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为何早早驾崩?看看他的四大爱好,能活31岁已经算长寿了
咸丰皇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他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妃子,就是我们熟知的慈禧太后。
但这位皇帝却并不长寿,他19岁继位,31岁就早早的驾崩了,3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历史上关于咸丰皇帝的死因扑朔迷离,但从正史上来看,咸丰皇帝一生中有着四大爱好,如果你了解过后,就会感慨一句:“怪不得咸丰皇帝活不长!”。
那么,咸丰皇帝有着怎样的四大爱好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咸丰皇帝登基
作为皇子,咸丰皇帝六岁时就到尚书房去读书,这是为了更好的成为皇家的继承人。
咸丰皇帝所拜的师傅是当时的汉族名士,满清入关后给皇子们配备的都是满族师傅,因为在那时,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有着深深的芥蒂。
他们生怕汉族人会推翻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政权。
但政权稳定之后的统治者发现,想要管理好国家,使用满族的那一套 *** 根本就行不通,必须要通过满汉结合的方式。
就这样,皇子们的师傅逐渐就被换成了汉族人,而活跃在清朝廷中的汉族大臣也多了起来。
道光皇帝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培养,同时他也会在细节上判断哪一个皇子更适合作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通过层层的考察,道光帝认为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可以成为满清皇室合格的继承人,这就是未来的咸丰皇帝。
实际上,皇子们的师傅之间也都有竞争,他们都盼着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能继承皇位,这样自己也就成为了天下名师。
咸丰皇帝未登基时的师傅是杜受田,他有时在皇帝面前的表现实际上都是杜受田在私下教授于他的。
无论是装的还是真的,反正道光皇帝对这个儿子非常的赏识,他认为咸丰帝肯定能够革除弊政成为清朝的一代明君。
道光26年,道光帝的身体已经不好了,于是他就写下了立储诏书,采用的是清朝的秘密立储法。
所谓秘密立储法就是皇帝在生前立下圣旨,而后再放到锦盒里面锁上,由心腹之人藏放到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直到皇帝驾崩时,皇位真正的继承人名字才会被揭晓。
说是秘密立储,其实到了道光皇帝那个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对于很多清皇室传承下来的制度也都没有什么很规范的保密措施了。
朝中的重臣几乎上都知道奕詝就是未来的皇帝,道光30年,道光皇帝病重。
当时的咸丰皇帝不满19岁,作为父亲的道光皇帝有些不放心,一来他害怕儿子继位后受到别人的挟制。二来从皇帝的角度来说,他害怕国家交给了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临终前,道光皇帝又立下了一份遗诏,他说明了自己要让咸丰皇帝继位的决心,并在道光30年正月14日将众臣们召到宫中。
他命人将正大光明匾额后的立储君遗诏拿了出来,众臣们看后都心有了然。
他们当着道光皇帝的面保证会拥立咸丰皇帝,这也正是道光皇帝所想看到的。
咸丰帝毕竟年幼,他没有执政经验,很多国家大事还是要靠这些大臣们手把手的辅佐。
道光皇帝又想让大臣辅佐咸丰,又不想让他们占有很大的权利,所以他在驾崩之前才反复的来向世人证明儿子继位的权威性。
咸丰皇帝继位后毫无治理国家大事的政治经验,而且他也没有老辣的手段。
清朝的治国理念非常有意思,他们每朝几乎上都按照一个模板来治理国家,并且他们的统治者格外的强调祖制,这也是后来清朝为什么闭关锁国多年的原因。
祖制使得国家发展不前,咸丰元年,咸丰帝下了一道有改革性的圣旨,从这也反映出了这位年轻皇帝想做一代明君的决心。
他要在全国选拔人才,咸丰帝似乎看出了朝廷中很多大臣都是庸庸碌碌的,他想要一批自己的心腹之人来帮助自己成为明君。
到了咸丰帝这一代,虽然已经没有很强的满汉之分了,但清朝统治者还是将治国大权交给满族官员,咸丰帝深感满汉一家的重要性,所以他这一朝有不少的汉族官员。
不久后,战乱四起,昔日金戈铁马的八旗军过了多年的安逸生活,在和太平军的战斗中竟然一败涂地。
咸丰帝感觉到不对劲,他隐约预料到自己的治国方针可能不会被顺利的实行下去,毕竟他面临的是一个乱世。
心有余而力不足
咸丰皇帝觉得太平天国起义的势头实在是太猛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恐怕江山就会断送在他的手里。
当时掌握大权的满族官员是肃顺,他在咸丰皇帝继位后得到了重用,所以他对咸丰皇帝是怀有感激之心的。
肃顺建议咸丰皇帝不拘一格用人才,就这样,曾国藩和李鸿章等汉族大臣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且在他们的方针下,镇压太平天国的行动有了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咸丰皇帝还对当时一些腐败的满族重臣予以重罚。
道光年间荒唐而腐败的官场制度在咸丰皇帝的锐意改革下有了很好的起色。
咸丰皇帝登基的第三年,他颁发了罪己诏,因为咸丰皇帝觉得在自己上位之后并没有干出什么功绩,反而使得太平天国越来越猖獗。
他认为是自己这个当皇帝的有错误,太平天国当时起义之初就爆发出了很猛的势头,就连南京也落在了太平天国的手里。
咸丰帝亲自制定了作战方案,他从18个省份调集了近十万兵力,还耗费了国库的几千万两银子。
但他制定的作战方案却在在战场上连连失利,这是咸丰皇帝自责的主要原因。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究其原因来说还是百姓们在清朝官员们的管理之下民不聊生,苛捐杂税把老百姓压的喘不过气来。
人没有了活路,自然就会跟着太平天国造反,定都南京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认为,不过多时就能将清朝一举灭亡。
