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上骗中央,下骗百姓的商业奇才,牟其中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5-20)520

郑重声明,本文是心灵之约原创首发,原创不易,请不要搬运或抄袭,我已全网 *** ,搬运或抄袭,头条会扣你信用分。

中国当代商人中,最敢想、最敢说、最敢写、最敢做的人非牟其中莫属。

牟其中生于1941年6月19日,出生地是万县,他一生中有1/4的时间,是在监狱中度过。

2016年,他75岁的时候,才从监狱的大门中走出来。他如今82岁高龄,又重新启动了南德公司。

他从小聪明好学、胸怀大志,喜爱读书,1959年参加高考,却不幸落榜,他一生挚爱文学,喜欢政治,这也为他以后埋下了祸根。

落榜以后,他进了玻璃厂,当了一名锅炉工人,在这期间,他关心政治,坚持自学。

1974年他因为写了一篇过于前卫,不合时宜的《中国到何处去》的万字文,进了监狱。

他从监狱出来以后,正赶上改革开放,很多人都嗅到了开放的红利,妻子劝他赶紧找点活干,因为一家人要生活。

牟其中不想按部就班去上班,心怀梦想下海经商,可是没有本钱,他卖掉了老婆的缝纫机,东拼西凑了300元钱,注册成立了中德商店。

他有超前的思维,首个推出“七天退换货服务”,这比马云早了30年。他还组织了代销、 *** 、代组织、代托运。

通过跨地区的商品流通,也靠着他的诚信,仅一年时间,中德商店就净赚八万多元。

有一年,他去上海,在上海之一百货商店之一次看到了座钟, 他很感兴趣,一问才知道这种座钟,供不应求。

他马上返回重庆,找到一个废弃的军工厂,让他们快速生产出一万台,然后马不停蹄以七元的价格送到上海,就这样,他卖给各大百货十万台。

那时候,还没有万元户之说。那个时代,冰箱彩电都很稀缺,国家为了保护国产企业,不允许进口家用冰箱,他找到了文件的漏洞,就进口360升的冷冻器械,运回到国内一销而空。

枪打出头鸟,看他赚了那么多钱,很多人对他羡慕嫉妒恨,举报他投机倒把。1983年,他因为偷机倒把偷税漏税,第二次进入监狱。

他不服气,在狱中还写了入党申请书和有关改革阻力的文章,一并递交给上级有关部门。

第二年,国家 *** 部门亲赴万县,我放了牟其中,因为指控纯属子虚乌有,他不仅没有偷税漏税,还多交了4000元。

出狱以后,牟其中创立了南德集团,他说这么好的时代推动它前进 ,他一定要做干大事,才无愧于这个时代。

牟其中推销产品时,在火车上听人说,苏联准备把4架T-154飞机卖掉,急需找到买家。

那时候,苏联经济非常困难,急需用重型设备换日用品和食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牟其中一下火车就着手准备起来。他千方百计通过人,联系到苏联工业部。

然后花了一万元,把国内销售的生活用品,发往苏联,苏联收到后大喜过望,当即同意用飞机交换生活用品。

接着,牟其中寻找国内的买家,当时,四川航空公司刚刚成立,他们同意购买苏联的飞机,但是要求货到付款。

而苏联方面的飞机每架谈好7000万元。也要求看 *** ,飞机才可以起飞。

四架飞机需要几个亿,去哪里弄到这笔钱呢?牟其中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那就是,两边一起发出商品,同一时间,中国用火车运出500车罐头,苏联的一架飞机同时起飞。

他就是利用了时间差,飞机到达中国后,他用这一架飞机做抵押贷了款,然后,顺利的把四架飞机都运回了国内。

当时国内的飞机每架需要2.6亿元,他以每架一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川航。自己净赚一个多亿,成为中国首个亿万富翁。

他的商业眼光,超前时代几十年,他曾经有六个超前设想,个个惊人。

皮革换飞机

放俄罗斯卫星

造超级芯片

打造“北方香港”

制造“牟式火锅”

51亿“陕北扶贫”

除了这些设想以外,他还盯上了农业,准备在喜马拉雅山炸一个50公里的口子,将印度洋的暖气流引进大西北,那里可能成为第二个江南。

然后,又盯上了航天,他提议,国家造800个卫星,把地球全部罩起来,如果,当时真的实行他的做法,30年后,也就没有马斯克什么事了?

