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日本海军中口径舰炮史:55倍140mm炮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5-20)390

本文参考资料

平贺让纪念站:

「十五糎砲以下各種砲重量表 大正十一年九月調製」(ID:22310601)

「五十口径14cm連装高角砲Scale1/16」(ID: 20210101)

〔メモ(50口径砲寸法図)〕(ID: 20210201)

防研资料:

「帝国海軍各種砲煩兵器設計データー記錄 その1」(⑥技術-兵器-3)

海自资料:

『砲戦術講義』

为方便读者查看,本文的图片都已经过扫描。如需查看原件,请按照参考资料编号搜索。

一、炮身

(一)初期计划

众所周知,日本海军选择使用140mm这个口径的原因是考虑日本人的体格问题,减轻炮弹重量,通过牺牲炮弹的威力来维持效率。于是,日本海军开发出了三年式50倍140mm炮,作为伊势级开始的战列舰副炮,以及轻巡洋舰的主炮。这里只是简要介绍一下140mm炮的开端,具体内容后面专门写一篇介绍。

大概到了大正中后期,为了增加威力,负责设计火炮的舰本一部开始了更长身管的55倍140mm的计划。炮身重7.135公吨,采用分装弹,炮弹型号与三年式50倍140mm炮一致,为38kg通常弹,配13.05kg发射药。

55倍140mm炮(早期)

口径:140mm

倍径:55倍

炮身重量:7.135公吨

发射药:13.05kg

炮弹:38kg

*出自「十五糎砲以下各種砲重量表 大正十一年九月調製」(ID:22310601)

(二)昭和初年的改进

进入昭和初年后,开始重视平射炮对空,55倍140mm炮也不例外。炮身也有修改,重量从原来的7.135公吨调整为7.23公吨。

由于缺乏直接的炮身参数记录,所以这里结合斋尾的多份资料整理数据。

炮身性能可参考「1929年」(卷一p.148)的表:

由此可见,1929年时计划的初速为950m/s,炮弹重量38kg。另外各个距离的落角等参数也都列了出来。

接下来参考实验数据进行一些推测:

目测来看,最下面的吴1~2号炮的情况应该比较接近实用型号,即药室25L、长6.56倍口径。吴3号炮最初的药室容积可能是28.643L、长7.5倍口径,后来被改造为30.628L、长8倍口径。

炮弹上,一般可能是和制式化的50倍140mm炮一样的38kg被帽通常弹,早期吴1~2号炮实验时也有40kg的实验弹甲。吴1号炮使用38kg炮弹时,发射药为14kg的30特DCII型,膛压34.25&plu *** n;0.5kg/mm²,初速955.3&plu *** n;1m/s;使用40kg炮弹时,发射药为同型号13.73kg,膛压34.12&plu *** n;0.49m/s,初速928.5&plu *** n;0.5m/s。吴2号炮测试数据相近,此处不在罗列,可以自行查阅上表。参考上文的初速,应该可以认为前者比较接近实用型号。

以下推测为通常型号炮身的要目:

55倍140mm炮(改型)

口径:140mm

倍径:55倍

炮身全长:7.936m*

药室容积:25L****

药室长:6.56倍口径****

炮身重量:7.23公吨**

膛压:约34kg/mm²(推测)****

初速:950m/s***

发射药:14kg30特DCII(推测)****

炮弹:38kg**

*出自「五十口径14cm連装高角砲Scale1/16」(ID: 20210101)

**出自「中口径砲以下各種砲身砲架重量表」(卷一p.84)

***出自「1929年」(卷一p.148)

****出自「高初速砲実験報告拔萃 昭和8年1月 呉工廠」(卷一p.29),数据取自吴1~2号炮部分实验数据,目测比较接近通常型号

对于生产情况,根据「高初速砲実験報告拔萃 昭和8年1月 呉工廠」(卷一p.29)中出现的吴1~3号炮,生产出来的55倍140mm炮至少有这3门。

二、炮身实验

根据「高初速砲実験報告拔萃 昭和8年1月 呉工廠」(卷一p.29)的记录,之后在1933年前后,吴海军工厂对55倍140mm炮进行了测试,并撰写了高初速炮实验报告摘要(文件时间为1933年1月)。

