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著名的“逃跑将军”,活到103岁,生下一儿子家喻户晓

中国历史2天前3

乱世出英雄,抗战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著名将领,

但是有一位抗日名将出名的方式,让人大跌眼镜。

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他最擅长的是其中的上上策——走为上计。

每回遇到重大战役,他逃跑的速度比谁都快,也因此得了个“飞将军”的外号。

不仅擅长在战场上临阵脱逃,他也善于逃脱死神的追捕。

经历过战争的将士一般都有伤病,这位将军却身体硬朗,百岁无忧。

“逃跑将军”

不仅自己有名,

后代也有名,曾经风靡华语世界,跟林青霞还有一段轰轰烈的恋情。

这位将军是谁?他怎么得到“逃跑将军”的称号?

著名演员的上将父亲

2015年6月,台湾著名男演员秦汉来到江阴拍摄电视节目。

秦汉参加过大大小小许多节目的录制,这档节目尤其让秦汉紧张。

凤凰卫视为了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策划了一档“重走战场”的系列节目,江阴就是其中一站。

电视台特意请来秦汉作为节目嘉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节目知名度,而且有个特殊的原因——

秦汉和江阴档案馆里珍藏的8本日记有重要联系。

这8本日记,记录了抗日名将孙元良,从1931年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到1936年间的生活。而这位著名的国名党上将,是秦汉的父亲。

一对父子,一个姓孙,一个却姓秦。这是因为,秦汉是是一个艺名。

秦汉本名叫孙祥钟,是孙元良11个子女中的一个。

高中时期秦汉参加了台湾中央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想要成为一名演员。18岁的时候,被电影公司看中,拍摄了自己的之一部电影,

电影导演李翰祥为他取了一个“康凯”的艺名。

这个艺名一直使用到他拍摄《唐山五兄弟》之前,才被更改为

“孙戈”

。后来,在

电影导演姚凤磐的建议下,孙戈改为“秦汉”

,秦汉这个艺名一直使用至今。

因为一直没有使用本名在演艺圈活动,

很少有人将秦汉和 *** 著名将领孙元良联系起来。

孙元良子女众多,秦汉虽然是最出名的一个,却不见得是最了解父亲的一个。

在秦汉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爱好侍弄花草人,很难将他和战火纷飞的年代联想到一起。

秦汉来到江阴,就是为了追寻父亲曾经的事迹。

最后一位离世的黄埔军校一期生

孙元良是黄埔军校开办后的之一期学生,也是最后一位离世的一期生。

他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曾经在南京、北京多地求学。

1924年在北京大学读预科的时候,李大钊认为孙元良去上军校更有前途。

那时候黄埔军校正在招收学生,在李大钊的推荐下,孙元良报考了黄埔军校。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孙元良顺理成章地加入国民革命军。

孙元良在国民革命军中,步步升迁,更高担任过军长。

孙元良深得蒋介石的信任

,在国共内战中,被任命为第16步兵团的总司令,还担任了川鄂绥署的主任。

蒋介石对孙元良可以说很是宽容了,

虽然曾经下令要枪毙孙元良,但最终没有舍得下手。

北伐战争期间,孙元良在奉新违抗了蒋介石的命令,不跟蒋介石报告就私自撤退,气得蒋介石多次说要将孙元良枪毙。

这时候,孙元良的逃跑习惯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打了败仗

,孙元良指挥不当,被

邓如琢和孙传芳

的军队两面夹击。

更倒霉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怂人这回都集中在一起了,

第六军的军长程潜眼看守不住南昌

,想法子摆脱两军围堵才是首要任务。

人命面前还要什么面子,

程潜果断把自己的胡子剃了,换了衣服,找了一名江西老乡,从小路离开,成功摆脱邓如琢和孙传芳的合围。

程潜离开前,命令孙元良驻守奉新,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哪知道孙元良比程潜更怂,连计策都不想,一听见敌人要来攻打的消息,就直接撤退了,什么驻守奉新的命令统统抛在脑后。

孙元良出身黄埔军校,蒋介石就是他的校长,孙元良所在的之一师,还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在战场上这么窝囊,蒋介石气得直跳脚。