牟其中倒是说干就干,次年就和俄罗斯合作,发射了一枚卫星。又说在八个月内,让中国的芯片超越美国。

他还要开发满洲里,想把荒芜的满洲里开发成,富饶的江南地区。

很多眼红之人诽谤牟其中,说他上骗中央,下骗百姓。牟其中受到了很大打击,它的芯片计划也中途夭折。

与此同时,牟其中经营的很多项目陷入困境,到不开钱的牟其中没有办法。

在没有进口货品的情况下,使用进口信用证 ,向银行进行融资,涉嫌诈骗,金额高达7507万美元。

最终,1998年牟其中第三次入狱,他以信用卡诈骗罪被判死刑。

早在1994年,牟其中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企业家,1995年被评为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1996年被评为中国知名企业家。

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是当代商界的祖师爷,即使在狱中,也有很多商界大佬亲自去监狱拜访他,只为聆听他的教诲。

在狱中,他积极改造,并写了入党申请书,在多方努力下,他被改判为有期徒刑18年,又因为他的良好表现,终于在2016年9月27日6点15 分提前出狱。

牟其中于2024年3月12日,宣布南德公司重启。这一重大举措,也标志着他的第三次创业正式启动。

牟其中,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元老,也是传奇人物,这次南德公司的重新启动。

意味着它能跨越行业界限,积极打造多元化经营格局,并为中国经济带来,崭新的活力与机遇。

愿82岁高龄的牟老先生,在今后的岁月里,生活一帆风顺,吉祥如意,事业大展宏图,再创辉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5850.html

“上骗中央,下骗百姓的商业奇才,牟其中 ”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吴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一顶一的英杰之才,为孙权坐断东南与曹刘相抗贡献了很多。那么在孙权心目中,他对于周瑜、鲁肃、吕蒙是如何评价的呢,谁的地位最高?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对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司马懿评价过4次诸葛亮,你看他都说了些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极致化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都堪称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同属于极致化人物。概括说来就是存在着两同和两不同。所谓两同...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对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什么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结束三国时期混乱纷争局面的,是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政权。不管司马懿当时受到多少人的讨厌,但三国时期的混乱年代实在是持续了太久,民间生活的百姓管不了谁做皇帝只知道自己希望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生产生活...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嶷(nì )(?~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豁达豪壮,初为本县功曹。刘备攻打蜀郡,山贼趁机抢掠县里,张嶷营救县长夫人,因此得名。诸葛亮预备北伐时,张嶷平定广汉叛乱,授牙门将。多次随从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就下台了 李自成都做了什么事情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就下台了 李自成都做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42天里他都干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大顺军,越战越勇,打到了北京城下。这年正月时分,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起年号为“永昌”,大有称帝的架势。可到了崇祯跟前,他却并不想逼皇帝退位。李自成的诉求是,封他为西北...

司马伦是什么人?他的皇帝是怎么来的?

司马伦是什么人?他的皇帝是怎么来的?

司马伦,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逼迫侄孙晋惠帝禅位,当了西晋皇帝。但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司马伦就被推翻,晋惠帝也重登帝位。作为晋惠帝的叔公,司马伦为何要夺侄孙的皇位,又为何会迅速垮台呢一,出身名门司马伦出...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对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结局都不太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自杀,两个儿子早逝,只剩下老五刘髆算是顺利活到了终老。“皇家儿女难将养”这是出自某影视剧中的台词,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汉武帝的六个儿子都在权利的漩涡中挣扎,最后...

王随: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随: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随(约975~1039年),字子正,河阳(河南孟县)人,北宋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