目的

1.研究高初速炮必然需要的大药室

2.将吴3号55倍140mm炮的药室扩大到8倍口径,检验膛内弹道性

成果

1.这次强装药发射时,炮身炮架的点火装置等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2.初速、膛压、炮口秒时如次表;

3.在相同的发射药种类(30特DCII)的情况下,长度短的(763mm)比长的(900mm)的初速略大;

4.在相同发射药种类(特DCII)的情况下,内膛磨损量与各国实验及吴1~3号炮身的最初三次实验相比,显现出略小的趋势;

5.ジャンプカード(jumpcard?)的弹飞状况尤其糟糕;

6.膛压34及40kg/mm²的各发射药种类对应的上次及本次试验发射药量,初速、炮口威力的比较如次表。

由于是复印件的缘故,无法辨认红字黑字…

吴3号炮进行了各种特殊实验,包括使用20/30/40特DCII型三种发射药、使用38/40/45kg炮弹、扩大药室等。

吴3号之一次测试中,药室为7.5倍口径。

38kg炮弹、17.3kg40特DCII型发射药:膛压33.53&plu *** n;0.12kg/mm²,初速达到了979.1&plu *** n;1.2m/s。

40kg炮弹、14.75kg30特DCII发射药:膛压32.55&plu *** n;0.33kg/mm²,初速922.8&plu *** n;1.5m/s。

45kg重弹、14.4kg30特DCII发射药:膛压33.98&plu *** n;0.1kg/mm²,初速865.9&plu *** n;1.2m/s。

减装药发射

40kg炮弹、5.6kg20特DCII发射药:膛压9.37&plu *** n;0.04kg/mm²,初速514.9&plu *** n;1.6m/s。

同炮弹7kg同发射药:膛压13.76kg/mm²,初速601.2&plu *** n;0.3m/s。

第二次测试中,药室被扩大到8倍口径。

38kg炮弹、18.3kg40特DCII型发射药:膛压32.52&plu *** n;0.36kg/mm²,初速达到了987&plu *** n;1.1m/s。40kg炮弹、15.4kg30特DCII发射药时,膛压32.08&plu *** n;0.27kg/mm²,初速923.7&plu *** n;0.8m/s。

45kg重弹、15.15kg30特DCII发射药:膛压33.98&plu *** n;0.1kg/mm²,初速875.8&plu *** n;1m/s。

减装药发射

40kg炮弹、6.35kg20特DCII发射药时,膛压10.85&plu *** n;0.19kg/mm²,初速549.1&plu *** n;1.5m/s。

三、炮塔、炮架

(一)初期计划

根据平贺让纪念站1922年9月的文件「十五糎砲以下各種砲重量表 大正十一年九月調製」(ID:22310601),当时设计的55倍140mm炮有单装和试制双联装两种。

以下重量均为预定重量:

本图扫描遗漏:双联装50倍140—18.41→14.89;40→35.48

单装圆锥台炮架

炮身:7.135公吨,附属品170千克

炮架:8.85公吨,附属品250千克

炮盾:甲板炮5.9公吨,炮廓2.5公吨

全重:甲板炮22.305公吨,炮廓18.905公吨

100发弹药(每门):5.105公吨(包含炮弹38kg,发射药13.05kg)

总计(含弹药):甲板炮27.41公吨,炮廓24.01公吨。

可见对于单装炮,同时有甲板炮和炮廓两个版本,当时可能考虑作为战列舰的炮廓式副炮,说不定1924年设计的将来主力舰(早期金刚代舰)能用上。

试制双联装炮塔

炮身(两门):14.27公吨,附属品340千克

炮架:19公吨,附属品300千克

炮盾:10公吨

全重:43.91公吨

200发弹药:10.21公吨

总计:54.12公吨

根据「副砲」(卷一p.158)补充,两种炮架的俯仰范围是-7°~ 30°,可见20年代初的中口径舰炮还只是考虑对海平射。两种炮架在20°仰角射程17500m,25°为19400m,30°为20900m。

据说长门号战列舰的炮术科记录:

近期可能会采用双联装副炮,这将是装备方位盘及相关装置的好机会。

这句话的时间肯定是长门级完工后,最早也就是1921年,时间和上面的表比较接近,但不能确定这是指的夕张式的双联装甲板炮,还是新式的双联装50倍140mm炮塔,抑或这里提到的双联装55倍140mm炮塔。

