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如何从“封建”走向“专制集权”的?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5-20)500

如何从“封建”走向“专制集权”的?

原创 一粒青盐 盐族 2024-05-04 07:41 四川

春秋战国以降,中国历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即“皇权帝制”,“一人治天下,天下奉一人”,何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一说呢?

显然,很多人对历史的认识并没有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严格加以区分,将中国自秦至清的漫长历史统统称之为“封建社会”,为其贴上“专制”“独裁”“落后”“腐朽”“黑暗”的标签,让“反封建”的口号顺理成章、理所当然成为进步的宣言。

所谓“封建”,本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封建制的基本内涵是世袭、分权的领主经济、贵族政治,国家政权形式是分权制,分封土地,在封地上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封国。各个相对独立的王国城邦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臣民,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政权系统;王位世袭,封王自己任免属下官吏;实权在下、虚权在上,凌驾于各个封国之上的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共主,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不过是名义共 *** 力的体现而已。

封建制似乎多少还有些权力分散制衡的“民主”意味,与希腊城邦制异曲同工。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自己的 *** 、法律体系和公民身份。强调公民参与、城市中心性和自治权力,实 *** 主制度的起源。所以,封建城邦制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封建制度始备,在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亦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影响至今。

而后,秦至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权力因素的作用远远大于文化和经济因素。自秦商鞅变法之后,国家权力就成为两千年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塑造国家权力,而是国家权力刻意建造了一个单一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就是“皇权专制社会”,而非“分封建制社会”。所以说,秦王赢政统一了六国,亦灭了封建制,扼杀了中国的“民主”萌芽。

那么,秦始皇又是如何使“封建制”走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政权之下,各个封国与共主之间关系是松散的,天子只是一个形式,实际的权力在封王手里。后来,由于封国势力的强盛和共 *** 力的衰落,封国或者“末大不掉”,或者“问鼎”于共主,或者彼此纷争混战。正如一个大家庭,众兄弟长大成人,互相斗殴争夺,老父亲却无能为力,谁也管不了谁,谁也不让着谁。

于是,“反封建,求统一”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人民渴望摆脱分裂混战的灾难而希望统一,具有野心的封国统治者为了满足“主宰天下、唯我独尊”的权势欲而对武力统一蠢蠢欲动,战火纷起,硝烟弥漫。

思想家们也抓住人心所向的历史机遇,极力游说统一学说:孔子主张回复到西周天子治天下,诸侯治本国的统一;墨子宣扬大禹时兼爱非攻的统一;而韩非却是独树一帜,提出“集一切权力于君主一人”的统一。

韩非的“中央集权专制”理论恰与野心家秦王赢政一拍即合,当赢政读到《孤愤》《五矗》后暗自窃喜,感叹:“吾见其人,与之一起,死无恨矣!”,“一人治天下,天下奉一人,唯我独尊”这样前所未有之美事着实让赢政兴奋不已,统一六国,势在集天下权力于一人。

殊不知,完成统一大业后,丞相王绾却建议说:“既各诸侯国已经被统一了,燕齐荆等地边远,不立诸子置王于这些地方,就难以镇守。”王绾意在恢复西周分封制,仍是“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其实质是分权。

显然,向往“唯我独尊”的秦始皇对这一建议并不感兴趣,于是召集“群臣”廷议。绝大多数的人都赞同王绾的意见,唯独廷尉李斯表示异议,他说,西周王最初分封同姓子弟“甚众”,后来日子长了,骨肉之情不仅疏淡了,而且彼此之间相攻如“仇髓”,周天子也制止不了。现在好不容易统一了,各地设立郡县,不给“诸子功臣”裂土封侯,只是给以“公赋税重赏赐”而已,这样天下容易控制,得以“安宁”。

秦始皇很赞赏李斯的见解,他说,以往“战斗不休”使天下人“共苦”之,是何原因呢?就是因为分封了许多“侯王”,如今已扫平了诸侯王,取得初步的安定,又要恢复分封制,等于是培植分裂混战的势力,要“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抓住了人们对300多年来分裂混战深恶痛绝的心理,实现大一统的同时,亦灭掉了中国早期的封建制,建立起中央集权专制,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真正成为中华之主,万乘之君,天下奉一人。而后的历代皇帝,牢牢抓住“集权专制”两千多年不撒手,成在集权,败于专制,周而复始。

究竟是“集权制”好,还是“分权制”好?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掌权者谁都想要集权,因为只有集权,才能专制,只有专制,才能“唯我独尊”。而诸王臣子总想着分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谁不想手里有权呢?

其实,实行分权制,未必如秦始皇、李斯说的那样危险,不然,为什么西欧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来比中国还要快呢?实行集权制,也未必如王绾说的那样不好,不然,怎么古代中国经济文化会一度居于世界前列呢?

集权制是刚性的,积极作用大,消极作用也大,正因先头的积极作用大,所以后来的消极作用也大。分权制是中性的,积极作用小,消极作用也小,正因先头的积极作用小,后来的消极作用也小。

所以,如果说代表分权的“封建制”是腐朽落后的,那么专制独裁的“皇权帝制”又会先进到哪里去呢?

后来的中西方历史发展经纬是:

分权势必会民主,民主大概会创新,创新将推进革命。不然,为何会有“文艺复兴”呢?

集权势必会专制,专制大概会暴政,暴政将逼迫民反。不然,为何会秦“二世而亡”呢?

如果要人民自己选择,我们就会选择既不是集权制,也不是分权制,而应是集权制与分权制相糅合的一种制度,集中里有民主,民主中有集中,维护 *** ,尊重人权。面对外敌与灾祸,集中权力,举全国之力从容应对。面对内部治理,权力制衡,让权于民,而不要秦始皇一个人说了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5852.html

“如何从“封建”走向“专制集权”的?” 的相关文章

孙策杀死陆逊的祖父后 陆逊为什么还要给东吴效力

孙策杀死陆逊的祖父后 陆逊为什么还要给东吴效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策杀了陆逊的祖父,陆逊为什么还在东吴效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94年,兴平元年。淮南袁术下令让庐江太守陆康缴纳粮草3万斛,遭到陆康的拒绝,于是袁术下令让孙策讨伐陆康,并许诺如果攻克庐江城,就让孙策当庐江太守。陆氏一族是吴中大姓,在吴中属于贵...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对永乐大帝朱棣那么会打仗,都是跟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因以永乐为年号,后人又称“永乐大帝”,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可并不多,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等,这些帝王在文治武功上都颇有建...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退位后,一直安然无恙,可刘备为何要为他发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期,汉献帝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身为亡国之君一般下场都比较凄惨,但刘协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能够得以善终。在公元234年...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都是违抗军令,马谡被斩首,关羽、张飞却不杀,这是为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在谁做先锋的问题上,诸葛亮违背了众人意见,选择了资历尚轻的马谡,命其统军前行。曹明帝曹叡得到蜀军北上的消息后,立马派出以“巧变”著称的老将张郃在街亭迎击马谡。马谡...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洪晧的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适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对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恰好路过马超的封地,为啥马超不救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英雄好汉,便要提到一本名著了,没错,那就是《三国演义》。书中虽说在描述战争的情节占比很大,但也侧面描绘和突出了三国各路好汉的英雄形象,比如刘备、张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人物,他...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