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契丹族消失之谜:150万契丹人一夜间蒸发,96年一封信件试图揭秘

中国历史5天前5

众所周知,如今中国着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承,又紧密团结着彼此。

然而,曾经赫赫有名的契丹族却不在其中。

契丹族

“契丹国”前后共传九位皇帝,其王朝最强盛时期,甚至一度雄霸中国半壁江山,影响远播亚欧。

时至今日,甚至仍有一些外国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之为“契丹人”。

但是这么一个繁荣且强大的王朝,却在1125年之后,永远消失在中华历史的记载中。

150多万人契丹人齐刷刷从史籍上消失,民族文明也随之一同消亡,盛极一时的赫赫王朝再无痕迹。

契丹文

如此离奇的灭亡经历,给后人留下了无数不解之谜。

建国后,不少中外学者一直在努力探究“契丹人”的踪迹,可几十年过去依旧查无所获,这几乎成了“无头悬案”。

结果就在1996年的一天上午,契丹文字研究专家刘凤翥,突然收到一封神秘来信。

信中人自称是“来自于内蒙古的达斡尔族的奥拉·裘志德”,希望专家们能帮他探寻祖先的下落。

这封信是真的吗?又是否能揭晓契丹人的消失之谜呢?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族大首领;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契丹国”。后称大辽。

称帝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更是亲率军东征,灭渤海国建立东丹。

这个发源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作为草原上的霸主,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书写起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耶律阿保机

大辽成立后,上百万契丹人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此统治长达两百多年,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契丹”,有“东方太阳神”之意,“契丹国”即意味着“东方太阳神之国”。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受皇帝李从珂忌惮,为保命而起兵造反,结果他的抵抗力太弱,几乎弹尽粮绝之际,石敬瑭向辽太宗耶律德光求助。

为表诚意,石敬瑭称只要契丹愿意伸出援手,他愿意以“儿皇帝”自称,同时直接将燕云十六州作为“交换筹码”割让给耶律德光,以此向契丹表示臣服。

这正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心意,他随即派出大批精锐骑兵南下,化解了太原之危。

后唐皇帝李从珂无力抵抗,死于洛阳。

石敬瑭则死里逃生,并在契丹扶持下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晋”

称帝之后,石敬瑭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与耶律德光以“父子”相称,每年进贡数十万匹丝帛,将整个“燕云十六州”全部割让给了“契丹国”。

手握“燕云十六州”,相当于是将长城一带的显要地区全部占领。

为进一步稳固统治,加速契丹与 *** 之间的融合,契丹国首领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治国之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 *** ”,从而稳定了南方与北方局面。

从此以后,“契丹”便正式接管了这一块以 *** 为主的中原地区,契丹一族的势力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

公元947年,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对契丹产生反叛情绪,不向契丹臣服。

结果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兵一路南下,后晋反被被契丹所灭,契丹版图进一步扩大。

公元1005年,辽国与宋真宗订立“澶渊之盟”,契丹人才停止了南下军事经略,辽国也得以大力推行经济与政治等社会改革。

当时正值辽国萧太后当朝期间,主张轻徭薄赋、兴修水利、重视农业发展,这一系列举动大大推动了辽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契丹国力基本达到巅峰。

公元1101年,天祚帝耶律延禧登基,此时“大辽”已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统治,进入到王朝末期。

此时的辽国贵族们虽然依旧好征伐,但百年养尊处优的生活早磨灭了他们的血性,他们开始迷信佛教,不断进行崇佛活动。

国内政治纷争频繁,奸佞当道,吏治腐败,天祚帝登基以后更是沉迷享乐,荒废政事,其在位的24年间,史料中涉及到其游猎的记载就有将近30条。

即便后期被女真军追击的过程中,耶律延禧也照旧出游“猎炭山”一回。

辽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国家眼看要进入生命的尽头,且恰逢国内储君之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晋王、秦王帝位之争消耗着仅有的国力,契丹贵族乱作一团,甚至为了排除异己不惜阴谋乱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

贵族对于自己的利益要求无条件的保障,底层老百姓的死活却无人顾及,他们不得不揭竿而起,试图推翻契丹人的统治。

此时,完颜阿骨打作为女真族的部落联盟长,俨然是一颗崛起的新星。

他不愿再接受契丹的压迫与剥削,于1114年起兵反辽,又于第二年建立了大金国。

出于对残暴统治者的极度反抗,数场辽金大战中,辽国节节败退,而大金国却接连取胜。

终于在1122年,大金军队攻入辽中京,天祚帝被迫流亡,下落不知。

说起来这个天祚帝,也真是属于报应不爽:

他在朝期间,曾屡次对女真部落进行羞辱,不仅在两国往来中以天朝上国自居,还公然索要象征身份地位的猎鹰海东青。

当时的女真部落威望势力都十分落后,对这些无理蛮横的要求不得不全部答应,最终在大战中将一鼓作气,对天祚帝的军队发动了猛烈进攻。

女真部落卧薪尝胆,暗中练兵3年,终于练就了一支小小的2万军队,打算开始自保,甚至反抗辽国的欺凌。

偏此时正赶上大辽国内百姓起义,契丹军队不得不前往镇压,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与女真交战。

最终70余万的辽朝军队打败于仅有2万余人的女真部队,天祚帝耶律延禧西逃“至应州(今山西应县)新城东六十里,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获”,后于1128年病故。

自此存在了二百余年的辽朝宣告灭亡。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就在辽朝灭亡前,辽国仍有150余万契丹人,可随着辽国的灭亡,这150万人仿佛就此人间蒸发了一般。

之后,史书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关于契丹族的记载,就连他们生活过的地区也没有了昔日的印记。

