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辽灭亡后,15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若你是这些姓,可能是契丹后裔

中国历史2天前3

前言

说到契丹,相信宋朝是最有话说的,毕竟当年在契丹的手下他们也没少吃亏。契丹在此之前就是一个游牧民族,但随着中原动乱,他们也趁机建立了政权。

在耶律阿保机的努力之下建立了辽,不过随着后期宋朝和女真合作,两方联手攻打辽国。自此宣布辽国灭亡,但这一百多万契丹人,在灭国后都去了哪里?他们的改名换姓后,姓什么呢?

一、兴起到灭亡

契丹族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出名的游牧民族,契丹族是鲜卑族的后裔,就是在五胡十六国期间一个很强大的少数民族,后世甚至将他和匈奴放在一起比较,不过在隋统一后,这个少数民族也就渐渐地不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了。

契丹最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出现,随着唐朝建立,在唐朝的绝对武力之下,他们归附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阶段设立都督府,当时契丹的族长还被冠以“李”姓,也算是大唐的一种施恩。

但毕竟是少数民族他们也有着自己的野心,不想一直都在唐朝的统治之下,所以不久后他们就脱离了唐朝的统治,自立门户。在这之后百年间,契丹一直都在暗中巩固、扩大自己的势力。即使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但是强大了也就有话语权了。

不过还真的让契丹等到了机会,在唐朝末年大唐内部混乱不已,这对于契丹来说正是更好兴起的机会。耶律阿保机趁机统一了周边其他部落,建立了契丹国。此时唐朝内忧外患他根本就没有能力来管契丹做了什么。

中原在混战,契丹就在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并且想在中原分一杯羹。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就在此时石敬瑭找上了辽,愿意用燕云十六州来交换辽国的军队,希望辽帮助他攻打后唐。这个买卖契丹当然是划算的,于是果断地出兵,也得到了燕云十六州。

不过在石敬瑭建立了后晋后,就不愿意再像之前一样臣服了,契丹对石敬瑭的翻脸不认人很是气愤,直接就将后晋给灭了,此时契丹的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于是耶律德光趁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也就是后世口中的“辽”。

在宋朝建立后,就一直对辽手中的燕云十六州耿耿于怀,曾经两次北伐都没有成功,这件事也成为了宋一个心结。不过对于宋朝的实力大家也都知道,早期既然拿不回燕云十六州,之后就更拿不回了。

两方在之后也一直是小矛盾不断,直到澶渊之盟的签订才让双方得以安稳一段时间。但就在此时西夏建立了,自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但不久后又一个政权兴起了他就是由女真建立的金国,因为不堪受辱再加上此时辽国在天祚帝的统治之下黑暗无比。完颜阿骨打直接宣布自立建立了金国,并且刚刚建国,就对辽发起了进攻。

完颜阿骨打手中只有两万人,但此时天祚帝手中整整七十万大军,但因为天祚帝本身能力有限再加上后方的不稳定,最后是败得一塌涂地。就在此时金国和大宋签订了“海上之盟”联手攻打辽国。

此时金国所给的报酬也是足够让人心动的——燕云十六州,这是宋朝世世代代的心愿,若是能够得到燕云十六州就可以为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多一层保障。当然辽在之前惨败后就已经摇摇欲坠了,两方联手后,不可避免地宣布灭亡了。

二、契丹后裔

在辽灭亡后,金军为了报之前被辽统治的仇,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屠杀。为了能够存活,其中契丹的耶律大石率领了一部分的契丹人,一路向西,在中亚地区建立了政权,后世口中的“西辽”就是此时耶律大石所建立的政权。

除了跟随耶律大石前往中亚的契丹人外,很大一部分契丹人都被金军所杀。不到百年的时间西辽被蒙古族所灭。至于那些留在中原的契丹人,他们也开始融入进其他民族的生活。他们有的投降了金朝,还有的投靠了大宋,还有前往蒙古的。

当然对于契丹来说,他们更好的选择就是前往蒙古。毕竟两方都是少数民族,金朝和他们有着国仇家恨,去大宋和 *** 又未必能够和睦相处。在蒙古的日子他们还是过得不错的,在蒙古崛起后,对契丹人很是宽裕,还允许他们进入朝堂。

