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白与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6-16)470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之一,不仅国力强盛,在文学造诣上也达到了巅峰,被誉为“诗的盛世”。

李白、杜甫等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对唐诗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有一个人,他只有两首诗被流传下来,其中一首甚至赶超了李白与杜甫

,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他究竟姓甚名谁?他的传世之作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

明珠不会被蒙尘

人们常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

人如此,许多事物亦是如此。

张若虚生活在唐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四人一同被称为

“吴中四士”。

他虽然有着别样的才情,

但是却不如李白和杜甫那般有名气。

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寥寥无几,只是记载他曾经担任过兖州兵曹。

他享有“吴中四士”的美誉,想毕他应该创作过很多诗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流传下来的只有

《春江花月夜》以及《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乐府吴声歌曲名,为陈叔宝所做,后来隋炀帝也做过此曲。

但是经过张若虚的改编,已经是一首七言诗歌。

南陈末代皇帝陈叔宝即位时,正值隋朝开国之际。

他本想有所建树,颁布了很多政令,但是也阻挡不住国家衰亡之势。到后期,他索性不理朝政,沉迷女色。

等到隋军兵临城下,陈叔宝缴械投降,归顺隋朝。他荒淫无度,夜夜笙歌遭到了百官的谩骂,百姓的唾弃。

他也因此被世人诟病。

隋朝到了隋炀帝时期,他也如陈叔宝一般,沉迷酒色,残暴无度。

最终李渊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

在那个唐诗盛行的年代,张若虚引用南陈和隋朝的形式进行创作,无疑会因为陈叔宝和隋炀帝的缘故,遭到人们的冷眼相待。

《春江花月夜》就这样被埋没,静静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直到明朝,文学大儒李攀龙在无意间发现了这篇作品,惊叹张若虚文笔的绝妙,将其收录在《古今诗删》中,

后来整理其中的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为后世传颂。

《春江花月夜》被收录其中,这才得以重现于人们眼前。

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

而且全诗以题目中的春、江、花、月、夜写景,以江为景象、月为主体,将情与理蕴含其中。可谓是文笔绝妙,寓意深刻。

在诗歌的前八句中,诗人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为人们展现出了春夜江水映月之景。

春天潮水浩浩汤汤,与大海相连,托起远处的一轮明月。

江水因明月而闪耀,鲜花也因明月而动人。就连沙滩也因为月光而使人分辨不清了。

张若虚句句不谈月,却句句都是月,

将人们的目光聚集在月亮上,描绘了一幅寂静优美的月下春江图。

之后的两句话,月亮升到高空,天地浩瀚只留一轮明月,这样的场面不禁引发了诗人的遐想:

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紧接着,诗人一反常态,不像其他人那般感慨生命的短暂,而是看到了宇宙的轮回,生命的绵长。

他认为个人虽然终有一死,无法长存于世间,但是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无穷无尽。

每天月亮都会有升有落,仿佛人们的出生和死亡。它每天轮回作息,仿佛人们的世代更迭。

月亮等待的人没有出现,流水却不领情,一直湍流不急,不渡有缘人。

在后四句话中,诗人借“白云”的漂泊,暗含居无定所之苦。

借青枫浦之名,抒离别相思之意。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饱受痛苦之人并非一家。

在接下来的八句话写闺中思妇,诗人以明月道出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月光想陪伴女子,照在她的梳妆台上,门帘上、捣衣砧上。

可是女子见到月光反而思念更深。奈何鸿雁和江鱼都不能传信,即便她并不想月光的陪伴,

却也只能借着赶不走的月光遥寄相思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

“落花”常指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流逝。花开花落,是大自然的规律,却也

反映了岁月无情,时光荏苒。

“流水”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但与岁月、人生联系在一起时,便只有人们对于时光的感慨了。

月亮的阴晴圆缺有着不同的深意。

“残月”常常代表着离别、孤寂与衰老。

在作品中,“落花”“流水”“残月”带有孤寂之感。诗人用这三个意境衬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归乡之切。

冬去春来,流水潺潺。

他的青春也随着时间和江水逝去,只能与孤独作伴。

不知道有几人有幸能够伴月归乡,只有那丝丝缕缕的月光摇荡离情,洒满树林。

“明月”“江水”“白云”“思妇”“游子”这些常见的意境,经过作者的描绘,有了别具一格的意味。

他将自己的理解注入诗歌之中,借着对月下春江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抒发了男女之间的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自己的思乡之情。

同时富有想象力,突破了历史的桎梏,体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为后世传颂。

后人对这首诗评价颇高,认为其超越了了李白与杜甫的作品,有“孤篇盖全唐”之称。 闻一多曾评价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结语

在遍地是诗人的唐朝,张若虚的才情被淹没,志向被磨灭。

但是明珠不会被蒙尘,他的作品终于被人发现,迎来了自己的曙光。

《春江花月夜》以其优美的意境、深刻的哲理和华丽的语言,深受读者喜爱,

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被誉为唐诗的开山之作。

如今,我们再读这首诗,也会被其中唯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所震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598534.html

“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白与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的相关文章

项羽死后尸体被汉军肢解 项羽的亲族又是什么结局

项羽死后尸体被汉军肢解 项羽的亲族又是什么结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楚霸王项羽死后,被汉军乱刃分尸,他的亲族结局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在垓下进行决战,结果项羽战败,率领八百骑兵突围而出。面对汉军的追击,最后项羽在乌江边自刎。由于刘邦曾颁布赏格,能得到项羽者赏千金、封...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为权利反目成仇?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为权利反目成仇?

司马氏自高平陵之变以后便牢牢掌握了曹魏大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古代的人为了争夺储位,兄弟相杀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李世民和李建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李建成曾多次谋害李世民,差点把李世民毒死。而最后,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再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曹操打仗打了十几年,可以说江山都是自己打下来的,曹操还活着的时候,提拔了无数的忠臣,他们对曹操基本没有什么异心,在司马懿夺权的时候,受过曹魏恩惠的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反对呢?司马氏一族一开始也只是曹家的殿下之臣,他是如何夺取政权,又是如何避免了一场因夺权而引起的动乱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

诸葛亮死后谁成为了他的接班人?为什么是蒋琬?

诸葛亮死后谁成为了他的接班人?为什么是蒋琬?

蒋琬 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为完成先帝遗诏,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而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便任命蒋琬为尚书...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还不知道:项羽败给刘邦后,为何宁死也不肯过乌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成为一代明帝,名垂青史。但一旦有了战争,那就会产生成王败寇的结局。最终只有一人能笑着迎接胜利。至于那些失败者,也就在岁月的流逝下,逐渐被遗忘。不过...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一开始不重用韩信,为什么后来主动找韩信,是害怕韩信了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四年,韩信率军攻下齐地,而后被汉王刘邦立为新的齐王。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不是西楚霸王吗?不是横扫天下的...

曹操想要刺杀董卓 曹操就不怕董卓身边的吕布吗

曹操想要刺杀董卓 曹操就不怕董卓身边的吕布吗

还不知道:曹操欲行刺董卓,难道不怕一直在董卓身边的吕布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重新温习一下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就能够看到曹操内心的纠结和较量。曹操从王允那边拿到了那把宝刀,然后去董卓家里面玩儿,在最开始的时候,曹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