到了1924年的将来主力舰时期,也有讨论采用机力化(重点)副炮的计划,那该副炮只能是新式的双联装50倍或55倍的140mm炮塔。

(二)昭和初年的高角炮塔

结合「中口径砲以下各種砲身砲架重量表」(卷一p.84)、「副砲」(卷一p.158)的记录可知,后来又有了高仰角的新式单装、双联装、三联装和四联装炮塔,俯仰范围为-7°~ 75°。后者记录,对于四种炮架机构,其可靠程度是等同的。前者还记录,双联装和三联装的设计图都有对应的编号,不过目前只在平贺让纪念站见到了双联装的1/16图纸,说不定以后有机会,能在防研资料中见到其他的。

五十口径14cm連装高角砲Scale1/16(ID: 20210101)。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图纸上被标为50倍,但实际上是55倍。

新式单装炮

基本参数

装填时间:

炮室操作人员:10人

给弹药室操作人员:2人

炮口操作半径:6.52m

重量

弹药(每门120发):6.96公吨

*出自「副砲」(卷一p.158)

新式高仰角双联装炮塔(舰本10959号)

基本参数

旋转速度:6°/s(机力),30'/手轮每转**

俯仰速度:10°/s(机力),1°/手轮每转**

扬弹方式:电力**

扬弹速度:单侧8发/分**

装填时间:(单装:双联装=1:1.09****)

发射速度:5发/分

炮室操作人员:17人****

给弹药室操作人员:4人****

炮间距:0.97m**

炮口操作半径:6.56m****

炮盾转动操作半径:4m****

给弹药室直径:3.81~4.237m(圆台形)**,3.72m(形状未知)****

辊轮盘直径:3.63m**,3.72m****

炮盾宽:4.4m*&****

重量(其一,时间可能为1927)**

炮身(两门):14.46公吨

旋转部(含扬弹机):15.5公吨

俯仰部:6.94公吨

固定部:6公吨

炮盾:①6.9公吨(厚5~9mm),②11.6公吨(厚19mm),③14.8公吨(厚25mm)

全重:①49公吨,②54.5公吨,③57.7公吨

重量(其二,时间可能更晚)

炮身(两门):14.46公吨***

炮架:29.99公吨***,

炮盾:16.55公吨(厚25mm)***

附属品:0.64公吨***(具体应该和老式双联装一致)

全重:61.64公吨***

弹药(每门120发):13.92公吨****

总计:75.56公吨(原数据74.92公吨,是因为将全重视为61公吨)****

*出自〔メモ(50口径砲寸法図)〕(ID: 20210201)

**出自「五十口径14cm連装高角砲Scale1/16」(ID: 20210101)

***出自「中口径砲以下各種砲身砲架重量表」(卷一p.84)

****出自「副砲」(卷一p.158)

〔メモ(50口径砲寸法図)〕(ID: 20210201)。本图标注了尺寸(单位为英尺-英寸或米,具体数据可见上文),文件时间为1927年2月28日。

新式炮塔除了为对空而提高了仰角,还将炮盾加厚到25mm(相当于重巡的双联装203mm炮塔)。双联装炮塔的构成是上部的炮塔(炮室),以及下方圆台形的给弹药室。

高仰角的双联装55倍140mm炮塔外观大体上比较接近吹雪级的双联装127mm炮塔和古鹰级的单装200mm炮塔,但为了实现对空能力,将炮塔上前端改为圆弧状。左右炮间距0.97米,独立俯仰。驱动以电力为主,人力为副。火炮为螺闩炮,采用分装弹,弹药和50倍140mm炮一致,人力装填,发射速度为5发/分。所以说,该炮塔与驱逐舰的127mm炮塔和重巡的203mm炮塔一样,仅仅是提高了仰角,拥有“一定程度上”的对空能力,不足以应对日益增加的航空威胁。当然,这只是20年代后半意识到航空威胁越来越大,抱着“有总比没有好”的思路对平射炮进行的一种特化,对空主力还是依靠专门的防空炮。炮室操作人员有17人。

炮盾有多种设计。在1927年时,有5~9mm、19mm、25mm三种。后来在「中口径砲以下各種砲身砲架重量表」(卷一p.84)仅有25mm的记录,最终可能选择了25mm的炮盾,而且最终25mm炮盾版的重量也比1927年的大。

