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墓主人身份揭晓
记者获悉,5月18日,安徽省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再次发布成果。专家认为,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
根据国家文物局2024年4月1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议部署,近期,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取得重要成果。椁室考古发掘有序推进。
北、西部四个侧室(分别编号北一、二室、西一、二室)发掘完毕,东一室、南二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以及大量动植物遗存。北一、二室被盗扰严重,仍然提取出600余件(组)器物,多数为琴瑟等弦乐器,出土的编钟架横梁保存完整,上有悬孔14处,与追缴的青铜编钟数量吻合。南一、二室出土漆盒、耳杯、盘、豆、鼓,玉璧、璜、佩以及大量铜箭矢。西一、二室遗物以漆木俑为主,还发现木车、乐器和少量遣策类竹简。木俑有200多个个体,分立姿、坐姿等不同姿态,部分木俑佩木剑。东一室以青铜器为主,目前已提取青铜器150多件(组),器类有鼎、簋、簠、敦、钫、壶、甗、豆、鉴、釜、盘、尊缶等,青铜礼器组合保存完整;与青铜器同出的还有百余件案、俎、盒、榻等漆木质饮食宴享起居用具。
同时,通过跨学科、多平台协作,研究团队系统开展了动植物遗存鉴定、残留物分析工作,其中动物骨骼遗存鉴定出黄牛、猪、狗等10多种动物,植物遗存则发现葫芦、甜瓜、梅、栗等瓜果、坚果,粟、黍、水稻等农作物,花椒、锦葵等香料作物,以及传统中药植物吴茱萸。
5月14日,安徽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单位专家,深入研究讨论武王墩墓时代、性质与价值内涵。专家认为,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综合分析,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徐洼村。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2020年9月起,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马荣瑞 常河)
记者获悉,5月18日,安徽省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再次发布成果。专家认为,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
根据国家文物局2024年4月1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议部署,近期,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取得重要成果。椁室考古发掘有序推进。
北、西部四个侧室(分别编号北一、二室、西一、二室)发掘完毕,东一室、南二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以及大量动植物遗存。北一、二室被盗扰严重,仍然提取出600余件(组)器物,多数为琴瑟等弦乐器,出土的编钟架横梁保存完整,上有悬孔14处,与追缴的青铜编钟数量吻合。南一、二室出土漆盒、耳杯、盘、豆、鼓,玉璧、璜、佩以及大量铜箭矢。西一、二室遗物以漆木俑为主,还发现木车、乐器和少量遣策类竹简。木俑有200多个个体,分立姿、坐姿等不同姿态,部分木俑佩木剑。东一室以青铜器为主,目前已提取青铜器150多件(组),器类有鼎、簋、簠、敦、钫、壶、甗、豆、鉴、釜、盘、尊缶等,青铜礼器组合保存完整;与青铜器同出的还有百余件案、俎、盒、榻等漆木质饮食宴享起居用具。
同时,通过跨学科、多平台协作,研究团队系统开展了动植物遗存鉴定、残留物分析工作,其中动物骨骼遗存鉴定出黄牛、猪、狗等10多种动物,植物遗存则发现葫芦、甜瓜、梅、栗等瓜果、坚果,粟、黍、水稻等农作物,花椒、锦葵等香料作物,以及传统中药植物吴茱萸。
5月14日,安徽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单位专家,深入研究讨论武王墩墓时代、性质与价值内涵。专家认为,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综合分析,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徐洼村。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2020年9月起,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马荣瑞 常河)
(来源:光明日报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