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可惜的3个人,只差一步统一天下,却偏偏没走好最后一步
常言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正如棋局中的一步失误可能导致全局失利那样,生活亦是如此,一时的失策很可能会铸成人生的巨变。
翻阅我国历史就能发现有不少英雄豪杰,一心想要一统江山,结果却在这条道路上折戟沉沙,其中最为人叹息的莫过于项羽、曹操和李自成。
他们在接近一统天下的终点时,却未能把握住关键的抉择令人惋惜。那么,这三位盖世英雄究竟踏错了哪一步?又是什么让他们与统一天下的梦想仅一步之遥?
西楚霸王——项羽
在武将之中,项羽的勇猛是无可争议的,堪称古代战神级别的存在。
公元前232年项羽生于楚国的一个武将世家,自幼习武且承继了家族的军事才能,年纪轻轻便在战场上显露头角。
秦二世元年的盛夏,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暴政,到了九月会稽郡的 *** 太守殷通也想趁机起兵反秦,于是找来了项梁共商大计。
项梁策划起义,时机成熟时暗中指使项羽刺杀殷通,史册记载那日在殷通宅邸,项羽猛然拔剑一剑斩下殷通的首级,并一口气诛杀府内近百名守卫。
随后项梁在吴中诸县树起反秦的大旗,迅速聚集八千英勇善战的壮士,这些人被民间称为“八千江东子弟”。
项梁自封为会稽郡的守护者,项羽则作为副将,两人带领这八千勇士跨过长江,一路吸纳反秦的力量队伍壮大至六七万众,安营下邳并一举清除了自封为楚王的景驹的势力。
范增献策提醒项梁楚地有“楚虽三户,亡秦者必楚”的传言,建议立楚国王室的后裔为新的楚王以赢取民心。
项梁听从其计,在民间寻得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拥立他为楚王,仍旧使用“楚怀王”的名号,只可惜定陶一战中被章邯击败。
为了报仇项羽带领江东子弟掀起反抗的风暴,巨鹿一战中大败秦军,彻底改变反秦战局。不过,也因为这一战耽误太多时间,导致刘邦率先进入咸阳。
毫无疑问,项羽在战场上对秦军主力的毁灭性打击,其战功不可磨灭。正是凭借这样的伟绩,项羽才能取代刘邦二次踏入咸阳,开始他的“分封天下”之举。
项羽将刘邦封为汉王,章邯封为雍王,司马欣封为塞王......共封十八位诸侯王,他自己则自居为威震四方的西楚霸王。
就这样,整个天下的版图在项羽的股掌之间重新划分,称得上是一生中的辉煌时刻。
然而,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成为项羽的滑铁卢,战败后退至乌江,因羞见江东父老而选择自刎。
回首往昔,在与刘邦的对抗中项羽始终保持着骑士的尊严,行事正大光明,这也让刘邦得以抓住机会。
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毫不犹豫地除掉刘邦,或许历史就会改写,西楚霸主可能真会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
项羽的败因与他那过于柔软的仁心不无关系,在争夺天下的残酷战场上,这样的心性无疑是致命的。
当然他最终选择自刎,也显现出宁死不屈的豪情,彰显那真性情的“西楚霸王”风采。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那么光彩照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臣”似乎成为他的代名词。
与出身豪门的项羽不同,曹操出身寒微,其父是宦官的养子,这样的身世让他的上位之路充满坎坷。
所幸他很有毅力,最终在诸多诸侯中脱颖而出,甚至击败了北方最强大的袁绍集团。
统一北方后曹操自封为丞,之所以没有急于称帝而是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则是出于稳妥考虑。
一旦称帝便会招致天下群雄的围攻,甚至有可能引发新的叛乱,多年后他仅称魏王,就已引起士族阶层的强烈反对。
哪怕是他仗着自身实力,打击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却依然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可。
总的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当时来说,是一条更为保险的道路。也正是靠着这一个“战略”,曹操才能在乱世中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创建更大的军阀政权。
公元208年,曹操把握住荆州之主刘表病逝的时机挥师南下,迅速占领荆州的北域,将这片兵家必争之地纳入自己的版图。
紧接着,他的目光转向孙权和刘备,意图渡过长江将两人一网打尽。
当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除了这三股力量还有马腾、张鲁和刘璋等势力,但倘若曹操能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其他势力便难以阻挡他一统天下的步伐。