算是接纳了他们,在之后他们也就跟随着蒙古人一起南征北战,毕竟两个民族的习惯等都是很相似的。其中很多契丹人都是当年跟随元世祖忽必烈南下平定云南。在平定了云南后,忽必烈就下令让他们驻守在当地,从事农耕防御工作。

就这样很多契丹人就在云南定居了下来,后世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这些契丹人也渐渐地融入了当地。

三、更名改姓

众所周知在契丹一族,最出名的两大姓氏就是耶律和萧。但在辽灭亡后,他们就不能再叫这两个姓了,为了保命他们纷纷更名改姓,靠近中原民族。

当年云南滇西地区的人大多都以“阿、莽、蒋”为姓,姓“阿”就很好理解了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耶律阿保机。但这个姓确实是不能融入百姓中,于是就将他改为了“莽、蒋”这两个姓氏。

为什么会选择“莽”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云南话中,莽还有一种首领的意思,所以他们就改为了这个姓,用来纪念他们的先祖。随着大明王朝完成了统一他们的姓氏又发生了一次变化。

那是在明神宗时期,为了能够实现“改土归民,改夷为汉”的想法,明神宗将大量的 *** 放到了云南地区,让他们今后世世代代都要在云南生存,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契丹人的一些习惯等也都会随着改变。

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契丹为了表示对大明王朝的臣服,主动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了“蒋”和之前的姓氏相比,这个姓就很符合 *** 了。

当然除了蒋姓以外,还有一小部分的契丹后裔将自己改为了“杨、赵、李”他们改姓也就是为了生存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到 *** 中。

当然在今天施甸县由旺乡木瓜榔村,还有一座流传百年的蒋氏宗祠,并且通过他的一些细节也能够看出他还是保留着不少契丹一族的习惯的。

简单来说就是,中原的建筑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传统——坐北朝南,可以说上下几千年的建筑大多都是按照这个风格建造的。但是这个宗祠却是正门朝东的,因为在契丹一族有一个习俗也算是传统——朝日,顾名思义就是要向着太阳。

结语

今天依旧能够看出几百年前契丹一族的影子,和封建王朝为了巩固权力所推崇的近亲联姻不同,他们是不允许同姓联姻的,时至今日“阿、莽、蒋”三族都不允许相互联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即使是契丹已经消亡,但是他们的文化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0757.html

“辽灭亡后,15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若你是这些姓,可能是契丹后裔” 的相关文章

杨文纪:北周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杨文纪:北周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杨文纪(约545~603年),字温范,北周时袭爵华山郡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任右侍上士,后历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安州总管长史等职。仁寿二年(602),迁为荆州(今湖北江陵)总管。仁寿三年五月二十二日(603年7月6日),卒官,时年五十八。谥曰恭。人物生平承袭爵位...

汉末时期皇甫嵩是什么样的存在?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汉末时期皇甫嵩是什么样的存在?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皇甫嵩早年事迹未见史载,因平定黄巾之乱而名声大振。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说的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然后刘备和关羽、张飞跟随卢植讨伐黄巾崭露头角,刘备之所以投奔卢植,是因为之前刘备曾经是卢植的学生。其实在历史上真正剿灭黄巾的是皇甫嵩、...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第六位皇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千叟宴”,一定要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体现仁孝天下,更为了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康熙皇帝干了一件事: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时值康熙六十大寿,他突发奇想,为了与民同庆,他与众大...

历史上孙权有几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哪些人?

历史上孙权有几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哪些人?

孙权,吴太祖大皇帝,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读《三国志》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孙权有三个女儿,却有五个女婿,这到底是为何呢?孙权为宝贝女儿们选的女婿都是谁?孙鲁班,先嫁周循,后嫁全琮据《三国志嫔妃传》载,孙权的夫人步氏,是临淮郡淮阴县人,跟东吴后期的丞...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还不知道: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的妃子和宫女后来怎么样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进军紫禁城建立大顺政权之后,皇宫中的妃子宫女被义军掳走,被欺辱被杀害甚至忍受不了被欺凌自杀。她们是否会后悔当初没有听崇祯皇帝的话一起去死呢?最起码不至于被欺辱至此,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随后,蜀汉军队系统中,马上就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冲突的双方是(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和元老大将魏延。结果是,杨仪在蒋琬、董允等人的配合下,先污蔑魏延谋反,然后将其斩杀,《三国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