到了咸丰四年,太平军竟然已经逼近了北京城,他们已经占领了大半江山。咸丰帝忧心忡忡,他明白,只有做出实际行动才能够挽大厦将倾了。
幸好当时还有几位能臣左右周旋,最终太平天国撤出了京城附近。由于当初咸丰帝做出的错误战略计划,所以太平天国已经有了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
这是因为他们占据的省份实在是太多了,这就是太平军取之不尽的军需库。
为了对付太平军国,国库里的钱已经快耗光了,咸丰帝拿出了内库的存银,并且组织官员们捐款。
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他还把皇宫内库所收藏的乾隆时期三大口金钟融化做将士们的军需。但到了咸丰三年六月时,国库已经没有什么钱了,连京城的皇家部队也都断了响银。
咸丰皇帝非常害怕内乱的发生,于是他干脆下令大量印刷纸币,对于 *** 来说,这样做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可大大的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平衡。
咸丰帝为太平天国起义急得火上浇油,但更大的敌人就要来了,这就是第二次 *** 战争中的帝国列强。
如果在没有太平天国起义的情况下,咸丰帝还决心与这些列强们一战,可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果一战,清 *** 的存亡就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咸丰帝下令议和,清 *** 与几个国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咸丰13年,正值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际,咸丰帝竟然让清军的统帅撤离战线。
天津大沽口就此沦陷,英法联军提出和谈,但但实际上他们就是想用和谈掩人耳目,好继续直攻北京城。
咸丰10年10月6日,这是一个惨痛的日子。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并将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
列强在北京抢的盆满钵满的时候,咸丰帝正在热河避难,他命令自己的弟弟恭亲王留在北京和列强周旋,这一次,清 *** 又签订了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
咸丰帝逃往热河之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不过咸丰帝仍然一意孤行。
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暂时避难保留实力而已,咸丰帝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走,再也回不来京城了。
四大爱好
咸丰11年,咸丰帝本来准备在2月13号回京,可这时他突然生了一场病。即便在生病期间,他仍然沉迷于女色,这是咸丰帝的一大爱好。
他当上皇帝之后再也没人约束,于是他后宫的人数骤增。
慈禧就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咸丰帝的宠幸,在避暑山庄一直住到了六月份,咸丰帝的病还是没有好。
可他每天晚上仍然要宠幸妃子,色是挖骨钢刀,即便有再强健的身体,长期沉迷于女色也终会落得个反噬的下场。
世人都觉得这是咸丰皇帝短寿的之一个原因,他还喜欢饮酒,毕竟咸丰皇帝上位之后一直面临着内忧外患,本来就喜欢喝酒的他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更加的热好喝酒。
酒色这二物都是极为伤身的,可这恰恰都聚集在了咸丰皇帝的身上。
他的第三个爱好就是抽大烟,这是在正史上有记载的,这三样东西只要沾上其中一样,长时间必定会将身体完全透支。
而且咸丰皇帝的酒德不好,他喝完酒后经常撒酒疯,那些宫女太监们只好任由皇上胖揍一顿。
但咸丰帝每每醒来之后又觉得非常惭愧,他又会拿出钱财赏赐被自己殴打的宫女太监。
总而言之,宫女和太监被打一顿之后再得到赏赐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毕竟君臣观念已经在他们进宫时就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就算皇帝将他们打死也不能有半句怨言。
除此之外,咸丰还非常喜欢看戏,不管上午下午,天气如何,咸丰都要请戏班子来唱戏。对听戏已经到了一种如痴如醉的地步。
最后,咸丰皇帝还有一项并不算是爱好的爱好,这就是他作为皇帝的工作,批奏折。
咸丰帝自打继位后没有接到多少的好奏折,几乎全都是这里起义,那里造反的消息。
这将他的好心情都破坏殆尽了。
即便是皇帝,长期处在压抑的心情中难免也会生出病来,更何况咸丰帝还在逃往热河的过程中生了几场小病。
本来心情就抑郁,到避暑山庄之后更是酿成了大疾。
如果咸丰帝继位时的清朝国泰民安,说不定他不会只活到31岁就驾崩于避暑山庄。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对政事还是颇为关心的,但他的能力有限,这是后世史学家们对他的评价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词汇。
咸丰帝似乎也知道他的能力有限,所以他总是将一些大事交代给他的弟弟恭亲王。
咸丰帝驾崩之后,恭亲王随慈禧太后一起登上了更加广阔的历史舞台。
虽然咸丰皇帝喜欢酒色,但作为帝王的他还是心地善良的,他在位期间对待人才不分满汉。
同时,在他继位之初就发出罪己诏,也能说明咸丰皇帝有放下尊严,向天下承认错误的良好品德。
如果咸丰皇帝能不那么年轻的驾崩,或许慈禧太后后来就不会把持朝政半个世纪。
这半个世纪彻底的将清朝断送了,但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参考资料
1.爱新觉罗·奕詝——百度百科
2.非常之人|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澎湃新闻,2019年7月13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