直到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里也没有契丹族。

一个曾经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强大民族,却不再存在一丝痕迹,如此庞大的族群突然消失,不禁让人感到疑惑。

各种猜测传言频出,有人说契丹人被女真族“团灭”;还有人说丹人西迁到了中亚甚至更远的东欧……

不过这些传言都得不到完整的证明。

金国灭亡大辽后,契丹族的所有书籍几乎都被焚毁,相关文字也从此失传,连考古专家都很难正确破解契丹族消失的秘密。

我国著名的契丹文字专家刘凤翥,耗尽半生心血去研究契丹文字与历史,但毕竟史料缺失,他很难获取大突破。

一直到直到1996年,他忽然收到一封来自内蒙古的信,契丹族消失的真相才渐渐显露出来。

寄信人的名字叫奥拉·丘志德,来信地址则是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奥拉·丘志德在信中告诉刘凤翥,生活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人,保留了契丹族的一些习俗,很有可能会是契丹族人的后裔,所以想请专家来到莫力达瓦自治旗考察一番。

在达斡尔族的语言中,“达斡尔”这三个字的本意正是“过去的位置”,有着“故国”、“故土”之意。

刘凤翥看完这封信之后,认为“达斡尔族”正是契丹人消失之谜的突破口——或许那些诡异消失的契丹人,其中一支正是达斡尔人呢?

这位已经从岗位离休两年的老学者兴奋异常,他日夜兼程,赶到了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自治旗。

对当地的居民、建筑风格、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进行了询问与考察后,刘凤翥觉得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当初那批躲避灾祸的契丹人的后裔。

当地斡尔族居民不记得自己的四代以外的先辈,就连他们从哪里来都不知道,更没有自己的文字。

此外,斡尔族人生活的地区至今还保留着许多“边堡”,类似于长城建筑。

达斡尔族

而根据当地老人的回忆,这些“边堡”都是曾经祖先们为了抵御金国的入侵所修筑的。

综合多种信息对比,刘凤翥越想越觉得达斡尔族人极有可能就是契丹族人的后代!

可是,以上这些情况也都只停留在他的主观推断,想要确定真相,还必须经过科学的检测,也就是进行“分子生物考古学”。

这种 *** 和DNA比对很类似,但契丹人已经失踪了几百年,他们的DNA应该怎么去获取呢?

刘凤翥便从出土了不少的辽代贵族墓葬中,选择了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契丹人尸体,提取了DNA样本,与斡尔族人的DNA做了比对。

经过多次数据对比,达斡尔族人的DNA和契丹人的DNA序列存在有细微的差别,但总体几乎一模一样——可以断定达斡尔族人就是契丹人的后裔。

根据这些线索,学者们基本上能够分析出当年契丹人的真正下落:

“大辽”覆灭后,由于女真人对契丹族人实行民族歧视与压迫,契丹人很可能分别迁往不同的地方定居,并各自与各自地方的居民混居。

在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光交融后,这些契丹人逐渐与当地民族相融合——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DNA会和现在的达斡尔族人存在细微差别。

契丹人消失之谜,也就此被揭开了一角,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契丹人后裔被人们发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290.html

“契丹族消失之谜:150万契丹人一夜间蒸发,96年一封信件试图揭秘”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对北伐时,如果魏延替代马谡镇守街亭,能守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一直都是战事不断,曹操,刘备,孙权斗智斗勇,非常的精彩。在后期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继承刘备的遗愿,担任起了匡扶汉室的重任,但是由于后期蜀国人才的缺乏,五虎将都不在了,所以诸葛亮北伐六次并未成...

刘秀人称外号位面之子 刘秀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刘秀人称外号位面之子 刘秀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刘秀为何被称为位面之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通常而言,我们总是在网络玄幻小说中了解到这个名词“位面之子”,最开始是08年的《魔兽世界》开始运用这个称呼,到现在网络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称呼或是类似的。那么什么是位面之子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一个...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公元265年,司马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另一件就是在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突然病死。由于司马昭死得突然,因此让人不由得对他的死生疑。其中,罗贯中就在《...

街亭之战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十天以上 马谡有什么方法

街亭之战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十天以上 马谡有什么方法

对街亭之战中,马谡如何做才能挡住张郃10天以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采取的战略是:声东击西、阻援攻城。所谓的声东击西就是用疑兵来迷惑曹魏,让曹魏猜不出蜀军主攻的方向,而赵云则是这支疑兵的统帅,赵云率军走褒斜道,出箕谷,引诱曹魏关中主力,当时曹魏西部...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调露元年(679年),唐朝大食安抚使、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回国。在途径西域的路上,裴行俭招募一万人马,发动突袭,平定了西突厥。为何裴行俭没有从长安带一兵一卒,仅在西域招募了一万没打过仗的人就兵不血刃平定了西突厥呢一,...

吾粲: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粲: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粲(?―245年),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吾粲初为县中小吏,后得县长孙河赏识,担任曲阿县丞,又升任长史,治理有声名政绩,与同郡人陆逊、卜静等齐名。孙权任车骑将军,征召吾粲为主簿,外任山阴县令,入朝为参军校尉。黄武元年(22...

李陵和李广利都投降匈奴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李陵和李广利都投降匈奴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对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汉朝名将,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成祭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二李投降匈奴后其实都当了驸马,只是结局却截然不同,李陵不光安享天年,还在草原上开枝散叶,而李广利则成了祭祀台上的猪头肉。李陵是李广的孙子,飞将军虽然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李氏家族绝对是西...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后世称李昌谷。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白号称“诗仙”,李贺号称“诗鬼”,相比较两人的诗风不难发现,李白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豪放飘逸,而李贺的诗却很消极,风奇崛凄清。李白活了61岁,而李贺只活了27岁,属于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