于是蒋介石当着之一师全体将士的面,训了一个小时的话,要枪毙孙元良。

蒋介石说的叫一个声色俱厉:

“之一师就是国民革命的底气,只要之一师还没有放弃,国民革命军就不会失败。孙元良抗命撤退,是向之一师的荣誉上泼脏水,我如果不把他就地正法,国民革命军还有什么威信。”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学生,蒋介石嘴上说得厉害,却并没有真的要枪毙孙元良。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孙元良提前得到通知,在枪决执行前就离开了。

临阵脱逃

除了违令撤退,

孙元良抗日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中,也有临阵脱逃的行为,

这也是他“飞将军”称号的由来。

孙元良在黄埔军校的同学对他临阵脱逃的行为很不齿是,曾经评价他“

成功虽无把握,逃跑却有决心。”

可见孙元良逃跑的行径,黄埔军校并不陌生。

1937年,南京陷落,日本人在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而当时奉命驻守南京的,就是孙元良。

日本人火力凶猛,对南京城展开炮火攻击,

88师262旅的官兵在没有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顽强地阻止日军向前推进。

蒋介石看日本人来势汹汹,便下令让唐生智撤退

。唐生智却不肯立即过江离开:

“我怎么能放着南京不管,自己夹着尾巴逃跑,就算要走,也得先和日本鬼子战上一战。”

这边唐生智刚刚制定了正面突围的撤退方案,那边孙元良已经按奈不住,准备好船只偷偷渡江。

渡江的事情被下属发现,孙元良转而抛弃部队,躲在大使馆逃避战火。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孙元良也不忘发挥逃跑精神。

在淮海战役中,孙元良的部队被中国人民 *** 全歼,而他自己却只身潜逃。

一个将领,不靠战功显名,反而靠逃跑出名,也算是传奇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9840.html

“著名的“逃跑将军”,活到103岁,生下一儿子家喻户晓” 的相关文章

项羽当初有机会干掉刘邦吗 项羽为什么都错过了

项羽当初有机会干掉刘邦吗 项羽为什么都错过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当年,项羽有机会干掉刘邦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大家都知道,他两同时起兵抗秦,既是友军,但又是敌军,二人一起合作过,也互相敌对过,最后刘邦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项羽却无脸回江东,乌江自刎。这么说,项羽没有刘邦厉害?并不是!项羽...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公元249年,司马懿家族为了从曹爽集团手中夺取魏国政权而发动了一次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病重,向心腹孙资与刘放询问托孤大臣人选,二人于是极力推举曹爽为辅政大臣。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杀曹爽夺权,还...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字东发,号文洁,慈溪(今属浙江)人。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有文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黄震生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今掌起镇黄家村人。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屡遭挫折,均坚贞不屈...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对李广利真的是草包吗?如果李广利真的那么菜,汉武帝为何要重用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其实并不完全是草包。如果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草包,汉武帝也不会让他领兵讨伐匈奴。李广利在战场上也是有高光时刻的,只不过闪光点确实不多,才能平庸也是真的。李...

周玘:西晋末年官员,他最后为何密谋叛乱?

周玘:西晋末年官员,他最后为何密谋叛乱?

周玘(258年-313年),字宣佩,义兴阳羡人,西晋官员,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孙,平西将军周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南地...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两个儿子,一强一弱,为何赐死战功赫赫刘封而选平庸的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有四个儿子。刘永、刘理太小,暂不讨论。只比较刘禅和刘封两个人:为什么刘封没被立为嗣子?很简单:“刘封义子”嘛,他不是亲儿子。中国是重视血缘的。除了后周郭威传位给内...

明孝宗被称为最专情的皇帝 他为什么一辈子只娶一个皇后

明孝宗被称为最专情的皇帝 他为什么一辈子只娶一个皇后

对明孝宗为何被后人称为是史上最专情君主,为何一生只娶一位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孝宗一辈子只娶了张皇后一个女子,原因与明孝宗悲惨的童年有非常大的关系,童年时期明孝宗见识到了后宫女子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让明孝宗对女人有了恐惧的心理,再加上张皇后为人善良,成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