对于扬弹药室,其形状为圆台形,靠近顶部的一个圆直径为3.81米,底部4.237米;另有一组数据记录为3.73米,不知是最顶部的直径,还是另一种新的设计。扬弹药机为传送带式,提升速度为8发/分,左右各一台。除了能转运炮弹,还能转运投入的发射药盒。药室操作人员有4人。

随着时间推移,日本海军对备弹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大正时期的每门100发增加到了120发。

本炮更大的用途就是作为预计1931年开工的金刚代舰的副炮。在大约1929年采用更大口径的152mm前,高仰角双联装炮塔一直是金刚代舰各方案的副炮。参考以下1928年的藤本案和平贺案的想象图(包括双联装55倍140mm炮塔的想象图):

三联装炮塔(舰本11056号)

基本参数**

炮室操作人员:25人

给弹药室操作人员:6人

炮口操作半径:6.7m

炮盾转动操作半径:4m

给弹药室直径:5.08m

辊轮盘直径:5.08m

炮盾宽:5.08m

重量

炮身(三门):21.69公吨*

炮架:40.96公吨*

炮盾:20.35公吨(厚25mm)*

附属品:0.75公吨*

全重:83.75公吨*

弹药(每门120发):20.88公吨**

总计:104.63公吨(原数据103.88公吨,是因为将全重视为83公吨)**

*出自「中口径砲以下各種砲身砲架重量表」(卷一p.84)

**出自「副砲」(卷一p.158)

四联装炮塔

基本参数**

炮室操作人员:32人

给弹药室操作人员:8人

炮口操作半径:6.86m

炮盾转动操作半径:4.4m

给弹药室直径:6.25m

辊轮盘直径:6.25m

炮盾宽:7.2m

重量

炮身(四门):28.92公吨*

炮架、炮盾、附属品:约81.08公吨*

全重:110公吨**

弹药(每门120发):27.84公吨**

总计:137.84公吨**

*根据炮身重量和全重数据推算

**出自「副砲」(卷一p.158)

平贺1927年12门案想象图。

四联装140mm炮塔被用于1927年的平贺12门45倍410mm主炮金刚代舰案。上图为该方案的想象图,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图中使用的是妙高级的双联装200mm炮塔作为基础,但实际上四联装140mm炮塔应该具有高射能力,所以用高雄级的双联装203mm炮塔应该更合适。

由于驱逐舰的大型化,轻巡洋舰主炮和战列舰副炮的火力需求增大。到了大约1929年时,55倍140mm炮的地位被新的50倍152mm炮取代,再之后发展成为了最上级装备的60倍155mm炮。由此,55倍140mm炮成为了单纯的实验炮,进行扩大药室的实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5/595798.html

“日本海军中口径舰炮史:55倍140mm炮” 的相关文章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

张昌宗能够服侍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 他长得到底有多帅

张昌宗能够服侍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 他长得到底有多帅

对历史上的张昌宗有多帅?为什么能同时服侍武则天、太平公主母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听说过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有听说过女子也有好几房“丈夫”吗?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百分之九十九的皇帝都是男人,他们有着三千的后宫佳丽,享受着无边的快活。而这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武则天这位...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虽然赢了...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对为何雍正非要和年妃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去世后非要和年妃葬在一块,就连她诞下的皇子也享受特殊待遇,取名都不按弘字辈,其中究竟有何隐情?两人因一场政治婚姻相遇,却不料得到一生最爱,年妃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可惜都早夭了,雍正破例为年妃做了哪些事呢?死后如...

彭城之战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 韩信当时在做什么

彭城之战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 韩信当时在做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在彭城被打得丢盔弃甲,连儿女都要放弃,韩信在干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具体在干什么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大概会有三种可能:1、在兵围雍王章邯并一举攻破废丘。2、在随军出征不过却没有军队指挥权。3、并未随军出征,因为忧虑所以给汉王写过信。刘邦彭...

诸葛亮死前认为魏延会造反,是因为什么?

诸葛亮死前认为魏延会造反,是因为什么?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延、姜维和王平都是蜀汉后期的大将,而且,这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降将,诸葛亮对这三个人的态度明显不同。诸葛亮对姜维和王平很信任,对魏延却有些猜忌。诸葛亮死前,为何只认为魏...

有哪些与杜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杜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 ),字世昌。越州山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