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工程炸出千年古墓,陪葬品堆积如山,一次出土两件金缕玉衣
2014年,为了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的吉美博物馆展出了到如今为止能反映出汉代历史文化中更大规模的精品文物展览即“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
在展览中,中国选取了来自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27家文物单位的459件展品,一共分为“皇权无上”、“诸侯遗珍”、“农经为本”、“兼容并蓄”、“形韵之美”、“视死如生”、“优雅典致”7个部分,意义非凡。
而在这展出的文物中,最令人注目的便是从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这件金缕玉衣全部采用了新疆和田白玉与青玉,整件玉衣设计十分巧妙,做工细致复杂,可谓是拼接得天衣无缝。
提到金缕玉衣,不由得让人想起在1968年,河北省陵山处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本身是在陵山开展的一项绝对保密的国防工程,却无意中发现了一座满含秘密的古墓。
金丝缕玉
金缕玉衣现主要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出土,说道玉衣的“历史”,尚且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
因为古代的阶级分明,因此皇帝和其近臣的“玉衣”一般都需要用到金丝编缀,因此被称为“金缕玉衣”,而其他贵族则使用银或铜编缀,其称为“银缕玉衣”或者“铜缕玉衣”。
因为“金缕玉衣”用到的材料为玉片和金丝,因此盗墓贼经常闯入王室贵族的墓室并盗走,导致墓室被破坏。
为了更好避免这种情况,到三国时期的曹丕下令禁用玉衣为止,玉衣一共“流行”了四百余年。
“玉衣”又被称为“玉匣”,是汉代时期帝王和各级贵族死世后所穿的殓服。
这种衣服并非采用普通的布料或者丝绸,而是采用玉石 *** ,只因汉代人将玉视作“山岳精英”,将金玉放置在人体的九窍,则人死后的精气不会外泄,尸骨也不会腐朽,即可做到来世投胎再次降生,生生世世,循环往复。
正因如此,金缕玉衣的外观与人体的形状相似。
金缕玉衣不管是原料或是做工步骤都要求十分细致,因此在玉衣“流行”之初,汉代的历代统治者便专门设置了“东园”,即负责金缕玉衣生产的场所。
“东园”内的工匠们从原料的选取开始,依次进行钻孔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加工后工匠门又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将玉片打磨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最后亲手用金丝将不同的玉片一点点编缀。
要制成全衣要耗费的玉片和金丝十分之多,汉代工匠将玉片整齐排列,用金线缝合严密,成衣颜色呈现灿烂的金黄色,表面看来却平整光滑,属实令人震惊。
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工匠们高超的技术和王公贵族们奢侈的生活。
发掘过程
现存已经发现出来的金缕玉衣中,要属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金缕玉衣最让世界震惊。但最早有所察觉的队伍,却并非考古,而是从事国防工程的相关人员。
1968年5月, *** 某部接到上级的指令,来到河北省满城县以西南1.5公里以外的陵山,进行着一项绝对机密的国防工程任务。
起初一切都很正常,直到5月23日,战士们向距离山顶往东30米的地方开炮时,随着一声“轰隆隆”的巨响,山上却没有像众人想象的一般落下不少碎石。
就在众人好奇之时,一位战士往前走了几步,却突然像掉入陷阱一般向下沉,等到他回过神后,发现自己面前是一个没有见过的黑洞。
看到这里,众人面面相觑,作为施工部队的团长王秉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连长当即下指令‘派一个人下洞看一看里面是什么’,等到勘察过后,发现黑洞里面并不知道有什么,只能看出这个黑洞十分大。”
而后,连长寇俊林找了两名战士把长绳子挂在了自己的腰间,绳子的另一头由守在洞口的士兵紧紧握住。
当三个人拿着手电筒下了洞后,一股陈旧的味道扑面而来,更让人不由自主感到不适的是,勘探的时间是5月份,但洞里却十分寒冷阴森。
当三人大着胆子往前照明时,却看到了前方是拱形的类似隧道的地方,地上是一些骨头和各种小器物,寇俊林在地上翻找了一下,发现这些器物包含了金器,铜器,银器等。
这样的翻看结果让三个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大墓。
意识到眼前的形势可能比较严重,三个人没有再往前走,寇俊林从洞里回来后,直接下令停止施工。
几天后,河北省某办公室的桌子上出现了一份关于河北省满城县有一座古墓的“绝密报告”。
在河北省有关领导的重视下,5月29日,专业的考古学家来到了满城县。当考古专家来到现场后,也不由得大吃一惊,如果没有看错,这座墓的规模一定不小。
但因为实在罕见,就算他们内心隐隐觉得也并不敢相信。
尤其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郑绍宗坦言道:“当时的我们其实是半信半疑的状态,虽然从外表来看规模不小,但始终不觉得会这么大,即便是挖了这么多墓,也没有这么大。
