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服饰系列绘画——清代科举:进士朝服与生员公服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6-09)470

清代科举

进士朝服及生员公服

作者:小宁

又到了每年的“考试季”,在此献上一幅我绘制的清代进士朝服和生员公服画像,预祝贺各位考生朋友金榜题名!

↑《清代科举:进士朝服及生员公服》,Procreate,2024 来源:小宁绘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其实近代以前的历史并不在我最感兴趣的范围之内,不过因为看到很多影视作品甚至不少博物馆里,都对古代服饰和制度的描述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错误,即便是对刚刚过去百余年的清朝都是如此,便忍不住也想说一说这个话题。因为毕竟不了解过去的历史,又怎能理解今天生活的可贵呢?

我的这幅画里展示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造型,以及几组相应顶戴的示例。

↑《清代科举:进士朝服及生员公服》线稿 来源:小宁绘制

首先,画面的左上角便是几组顶戴的示例。作为统治阶级的入门通道,读书人从成为“生员”(俗称“秀才”)的那一刻,便获得了代表身份等级的顶戴,用于佩戴在红缨礼帽上。最左边一组是生员或监生的“镂花银座衔银雀”公服顶(上)和“素银”吉服顶(下)。生员是“士”这一阶层的之一步,享有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特权,诸如免除徭税,见官无需跪拜并且只需自称“生员某某”,以及被审案时不能用刑等等。但是生员依然要每年通过考试,不然可能会被收回上述特权。

↑ 举人公服顶戴实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 的顶戴都可能会有一定差别 来源:qigoo.net

待生员经过当地州府的“乡试”之后便获得了“举人出身”的身份,顶戴也相应的换用成中间的一组“镂花银座衔金雀”公服顶(上)和“银座上衔素金”的吉服顶(下)。获得举人身份之后便具备了进一步进京参加“会试”或有较小机会候补低级官职的资格。

当进京赶考的举人通过了会试之后便获得贡士的身份,可以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之后应试者会根据成绩获得“进士吉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并且换戴右侧的一组进士“镂花金座衔金三枝九叶”朝服顶戴(除“状元”衔水晶顶)和与七品官员相同的“金座上衔素金”吉服顶戴。一甲(前3名)将被委以从六、正七品京官(大约类比今天副局至正处级吧),其余进士朝考后按名次受官。

↑ 《清代科举:进士朝服及生员公服》局部 来源:小宁绘制

画面主 *** 置的两位人物中,左侧的这位身穿生员公服,也就是所谓的“银雀蓝衫”。我试图在这里描绘一位类似“范进中举”故事中那样,在中年考中举人的老秀才形象。由于大多数情况下生员需要自行按规制置备服饰,为了体现这位秀才家境普通,所以身上的配饰基本都是最“低配”的款式。

图中人物身穿“青缘蓝绸”的生员公服袍,公服是生员或举人参与正式活动的礼服,样式类似长袍,但是却搭配有朝服上才有的披肩。生员与举人、贡生和监生在服饰上的区别主要在于生员的公服颜色为青缘蓝绸,而举人、贡生和监生则正好相反,为蓝缘青绸。这两组配色都是“清承明制”,直接继承自明朝的服饰制度,部分样式源头更是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 描绘新中举人拜谢老师的情景,举人身穿蓝缘青绸公服袍并带披红,师生及两名信差均带礼帽,但只有举人有顶戴 来源:关联昌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按照制度,生员在身穿公服时应当搭配类似朝服样式的红缨大帽和公服顶戴。虽然现代很多人习惯将红缨礼帽误称为“官帽”,但是事实上它与“官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理论上无论官民在正式场合或者重大节日期间都要佩戴的礼帽。不过现实中由于这款礼帽 *** 成本高昂,贫寒人家很难承担,因此参加科举的贫穷考生如果借不到礼帽,便只得用普通的黑色呢帽粘上红纸充数。图中的秀才便是在黑色呢毡帽上粘了红纸并加装了代表生员身份的“镂花银座衔银雀”公服顶戴。

