才欠缺,但目光卓越,襟怀磊落,且城府颇深,举手投足自有一番帝王的威严之气,倒让刘伯温深深的敬服起来,二人相谈投机,竟然一夜未眠。

此后,刘伯温便成了朱元璋帐下之一军师,朱元璋对其甚为重视,言听计从。而刘伯温的才华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为人忠直,嫉恶如仇,一时间辖区风纪为之一新。

陈友谅以数倍于朱元璋的部队大举进攻,一时间朱元璋帐中众将惊惶失措,纷纷劝其投降,唯有刘伯温站出来稳定军心,指出陈友谅刚刚占领太平,骄气正盛。

众将也一路烧杀,荒淫过甚,几无斗志。此时若出奇不意,必能一举击溃军心,陈军必败。刘伯温的分析加计谋,让众将渐渐重燃斗志,果然一举大败陈友谅部队。

刘伯温又为朱元璋设计出平元方略,从政治、民生、军事多个角度,强大统治区域,休养民生积蓄军资的同时,缓慢的蚕食元朝的疆土,八年努力,终成功推翻大元王朝。

1368年,朱元璋即位称帝,为大明朝的明太祖,几年的征战,他对刘伯温十分敬重,亲封刘伯温为守正文臣诚意伯。

无心之言,无妄之灾

刘伯温虽有大才,但为太过耿介,不能容忍任何人的恶行,于朱元璋虽是好事,但是朱元璋的其他心腹重臣,对刘伯温的态度就非常微妙,戒备有之,暗恨有之。

刘伯温一次处理贪污案件,主犯李彬是左相李善长的心腹,李善长书信一封向刘伯温求情,以为刘伯温会念在同朝为官的份上予以宽佑,谁知刘伯温丝毫不留情面。

朱元理登基后,手下的将领们多年征战,一朝得势都纵情声色,不时会有滋扰百姓,奸淫抢掠的事情发生,朱元璋念及功绩,不忍加罪,但刘伯温却从不予容情。

如此再三,朝中重臣对于刘伯温的不识时务十分厌恶,抓住机会便攻击弹劾他,好在朱元璋十分看重,并不理群臣的恶意,但刘伯温却自觉举步维艰,索然无味。

一次,朱元璋招刘伯温奏对,再次请求刘伯温做自己的丞相,刘伯温还是推辞了,自言自己嫉恶如仇的性格和过于懒散的习惯,担不起丞相的重任,朱元璋闷闷不乐。

朱元璋又提出了几个丞相候选人,刘伯温秉公对几位进行了点评,说到胡惟庸的时候,刘伯温连连摇头,“万岁明鉴,此人心胸偏狭,刚愎自用,挑这副担子恐怕砸锅呀”

谁知,那胡惟庸为坐上丞相的位置,早在宫中上下都布置了人,此时内监已经将刘伯温的言行都详细的汇报,胡惟庸闻言,切齿深恨,也为刘伯承招了大祸。

九世箴言,二子应验

群臣的孤立和攻击,刘伯温并不以为意,他深知自己的性格并不讨喜,不容于人也是正常,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连自己效忠的君主朱元璋也对他猜忌起来。

刘伯温除诗书、权谋之外,还精通天数,先天演术出神入化。便用臣子在朱元璋的耳边诋毁,说若刘伯温愿意,随时可断大明龙脉,朱元璋本就布衣出身,对此甚为重视。

虽然没有根据,但看到刘伯温时,便多了分忌惮,而刘伯温拒绝朱元璋丞相的任命,还上奏屡屡辞官,更让朱元璋觉得他桀骜不驯,难以驾驭,对他态度渐渐冷淡起来。

洪武八年一月,刘伯温偶感风寒,本不严重,朱元璋听闻十分重视,派出左相胡惟庸带着太医前去探视,并特赐了汤药。刘伯温服下后,并未见好,反而日渐沉重。

刘伯温强撑病体面圣,向朱元璋上奏吃了胡惟庸送来的汤药后,病情日重。朱元璋并没有惊讶,反而还心虚的躲闪着刘伯温的目光,刘伯温瞬间明白,无奈的苦笑起来。

刘伯温向朱元璋请求返乡养老,朱元璋痛快的准奏,回乡一个月后,刘伯温安然的于家中病逝。五年后,胡惟庸获罪被处死,朱元璋才又想起刘伯温,诏其后人面圣。

其次子递上刘伯温的遗书,字字句句叮嘱的都是治国的良言,朱元璋想起那位才华横溢又正直耿介的贤臣,不禁愧悔的捶案痛哭。他不顾刘伯温遗言,将其二子封官重用。

果然如刘伯温说的一般,长子步入官场后,因性格颇似其父,倍受同僚的陷害攻击,很快获罪病逝;而幼子跟着太子朱标,颇得看重,可惜太子早逝,幼子很快辞官返乡。

最后:

此后,刘氏子弟再没有出现在大明官场之上,直到大明嘉靖十年,刘伯温的九世孙刘瑜,弓马娴熟,谋略过人,深得皇帝的宠爱,特册封其为伯爵。

而刘伯温也因自己的后代受到重用后,得朝廷重新讨论其开国之功,不下于徐达,理应配享太庙,沉寂上百年的刘伯温,一切都如他预料的一般,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公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4775.html

“刘伯温临终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真应验了” 的相关文章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 汉景帝为什么不给周亚夫筷子吃饭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 汉景帝为什么不给周亚夫筷子吃饭

对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何不给筷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143年,周亚夫到宫中赴宴,侍者将一大块肉放在他面前却不给筷子。见别人刀筷并用吃得津津有味,周亚夫颇为烦火,于是大声质问侍者何意。汉景帝见状说了一句话,吓得周亚夫赶忙跪下请罪。周亚夫剧照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周...

王莽死后头颅被收藏272年之久 这个头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王莽死后头颅被收藏272年之久 这个头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对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272年之久,它有何特殊之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莽在西汉历史上的功绩不小,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改革家,但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却不高。因为他是篡位称帝,所以备受争议。不过直到现如今,史学家们研究认为,王莽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对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没有攻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得神乎其神,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似乎诸葛亮是个神通广大的神人。其实,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在治国理政和带兵打仗方面非常有才能而已。他的宿敌司马...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如果没死在落凤坡,继续辅佐刘备,能打败司马懿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作为汉朝的宗亲,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兴复汉室,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成功。刘备手下人才济济,一度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两位当世名人。只可惜庞统早早的就死在了入...

巫蛊之祸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为何是汉武帝?

巫蛊之祸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为何是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巫蛊之祸,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悲剧。这场大悲剧中,几万人不幸丧身。太子与皇后、刘姓皇室,以及一众大臣都纷纷被逼自杀或被杀。很多人都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无法自拔。但是,在这场灾害中,...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张德胜是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名将,死后配享太庙,他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江淮地区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涌现出了很多盗贼,为了应对这种混乱的局面,张德胜和俞通海、廖永忠、廖永安等盘踞在巢湖一带,训练了一支十分强劲的...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对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仍执着于复国,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的一生无愧于蜀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三国演义》中说...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北宋名相寇准:两度为相只为挽救宋朝,可结局却很凄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导语:作为臣子,他们不仅要为黎民百姓谋福祉,而且还要想办法讨皇帝的欢心。不过,忠臣的身上却存在一些令皇上难以忍受的缺点,例如直言进谏。在宋朝,有一位宰相便因此而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一、寇准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