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专访押沙龙:“人之初性本善”是伪命题,人心是善与恶战斗的沙场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6-17)380

《鹿隐之野》近日出版,本书是著名历史作家押沙龙首部小说作品,用七个脑洞故事,揭露历史治乱循环的秘密 让我们理解人性法则,保持清醒和理智。

搜狐文化特约本书作者押沙龙,详细探讨了虚构类写作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人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搜狐文化:据了解,这是您首部小说作品,也是您首次尝试虚构类写作,能分享下和之前的文学创作有哪些不同么?

押沙龙:我以前写的是都是非虚构类的书。这些书偏重描述和分析,可是很多情绪和感觉无法用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但我又有很多情绪和感觉,而且岁数越大越强烈。它们郁积在心里,需要有表达的渠道。我不会画画,也不懂音乐,那么只能去写故事。我以前没写给小说,但我猜想,很多作者可能都是受到这种力量的驱动。

当然,每个人具体的感受不一样。对于我来说,首先是情绪翻涌,然后情绪会慢慢凝聚成某个画面。这本书里有七个故事,几乎每个故事都源自某幅画面。这画面打动我,让我不停地想起,然后人物和情节才从这幅画面里生长出来。比如说,我脑子里产生过一个画面:某个人在铺天盖地的绿林里跋涉,那绿浓郁得像是要炸裂开来,他迷失在这片绿色里,怎么也走不出来。这个画面最后就变成了“迷宫”这个故事。我脑子又出现过一个画面,某个人坐在长满桃树的河边,红色的桃花暴雪般地飘落,把河水染成一片血红。他身后是黯黑的村庄,而头顶的星辰席卷而去。这个画面最后就成了“桃花源”这个故事。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有色彩浓郁,冲突剧烈,光影的对比度也很强,多少有点像舞台剧。这牺牲了一些叙事性。情节的承转启合变得比较次要,重要的是核心场景。这和现代小说的潮流是很不吻合的。但我也并不是故意这么做,就是不知不觉地写成了这个样子。也许我天性如此,心里的所思所感就是有点戏剧化吧。不过有个例外,之一篇“天人的礼物”就不是画面驱动的,而是故事驱动的。整个故事架构要求有这么个故事,功能上需要。但是写完后,我最不喜欢的也是这一篇,觉得很不好。

搜狐文化:本书中您列举了七个脑洞故事,实际上是对历史上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的“变形”,请您谈谈您的创作思路以及七个故事间有哪些关联性?

押沙龙:严格来说,这七个故事里只有两篇存在原型,一个是“猎龙“,一个是”桃花源”。前一个来自《秦始皇本纪》,后一个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他几篇都没有明确的故事原型。

从故事结构来说,《鹿隐之野》存在一条时间线。之一篇发生在远古时代,然后依次而下,商、秦、晋、唐、明,最后一篇发生在清朝初年。从这里看,它跟历史确实有点关联,但是关联并不紧密。对于虚构小说而言,历史只是一个抓手而已。我一直觉得,忠实描写历史事件的小说没有太大意思。如果大家想了解真实历史,不该去读小说,应该去读历史书。历史事件就像大河上的一波波浪花,可以如此而不必如此。小说的好处就是它能涌出不一样的浪花,展现出世界的多种可能性。有的时候,这种可能性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鹿隐之野》里面有很多幻想的成分,和真实历史差别很大。读者可以把它看成架空历史、镜中的历史、多元宇宙中的历史,或者更简单地把它看成历史的寓言故事。

这七个故事是有关联的。比如之一篇“天人的礼物”和最后一篇“鹿隐之野”,首尾是呼应的,交代了整本书的架构。其他几篇也有联系,比如在“猎龙”里,那个少年就去过鹿隐之野,从那里找到了破局的工具;再比如说最后一个故事里有吹笛人,他吹出的笛声在“桃花源”里也出现过,因为这两个故事都牵涉到罪与罚的问题,要不要对罪恶做出惩罚?笛声响起,就代表一种选择。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它们大多都带有一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些故事的主题联系了起来。比如选择,比如罪孽,比如恶意,比如死亡。读者如果读得比较细,就能够发现这些线索。如果没有发现的话,当然也并不影响阅读,就当成故事看好了。

搜狐文化:本书中您实际上是通过历史寓言小说的形式写出了人性的“七宗罪”,那么在您看来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押沙龙:我写的时候,倒没有明确地想过“七宗罪”,也没刻意往“七”这个数字上去凑。但是里面确实牵涉到了人性。《鹿隐之野》里很多故事都把人性写的有点黑暗。比如在“天邑商”里,面对死亡的考验,生存成了唯一的必选项,而其他都成了可选项。再比如“黑鸟”那个故事,人们在压力之下变得疯狂,无所不用其极。还有“鹿隐之野”里的恶意,无缘无故,毫无道理的恶意。我有伤害你的能力,所以我就去伤害你,这就是人性里黑暗的东西。这些也不是我凭空的杜撰,读历史读多了,对人心想多了,就很难绕开这些黑暗。

那么“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这个话题非常古老,但其实是个伪命题。如果说人性本善,那么历史上那些黑暗的、惨不忍睹的事情怎么出现的?如果说人性本恶,那么我们又怎么能意识到它本“恶”呢?一旦我们觉得它恶,那么说明我们心中必有善的存留。如果人性就是恶的,那么我们根本就不会意识到它是“恶”的,我们只会觉得一切本就如此。我们厌恶黑暗,说明我们至少能感受到光明。

人性不是本善,也不是本恶,人心是善与恶战斗的沙场。所以在这本小说里,黑暗里总是有光明的存在。黑暗吞噬光明,但光明又会在黑暗的腹部破裂、涌出。就像“天邑商”里有季那样的人,活得是那样勇敢;“迷宫”里有桑桑那样的人,活得是那样清醒。就连最黑暗的“黑鸟”里,母亲也没有迈出那最后一步,守住了一些底线。