在那个时候,曹操已拥有压倒性的战略优势,即便耗下去也足以逐一击破。因此,曹操南下的这场与孙刘联军的对决,无疑是通向统一天下的决定性一役。
只可惜,这一战最终却成为了曹操终生的遗憾,未能迈过这个最后的难关。其实在曹操人生的后期,还有一战至关重要,那就是汉中之战。
汉中这个战略要地位于南北的交通要冲,北接秦岭、南邻巴山,是连接中原与四方的关键,控制汉中即可攻守兼备。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军入蜀,十九年与刘璋交战并最终夺得益州,等于是掌握蜀地的入口。刘备在蜀地立足后,下一个目标便是汉中,打算将汉中打造成抵御曹操的前沿阵地。
对曹操而言汉中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掌握了汉中便可以对刘备形成威胁,一旦汉中落入刘备手中,将不得不面对长期的僵持局面。
所以曹操很早就开始谋取汉中,那里盘踞的是军阀张鲁,自诩为道教大师张道陵的后人。张鲁与其弟张卫共同执掌汉中,面临曹军的威胁两人意见不一。
张鲁倾向于直接投降以期保命,张卫却认为汉中地势险要,手中的兵力与物资足够一战坚持抵抗。
在反复权衡之后,张鲁选择听从弟弟的意见,决定与曹操兵戎相见。曹操原以为可以迅速破敌,却没想到张鲁的抵抗异常顽强,让他一时陷入两难的境地。
进退维谷之际,幸得谋士的建议让曹操选择坚持下去,耗时四月终于迫使张鲁投降。汉中之行胜利不易,拿下汉中后曹操心中大石落地。
回看当时的历史,曹操拿下汉中时刘备才刚开始入蜀,这个时候蜀汉在江陵尚未站稳脚跟,如果能够率先一步入主益州,那么也就没刘备什么事情了,击败孙权也就不在话下。
只可惜,这个时候的曹操豪情壮志已不复存在,甚至认为自己无法战胜刘备,以至于错失攻击刘备的更佳时机。
后来,刘备在巴蜀根据稳固,开始进一步夺取汉中,这一战曹操以失败而告终。
曹操之所以败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犹豫不决,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夺取汉中之后,曹操没有更进一步拿下巴蜀,是晚年更大的一次败笔。
农民起义——李自成
第三位是我们熟知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30年他还是陕西高原上一个不起眼村庄里的普通农民。那一年肆虐的大旱,无情地改写了他和众多乡亲的命运轨迹。
庄稼枯萎生活陷入绝境,李自成不得不背井离乡,投身一伙土匪之中,从此踏上领导农民起义的抗争之路。
崇祯九年,当农民军的领军人物高迎祥被明军击杀,李自成接过“闯王”的称号,成为我们口中常说的“李闯”。
随着明朝不断将陕西兵力调往辽东,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日益壮大,1643年连续攻克潼关和西安将明朝的主力军歼灭。
次年更是攻破明朝的都城北京,导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的统治由此画上句号。
不久之后,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将西安改为长安并称之为西京,当然都城还是北京。
这个时候他的军队规模已膨胀至百万之众,属于当时之一军阀政权,奈何农民出身的李自成缺乏远见。
与其他农民起义领袖很相似,他未深思如何管理占领的土地,如何进行经济与文化建设以防后患。
李自成的军队大多由流离失所的民众组成,教育水平有限缺乏远大理想,许多人最初加入军队仅是因为饥饿所迫,在阶段性胜利后多数只想着财富和荣誉而非国家治理。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对剩余的明军威胁不再放在心上,任其自由未再追剿,对前朝官员的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解决军粮短缺特别成立了“比饷镇抚司”,规定高级官员需上交万两白银,中级官员则需缴纳千两。若交不出规定金额等待他们的将是残酷的刑罚,如炮烙、火尺棚弦等,令官员们痛不欲生。
这些严厉的措施,使得原本已归顺的明朝官员和将领心生反意。与此同时李自成开始沉溺于享乐,将宫女纳为妃子,与将领们共享宫廷嫔妃,意外之间还得罪了吴三桂。
以至于吴三桂投靠清廷,山海关大开,李自成与自己的农民起义军一败再败,最终丧失已经到手的天下,可以说小成即满的心态给李自成带来灭顶之灾。
总的来说,这三位历史人物的人生令人唏嘘,每个人距离一统天下仅有一步之遥,但那一步就是始终没有踏出去,而他们的失败既与个人因素有关,也与时局变迁紧密相连。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可惜,但历史却无法被改写,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已然是定局。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智慧 - 中国知网 (cnki.net)
由《垓下之围》看项羽的性格特点 - 中国知网 (cnki.net)
李自成突然失败,真是因为腐化太快? - 中国知网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