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虎门之战琦善恪尽职守:战败非其责任 换谁也没用

中国历史5天前5

本文摘自:《天朝的崩溃》,作者:茅海建,出版:三联书店

有论者将虎门之战的失败,归咎干琦善的撤防或拒不派援,对此,这里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据林则徐奏折,1840年6月 *** 战争开始时,虎门的清军兵勇共为3000余人。这比关天培的战时编制增加了1OO0多人。四个月后,1840年10月,广东巡抚怡良奏称:“虎门内外各隘口,兵勇共有万人,督臣林则徐前次奉到谕旨,当即令同臣将次要口隘之兵,陆续撤减二千余名。”这里所称的“虎门内外”。是指虎门外的九龙、澳门和虎门内的狮子洋以上的各处防守,当然,也包括虎门。怡良所奏的“万人”和“撤减二千余名”都是靠不太住的数字。即使以“万人”来计算,参照先前林则徐的奏折,澳门有设防兵勇约3000人,九龙有设防兵勇1000余人,那么,虎门兵勇至多不过6000人。这个数字虽为关天培的战时编制的三倍,却只有虎门交战时实际兵力的二分之一强。

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关于琦善撤防的各种记载是统统靠不住的。由于当时盛传这种说法,琦善被革职逮问后,审讯时专门问及这一点。如果说琦善对其他问题尚有支吾,以示自己认罪态度良好,那惟有对此事却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地否认。撤防并非受贿之类,可私下暗行,又何以瞒住他人?琦善若真有撤防之事,在此关系到其身家性命的审讯时,又何以敢出诳言?

与之相反,有关琦善派兵勇增援虎门之事,却是有案可据的。这不仅可见于琦善当时的奏折,而且从英方的记录中可以得到验证。沙角、大角之战后,英方同意暂时停战.条件之一是“应将现在起建之炮台各工停止,不得稍有另作武备”。但是,虎门第二重门户横档一线的增兵添防工作一直没有停止。伯麦于1841年1月11日和13日,两次照会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要求对此作出解释.否则立即动武。关天培立即复照。表示“排链已不添安”,各山所搭帐房“全行撤去”,新增援的官兵不能立即退走,是因为雇船“未能速到”。从后来的事实来看,关天培的答复是缓兵之计,除排链一项外均未实办。

经过琦善等人努力,至交战时,虎门地区的清军兵勇总数达到11000名以上,而英方又称,在虎门地区共缴获大小火炮660位以上。以此兵、炮数目与前相比,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琦善并没有削弱虎门的防御力量,反而加强了这种力量。

也有一些论者批评琦善增援不力。即未派出更多的兵勇加强虎门防御。我以为,这也要作具体分析。

就清代的兵制和兵额而言,调兵并非是一件易事。在一狭小地区增派兵勇8000余名,琦善似也已竭尽其可能。从全国范围来看,在 *** 战争中,虎门地区的兵勇火炮超过各海防要地,是居之一位的。

就军事学术而言,虎门此时再增加兵勇已经毫无意义。如威远炮台,设炮40位,平时守兵60人,战时编制160人,而到交战时该台兵弁增至327人,另外还雇勇91人。至此,兵多已不能增加战斗力,反而成了活靶子。从炮台的规制建构来看,也已容纳不了更多的兵勇。琦善亦奏称,“炮台已充满,亦复无可安插”。

当然,还须说明的是,尽管琦善对虎门防御作过如上的努力,但并不相信这些努力会奏效。1840年12月26日,他在之一次增兵虎门时便奏称:“借此虚张声势,俾该夷知我有备,一面又备文向其开导。”增兵本非为战,不过“虚张”而已,目的仍是“开导”。而他后来的增兵,情况自然不同,但从其奏折中可以嗅出他应付道光帝一意主“剿”的严旨不得不为的味道。

……

从不无枯燥的军事学术上的检讨中,不难得出结论:虎门战败与琦善当家无涉,换清王朝中的任何一个人来主持,也改变不了战败的命运。这因为,战败的原因几乎全是军事的,是由双方军事力量的强弱、按战术水准的高下决定的。

可是,道光帝却不这么看。他没有亲眼目睹英军的武力,总认为在军事上有几分把握。他担心的不是清军武力的弱小,而是主帅琦善的懦怯,因而将琦善种种清军不敌英军的直言,当作其儒怯的表症,没有听进去。1月30日,他以奕山主持广东军务,正说明他还未看清实际,将此当作主帅个人的胆略和能力问题。2爿20日,他收到怡良关于琦善私许香港的密折,立即下令将琦善革职锁拿送京审判,阿题的性质,又似乎转化到主帅的道德品质层面去了虎门之战的军事教训总结。由此被耽搁下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582.html

“虎门之战琦善恪尽职守:战败非其责任 换谁也没用” 的相关文章

吴三桂造反时如果听取刘玄初的建议,会是什么结局?

吴三桂造反时如果听取刘玄初的建议,会是什么结局?

吴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清平西王吴三桂正式起兵反清。吴三桂的反清意志其实不是那么坚决,当时的吴三桂已经61岁了,没有太多争雄好胜之心,早前跟康熙之间的博弈,也仅仅只是想世镇云南。所以,吴三桂是被康熙给逼反的。吴三桂起兵反清虽然是被...

曹丕即位后七年就驾崩了 曹丕为何如此短命

曹丕即位后七年就驾崩了 曹丕为何如此短命

还不知道:曹丕在位7年就驾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争霸的历史中,魏国毫无疑问是历史的主流,因为这个国家在三国之中最像一个国家,而且有了基本的国家构架。正因如此,这个国家虽然故事比较少,但是却是发展势头最好的一个,未来统一天下的希望也都在这里。不过可惜,在曹...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她是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和珅的儿媳妇,为何晚年却过得落寞孤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就是固伦和孝公主,很多人认为她晚年过得很凄苦,不过我认为人家的后半生过的可不凄惨,锦衣玉食,绫罗绸缎那肯定都是少不了。只能说由于丈夫的去世,导...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关羽真的是被马忠杀死的?事实真的如此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上的大乱世之一,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武将。这些武将大部分都是青史留名的。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关羽都是非常厉害的武将之一,现如今看来,关羽就相当于刘备的...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雍正和年妃合葬之后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雍正和年妃合葬之后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和年羹尧的妹妹合葬一起,为何陵墓至今没被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世兰是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女主角之一。剧中描绘的年世兰傲慢霸道,心胸狭窄,心狠手辣,傲慢自大,却是一个迷恋的女人,深爱着四哥雍正帝。电视连续剧《中年世兰》的原型是雍正皇帝的敦肃...

三国蜀汉政权中,有能力活抓孟获的认是谁?

三国蜀汉政权中,有能力活抓孟获的认是谁?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首领,被诸葛亮擒拿后赦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兵征讨,赵云、魏延、马岱、王平、张翼等大将都一起参战,诸葛亮先后七次擒获孟获而不杀,七擒七纵,最终孟获心服口服。在征讨孟获的时候,赵云、魏延、马岱谁有能力活捉孟获?虽然正史没有记载诸葛亮...

文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文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也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舒县人。他在年少时就十分喜欢读书,之后在担任郡县官吏时受到提拔,汉景帝时期他担任蜀郡守,成为了蜀地的“最高长官”,而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