↑ 乾隆三十二年绘画中的集市,图中无论是居民、过客、商贩还是苦力,所有人都在节日里佩戴了红缨礼帽,然而现实中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购置得起这样的礼帽 来源:《京师生春诗意图轴》徐扬绘

↑ “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中关于生员夏公服冠的图样与冬公服冠的描述 来源:《皇朝礼器图式》

除了公服和礼帽以外,他的公服带、皂靴等其它服饰也都是在符合规制要求的情况下比较简单的。按照定制,生员、举人的公服带应参照九品官员的朝服带制式,为青绿色带身配4片镶嵌乌角的银质圆形带版。图中人物在腰带上系有两条白色“忠孝帉”(飘带),以及用于收纳随身物品的素面佩囊(荷包)等物。他的皂靴也是由最普通的黑布制成,制成簿鞋底是为了便于行走。

↑ 《清代科举:进士朝服及生员公服》局部 来源:小宁绘制

事实上在清代中后期,对于耗尽一生屡试不中的老秀才,也专门推出了相应的退休办法,即“告给衣顶”政策。如果老年秀才申请了这项待遇,便不能再继续参加下一级考试,但是同时也不必再继续参加每年生员资格的考试,可以一直享有已经获得的各项特权。这项政策被视为是对大部分终身没能考取功名的生员的一种安慰。

↑ 光绪十二年,松江县发生过一起老年生员中举,却乐极生悲的故事 来源:《点石斋画报》

在图中右侧位置,我打算绘制的是一位“少年得志”的新科进士穿戴最隆重的朝服,在紫禁城太和殿参加“传胪”仪式的情景。传胪是由皇帝在太和殿宣布新晋进士名次的重大仪式,在清代通常安排在4月下旬,殿试之后皇帝阅卷钦点一甲的第二天。届时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皇帝亲自在太和殿主持,满朝王公大臣均着朝服列侍,隆重至极。

↑ “传胪”曾是整个帝国最隆重的仪式之一,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和水墨画上经常出现的甲壳类动物传递芦苇的吉祥图案,便是取谐音寓意“二甲传胪” 来源:國家文化記憶庫、Artron.net

图中人物身穿的中早期风格朝服袍与举人的公服袍配色一致,均为蓝缘青绸素袍。这套朝服袍在形制上跟皇帝王公、文武大臣的朝服袍一致,只是少了刺绣的花纹。图中进士的朝服披肩也采用与朝袍一样的蓝缘青绸配色,并且大量使用了金线刺绣,显得非常华丽。在这件早期朝服上衣领与袍并不相连,但是清朝末期最后几年里更为流行的款式是将领与袍连为一体。

感谢您支持原创,反对抄袭,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宁的酱油工厂》(微信号:XiaoningTang)阅读更多文章

由于传胪仪式时值春夏之交,所以此人头戴的朝服冠是夏季凉帽样式,朝服冠与普通的礼帽最明显的区别除了配用专门的朝服顶戴以外,便是顶部的红缨非常肥厚。这顶凉帽的帽胎是由竹骨加暗花白绫及金丝花红罗制成,边缘用石绿色织金缎镶边,帽顶则佩戴银镀金材质的“镂花金座衔金三枝九叶”进士朝服顶戴。关于“三枝九叶”的具体形制,在很多古籍和古画中都有出现,然而因为中国古代绘画缺乏立体感,以至于我很难据此还原出准确的形态。而我找到的据称的古董实物,却又与古籍记载差异较大。最后在北京国子监里也找到一只复制的三枝九叶顶戴,但是样式更是与其它资料毫无相似之处,有鉴于该博物馆展品错漏较多,所以我也很难采信。因此本图中的样式主要是参考了前两个来源,如果大家有更多信息还望赐教。

↑ “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中关于进士冬朝冠和三枝九叶顶戴的图样与描述 来源:《皇朝礼器图式》