这种感觉非常神奇,好像是从地面向下来到另外一个神秘的世界。”
随着陆续出土的文物来看,很多都摆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铭文。当看到“中山”这样的字样,考古专家们产生了短暂的思考。
因为就考古发现而言,中山指的便是中山国,而现在的历史种一共出现过两个中山国,其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鲜虞中山国,其二便是西汉时期的中山国。
但关键是要辨别到底是何年代,郑绍宗说道:“战国时期中,中山国的文字属于金文,但现从这座墓中出土的铜盆上的文字已经可以断定接近汉隶。
此外,从墓里出土的铜器,几乎都与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文物风格完全不一致,却更接近西汉时期,所以我们断定这座墓室属于西汉时期的中山,而非战国时期的中山。
根据这细致的勘探和专业的解读,专家们一致初步判定这是西汉时期的一座古墓。
随着专家们的继续勘探,这座墓也渐渐完整呈现在了众人的面前,被专家们命名为“满城汉墓”的这座古墓,规模宏大,全长约52米,最宽处便约38米,更高处则约7米,整座墓都由墓道、库房、车马房、前堂与后室共同构成,十分完整。
因为墓室十分庞大,内部的随葬品也达到了一定的“奢侈程度”。
据统计,在满城汉墓出土的金器、银器、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石器、漆器与丝织品等遗物共1万余件,其中便包括了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著名文物。
由于这座墓里容纳的东西十分珍贵,这墓主的身份也不由得成为了考古学家和从事相关方面的历史学者等一大首要人物。
帝王贵族
由于时代已经确定为西汉时期,在西汉只有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而作为诸侯国的中山国在西汉的历史上记载存在过一百五十多年,这期间一共有十位王执政。
为了更好“查明”这墓主的身份,1968年6月15日,满城汉墓的发掘工作受到中央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将满城汉墓的发掘工作,交给了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
1968年6月27日,联合考古发掘队正式负责对汉墓的发掘与清理工作。
因为发掘需要的时间十分之久,考古专家们决定主要从出土的各种文物入手,最终一盏铜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与以往的铜灯不同,这盏铜灯的底座上可以很明显看出上面刻画了匈奴人的形象,根据铜灯上的铭文,这盏铜灯名叫“当户灯”,而“当户”是西汉时期匈奴的一种官职名称。
根据这件当户灯,专家推测这应该属于汉朝和匈奴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因此 *** 才会用匈奴人的形象当做灯的底座,以来表达其对匈奴人的一种蔑视。
由此,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推测墓中的中山王也很可能生活在 *** 与匈奴频繁开战的时期。
根据考古专家细致的观察,找到了一件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字样的青铜酒器。因为在汉武帝之前的中国帝王都没有设定年号,在位时间采用数计,三十四即在位的年数。
同时更令人惊喜的是,在中山国十位王中,只有之一代王刘胜的在位时间最长,达四十二年之久,其余王的在位时间均不到三十年。
同时根据史书记载,刘胜“乐酒好内”,而整个墓室中出土最多的就是酒器。这种发现让人断定,这满城汉墓的主人便是中山国的之一代王刘胜。
两套玉衣
在刘胜王的墓中除了发掘出大量的青铜酒具,联合考古发掘队还发现一些已经残缺的玉器,因为玉器一直都在中国有着很美好的寓意。
在汉代,玉更是成为了王公贵族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他们相信用玉护身,可以保证自己的肉身不死。
因此墓里出土的金缕玉衣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在1号墓出土了刘胜的金缕玉衣后,发掘队还在后面的2号墓发现了一件金缕玉衣,根据判定,这件玉衣属于刘胜的妻子窦绾。
刘胜的金缕玉衣共长1.88米,全衣用大大小小的玉片共达2498片,所用金丝更是约重1100克。而窦绾的金缕玉衣稍小一点,全长1.72米,玉片有2160块,金丝约重700克。
但这两套金缕玉衣都保存得十分完整,形状如人。在刘胜的“玉衣”内,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十八块玉璧与饭含等佩戴之物。
在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这两套金缕玉衣,可谓算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同时也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国宝。
古墓的发现往往令人出其不意,本来是一次机密的国防工程任务,却无意中发现刘胜的古墓,并出土了令世界震惊的金缕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