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做为汉初三杰之一,被吕后所杀,为何刘邦听说后会且喜且怜之
韩信做为汉初三杰之一,被吕后所杀,为何刘邦听说后会且喜且怜之
在“汉初三杰”中,唯有韩信死于非命。他的死也给后人留下了兔死狗烹的教训。史书上说,韩信死后,刘邦率军归来。听到韩信的死讯后,刘邦的态度是且喜且怜之,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态?韩信身上到底有什么原因,让刘邦对他有这种心态?
韩信是刘邦手下最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刘邦曾经评价说,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超人的军事才能,才让刘邦一种心存芥蒂。在战争年代,刘邦不敌项羽,他需要利用韩信的军事才能。但是,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刘邦已经不再需要韩信的时候,刘邦就要对韩信采取措施了。
韩信是小贵族出身,从他的姓氏可以推断出,他应该是韩国的贵族,流落到江湖。给他饭吃的漂母说他是王孙也说明了这一点。他作为贵族,当然不屑于从事劳动人民的职业,以至于沦落到没有饭吃的地步。而他满脑子还是贵族的思想,不放弃贵族作风,受到了旁人的鄙夷,被当地的混混羞辱,受了“胯下之辱”。
可是,韩信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恢复王室,分茅裂土的理想。他的母亲去世,他以王室的气魄安葬了母亲。在秦末战乱一起,韩信就投入军中。他在项羽的军中服役。不过,项羽对韩信并不重视。韩信一看,在项羽这里实现自己理想无望,就投奔了刘邦。
实际上,韩信这样的贵族,去平民出身的刘邦手下做事,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是刘邦和韩信的分歧所在。因为这个原因,刘邦在刚开始并不重用韩信。只是因为萧何的力荐,韩信才有了用武之地。
刘邦和韩信都有落魄的相同遭遇,所以有一定的共同语言。韩信在和刘邦刚开始交谈,就说明了自己要求封地的理想,刘邦也答应了他。因此,韩信为刘邦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当天下的局势慢慢明朗的时候,刘邦和韩信之间就开始产生了隔阂。韩信对自己的封地患得患失,而刘邦想要建立一个家天下的国家,不想实现自己的诺言。到了垓下决战前的时候,这个矛盾彻底爆发。韩信、彭越都不来会师,使得刘邦打了大败仗。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明确了给韩信、彭越的封地,韩信才领兵到来,亲自指挥,打败了项羽。
由于韩信的分封的思想和刘邦的统一思想相冲突,所以双方的矛盾不可避免。在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就夺取了韩信的军队。接下来,刘邦又把韩信从齐国移封到楚国,使得韩信暂时没有造反的可能。
即便如此,刘邦对韩信依然不放心。他假借游云梦泽的机会,把韩信抓起来带到长安。废了他的楚王,降为淮阴侯,软禁起来。这个时候,韩信还执迷不悟,为自己的遭遇感到委屈不平。他没有认识到,自己要求的分封制度已经过时,刘邦要建立家天下的一统集权国家的意志不可动摇。在这种情况下,是绝不可能给韩信封地的。
韩信因此和刘邦采取了对抗的态度。而刘邦把韩信软禁起来,消除了他的军事能力对自己的威胁,对他也十分宽松。韩信可以不去上朝,也可以四处闲逛。可是,韩信却在刘邦去讨伐陈豨期间被吕后给杀了,而且是以谋反的名义给杀了。这使得刘邦归来后,对韩信的遭遇表示“且喜且怜之”。
刘邦的喜,无非是韩信之死,让自己去除了一个心腹之患。韩信的军事才能是刘邦远远比不上的。当年韩信和刘邦说带兵的时候,韩信说刘邦只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则是多多益善。刘邦对此也不否认。
而且韩信在被降封为侯以后,对刘邦的态度十分抵触。这使得刘邦无法使用韩信的军事才能,还要对他进行防范。在这一次对陈豨用兵,刘邦还想带韩信去,韩信以生病推脱了。
韩信的军事能力出众,和自己又不一心。而且对自己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留着是个心腹大患,而要除掉吧,自己又下不了手。这是因为韩信在被抓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因为兔死狗烹的原因被抓的。刘邦刚刚建国,当然不想落得个滥杀功臣的名声,这样会让手下离心离德。谁知道这个难题被吕后给解决了。吕后以谋反的名义杀了韩信,给刘邦消除了心腹之患,刘邦怎么会不高兴呢?
但是,刘邦对韩信还是感到怜悯的。这种怜悯一是来自多年的战争情谊。在战争中,是韩信撑起了汉室半壁江山。韩信在北方作战,刘邦每一次战败,都跑到韩信那里,夺取韩信的军队给自己用,韩信也从无怨言。到最后,还是韩信亲自指挥,才打败了项羽,平定了天下。这种战争中结下的情义,是刘邦难以释怀的。
二来是因为韩信死非其罪。吕后杀韩信,以韩信勾结陈豨谋反纯粹是一场冤案。韩信对刘邦是怀有怨气,但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谋反。刘邦心里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玩弄韩信于股掌之上。他多次夺取韩信的军队,夺取他的封地,最后把他带回长安软禁,都是基于韩信不会谋反的基础上的。如果韩信像英布一样,刘邦怎么可能这样对待他?
而说韩信和陈豨勾结谋反更是无稽之谈。如果韩信和陈豨勾结,他直接和刘邦一起出征陈豨,那么刘邦肯定必败无疑。这比在长安造反要容易得多,还不会危及生命。报告韩信谋反的是他手下的人,是为了救他的哥哥。
这种伎俩,我们看《史记》中,可谓比比皆是。被手下控告的人不计其数,从韩信、英布直到刘家的诸侯王。可是说,这是汉朝除去政敌的常见手段。
所以说,吕后杀韩信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刘邦归来后,知道韩信死非其罪而对他感到可怜。而随后刘邦召见蒯通也是间接的为韩信 *** 了。
结语:
韩信作为刘邦手下的“汉初三杰”之一,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由于他的愿望,分茅裂土成为一方割据的诸侯,和刘邦一统江山的意图相冲突,双方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最终,刘邦剥夺了韩信的封地,降封为淮阴侯,把他软禁在长安。
韩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只认为刘邦对自己不公,对刘邦怀有怨气。由于韩信的抵触情绪,刘邦不能用他的军事才能,还要提防他造反,这就造成了韩信的悲剧。
吕后在刘邦出征期间,用韩信谋反的理由杀了他。刘邦回来后,一方面高兴除掉了心腹大患,一方面感念过去的战争情谊,对韩信死非其罪的遭遇感到同情,这才造成了刘邦对韩信的死“且喜且怜之”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