作为钦定之一甲的进士,此人配有六品官员级别的朝服带,带身为青绿色“金带”,配有4块嵌有玳瑁的圆形银版。腰带上通过“提携”挂有两条配银扣的白色忠孝帉,佩有蓝色金丝花佩囊、以及削(餐具)、燧石袋等物品,此外他手中还有一支放在蓝色扇套中的折扇。此人脚穿两支青缎翘头厚底朝靴,这是清朝中后期流行的一种供有资格面圣的官员在身穿朝服时搭配的朝靴。

↑ 《清代科举:进士朝服及生员公服》局部 来源:小宁绘制

以上就是这幅画中的主要内容。其实在古代,因为信息传递与工艺水平的局限,服饰并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 *** 的地区和时期差异都会在服饰上留下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这幅图中我只是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样式用于说明而已。

这次我挑选了科举这个话题,主要是因为科举活动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此重要,以至于在现代世界里并不能找到与之类比的事情。熟悉今天考试制度的现代人,恐怕很难想象当年仅仅因为普通考生的身份便能享受政治、经济和等级服饰特权吧?可能这就是为什今天的观众在影视作品中很少能够看到与科举有关的礼仪服饰,甚至看到考生直接穿着日常装束进宫殿试的画面都不会觉得十分违和。

↑ 清末一名身穿公服、批红缎戴金花的新中举人与官员合影 来源:南京近代历史遗址博物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清代科举起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考试来统一统治阶级的思想。这个制度保证了进入官僚体系的人都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世界观,从而可以被更高统治者皇帝信任并代表他来统治人民,所以它也是被统治平民进入统治阶级的通道和分水岭。进入了科举体系,便是迈入了统治阶级的大门,自然也就要纳入复杂的礼仪、等级和服饰体系来区别于一般平民。

历史服饰可以反应出当时人们对社会阶层、制度、观念和生活态度,所以它们也应该是我们了解社会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通道,希望我的这幅画能在这方面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虽然在画这幅画之前也做了许多考证,但是由于古代服饰也不是我最关注的方向,因此难免可能会有错漏,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597866.html

“服饰系列绘画——清代科举:进士朝服与生员公服”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和诸葛亮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司马懿和诸葛亮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还不知道:司马懿、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表面上看诸葛亮更强,因为他曾多次大败司马懿。在此过程中,司马懿甚至都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但是虽然诸葛亮多次取胜,但是并没有伤到曹魏的元气。 而且由于司马懿战术得当,打不过你,我就硬守。虽然这有点无赖...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田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曹操以少胜多,袁绍感觉很窝囊,吐血而死,袁绍死后,曹操还要赶尽杀绝,继续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最终统一北方。袁尚被杀时,曹操下令,谁敢哭就杀谁,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个人敢去吊祭,这个人是...

光绪皇帝一直想夺取慈禧的权力 光绪皇帝为何没有能成功

光绪皇帝一直想夺取慈禧的权力 光绪皇帝为何没有能成功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光绪一直试图把权力从慈禧手中夺过来,为什么却始终没成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出现女性统治国家的情况并不多见,而在中国近代,通过层层上位,最终站在权力顶峰的慈禧,也一直是人们饱受诟病的人,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慈禧也用实际行动和胆识...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对朱元璋下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就是他开创的。他不仅在唐朝的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作用,还对文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功不可没...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就算...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这件事是真的吗?乾隆有哪些特殊之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是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60年,禅位后又训政3年,实际统治清朝长达63年的时间。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不但达到了...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嗣恩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天下,对抗后梁。李嗣恩在战斗中十分勇猛,即使受了重伤也死战不退,让李存勖感动地亲自给他上药。那李嗣恩是如何随李存勖征战的呢一,李克用义子李嗣恩原本姓骆,是...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的谋臣陈平,虽比不上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声名显赫,但也确实算得上一个风流人物。他出生低微,身处穷巷陋室,但胸存大志,广结高人,游学读书,投靠英主。他辅佐刘邦,屡出奇计,匡扶汉室,位及相位。虽然遭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