搜狐文化:本书中的第三个故事《猎龙》实际上对应的是历史上的荆轲刺秦王,您如何评价历史上的荆轲,以及小说中的人物和历史上的荆轲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押沙龙:“猎龙”这个故事虽然在顺序上是第三篇,但其实是差不多最后才写的。我一直把题目空在那里,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写。我本来确实想写荆轲刺秦,但后来还是放弃了。

历史上的荆轲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很难讲,因为资料太少了。他为什么刺秦?当然是燕太子丹去求他,但他自己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并不知道,司马迁没说。不过他的动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象征意义。荆轲和秦始皇一样,都已经成了符号化的人物,深深嵌入到我们的历史观念里了。我们怎么看待他们,往往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荆轲这个人物形象当然很动人,但对我来说,还不够。我需要一个更有精神张力的主人公,更光明,更耀眼,所以我才写了那个神秘的少年。他毫无征兆地出现,没有身世背景,没有过往的经历,突兀而来,一往无前。他和荆轲截然不同,因为他没有明确的政治意图;他和鲁迅笔下的“眉间尺”也不同,因为他没有什么明确的冤仇。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因为在我心里,他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种象征。“猎龙”里的皇帝不是秦始皇,而是帝王的象征;少年也不是荆轲,而是人类尊严的象征。所以,我不愿意把他写的太实。

少年说自己是猎人,“海上猎鲛,云中猎鹏,人间猎龙”。他满身血污,盲眼断臂,也要完成猎龙的任务,因为他在守护着人类的尊严,让弱者能够平等地站在强者面前,坚信自己的生命与对方一样,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弱者的血,和强者的血,是一样贵重的。这个少年是带有超越性的理想主义人物,因此他在故事里才是那样的俊美,那样的神秘。他从无人所知的地方走来,闯入了皇帝的历史。他肩负着证明人类尊严的抽象使命,所以他当然不能是荆轲,也不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有形的刺客。在整个小说的结尾处,天人因为看到了少年留下的文字,放弃了灭世的打算。天人这么做,并不是单纯因为少年打动了他,而是因为他相信人类是有勇气的,是有尊严的。世间虽然有黑暗,但是还是有光明从里面迸发;虽然有自私和懦弱,但还是会闪现出超人的勇气。所以还是那句话,少年是个象征,天人因为他而放弃灭世也是一种象征。

这个故事我写的时候没太大感觉,但后来重读一遍的时候,就非常激动。当然,我可能写的不好,不能把那种情绪有效传达给大家,但是在七个故事里,我确实最喜欢这一篇。如果抽掉它,整本书也许会显得有点悲观,但是有了这个故事,小说里就有一些更光亮的东西。当然,我之一次写小说,可能有笨拙生硬的地方,有言不尽意的地方。但无论如何,我相信这个小说是本光明的书,是为了心头的光明而写的。

生于197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自由写作者,已出版《读水浒》《少年世界史》《出轨的王朝》《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和《奥威尔传》等。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8736.html

“专访押沙龙:“人之初性本善”是伪命题,人心是善与恶战斗的沙场”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伍子胥是什么出身?他与楚平王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伍子胥是什么出身?他与楚平王之间有何故事?

伍子胥的人生是波澜壮阔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有着这样的记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06年,当吴国大军攻破楚国郢都后,伍子胥得知楚平王已去世多年,就请求吴王阖闾...

曹丕即位后曹植穿丧服为汉朝痛哭 曹植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曹丕即位后曹植穿丧服为汉朝痛哭 曹植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曹丕即位,兄弟曹植穿上丧服为汉朝痛哭,后来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22年,31岁的曹植被哥哥曹丕封为鄄城王,封地远离京城,食邑只有2500户。之前,曹植和曹丕争储失败,所以他很受曹丕的忌惮和打击。昔日很受曹操宠爱的王子,如今成为被曹...

李善长被处死时,为何不拿出朱元璋赐给自己的免死金牌?

李善长被处死时,为何不拿出朱元璋赐给自己的免死金牌?

明代,朱元璋效法了前朝,并给了下属大臣们很多金券和铁券。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一天,明朝开国第一功臣、77岁高龄的李善长,及其全家70余口,纷纷人头落地!至今仍令人惊骇。李善长,是明朝开国丞相,朱元璋的股肱重臣,被誉为“明朝开国第...

乾隆皇五子永琪一共有多少子女?他的独女是什么结局?

乾隆皇五子永琪一共有多少子女?他的独女是什么结局?

永琪,生于公元1741年,活了不到30岁,是乾隆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清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中最后一个封建制度的王朝。清朝共创立了二百七十余年传位了十二位皇帝,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了,他们在位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甘露...

孙权实力并不是很弱 孙权为什么要对曹丕称臣

孙权实力并不是很弱 孙权为什么要对曹丕称臣

还不知道:孙权实力并不弱,为什么甘于投降曹丕,对其称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在三国的几方势力中,一直都不是很显眼,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孙权的所作所为,会发现他一直是最精明的存在。当初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他还很小,跟刘备、曹操比起来,真的...

清朝时期选秀有什么潜规则吗 妃子为什么会越选越丑

清朝时期选秀有什么潜规则吗 妃子为什么会越选越丑

还不知道:清朝秀女为什么这么丑?选秀背后到底有什么潜规则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许多晚清老照片上都记录了晚清妃子的风采,但这种“风采”属实是让现代的我们难以欣赏。所以我们对晚清秀女的印象都是丑,那么贵为天子的皇帝为什么要选这么多“丑妃”呢?选秀制从古沿用至今应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