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我军多次以少胜多,主席对哪一仗评价更高?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打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徐向前指挥华北军区第1兵团,以六万余人歼灭阎锡山十万大军的晋中战役,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除此之外,我军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谁指挥的?
邓政委和刘伯承司令员
一、定陶战役,刘邓大军5万人对阵30万敌军
1946年8月,刘邓大军南下陇海战役刚结束,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分别调动邱清泉的第5军,整编第3、第11、41、47、55、68、88等师,一路沿徐州、砀山、虞城向单县、成武、鱼台进攻,一路由开封、封丘、考城、商丘等地向东明、定陶、曹县进攻。
面对敌军东西两路30万重兵的来袭,刘邓手里的三个纵队,在之前的陇海战役已经伤亡5000余人,部队疲惫不堪不说,兵员根本来不及补充,各纵队野战炮数量不到一个营,迫击炮全加起来还不到100门,各种型号炮弹短缺严重。
当时严峻的局面给刘邓出了一道难题,部队如果连续作战的话,将有大伤元气的危险。可是如果不打,荷泽、郓城等根据地将落入敌手,甚至部队将有被敌人赶过黄河以北地区的可能。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反攻行动,将功亏一篑。
为了迷惑牵制敌人的进攻速度,给部队争取更多的休整补充时间,刘伯承命令陈锡连、王近山组织小股兵力,进行游击战,为二纵的陈再道所部赶到东明地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刘邓大军的总兵力增加到5万余人。
定陶战役示意图
在选择打哪路敌人时,刘邓慧眼拾珠,选择刚从中原战场远道而来的整编第3师。1946年9月3日凌晨,率领整编第3师孤军冒进的赵锡田,刚进入定陶地区我军的预设战场,就遭到进攻。经过三天两夜战斗,整编第3师全军覆没,师长赵锡田被我军俘获。
此次定陶战役,我军以伤亡3500余人的代价,取得歼灭整编第3师所部4个旅,歼敌5000余人,俘虏12000余人。缴获坦克6辆、各种火炮200余门、步枪4300余支,以及其他大批弹药物资。
9月7日,
毛主席致电刘邓:“庆祝你们歼灭第三师的大胜利,望传令全军嘉奖。敌人尚有进攻力量,我军此次参战主力立即集结休整补充,准备再战。”
二、延安保卫战,彭总指挥两万余人阻击胡宗南15万大军七天
1947年3月13日,董钊所部整编第1军7个旅,刘戡整编第29军所部4个旅,整编第15、第38师各一部等15个旅15万人,在太原、西安、郑州机场起飞的94架飞机掩护下,由胡宗南统一指挥沿洛川、宜川以北地区,对延安发动进攻。
当时防守延安的我军部队总计27000余人,战前情况非常紧急,
据当年参加延安保卫战第2教导旅参谋长陈海涵事后回忆:“视察前线回到延安的彭总心急如焚,当面向毛主席汇报有三件事还没有做好。”
具体是哪三件事呢?
之一,部队弹药太少,每个战士手里的子弹还不到50发,有的迫击炮储备严重不足,只有两到三发炮弹;
第二,机关单位撤退的速度太慢,需要加快速度;
第三,要立即建立西北战场的指挥机构。
根据当时战场态势,四天之后,毛主席决定撤销陕甘宁集团军番号,成立西北野战兵团,彭总担任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成立西北野战兵团指挥机构
在彭总的有力指挥下,我军部队及时改变战术,白天以少量兵力固守要点,组织预备队适时进行反冲击。晚上,发挥我军夜战优势,出动小股部队不断袭扰进攻之敌,使其每天推进距离不足5公里。
战斗到3月19日,等所有机关人员均已撤退完毕,我军主动撤出延安,延安保卫战到此结束。
此战,我军先后歼灭敌整编第1、第17、第27、第36、第76、第90师等各一部,歼敌4000余人,俘敌1220余人,缴获一批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
战后,毛主席高兴的说:“延安保卫战打得好,敌人占领了延安没什么了不起的,等着瞧吧。我们还要回来,延安是我们的,谁也搬不走;我们这次撤离,不过是暂时同延安告别,不久全中国都将是我们的。”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
三、刘、陈、邓、粟、谭五人指挥,六十万最终战胜八十万
1948年11月6日夜,华东野战军挥兵南下,与中原野战军在徐州以西同时发动进攻,就此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完成掩护邱清泉兵团撤退任务的刘汝明所部第55军181师,连夜撤到虞城县境内陇海线小站张公店时,被中野一纵追上。经过两天一夜战斗,原系西北军冯玉祥所部、老兵多善于防御的181师,被全部消灭,师长米文和以下6000余人全部被俘。
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得知181师被歼灭的消息后,大惊失色,误判我军主攻方向是徐州,急调李弥、孙元良两个兵团火速向徐州靠拢,配合邱清泉兵团,以三个兵团的兵力防守徐州,根本没想到黄百韬会遭到我军的合围。
何基沣和张克侠
想不到,我军地下工作人员何基沣、张克侠两位将军,突然率领58军、77军3个师两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举行战场起义,让华野追赶黄百韬兵团的时间,由负数一下子变成正数。11月10日,直到华野主力将黄百韬兵团合围于碾庄等20多个小村庄时,蒋氏这才如梦初醒,指责刘峙指挥不力,紧急召回在葫芦岛的杜聿明。
当时徐州前线,敌人虽然被我军各方面搞得晕头转向,摸不清状况,但是经验丰富的杜聿明判断,我军不会轻易进攻徐州,而是会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杜聿明虽然已经看出我军的真实意图,但是在黄维兵团不能及时参战的情况下,他不敢主动出击。
于是,杜聿明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以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在徐州空军支援下东进解黄百韬之围;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合兵于蚌埠地区后,沿津浦路北上宿县;黄维第12兵团向阜阳进军,然后向蒙城、宿县推进,孙元良第16兵团,进至符离集地区,然后向徐州转移。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中野四纵、华野三纵、广纵沿津浦线宿县、徐州段向东北发动进攻,牵制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东援黄百韬;九纵和豫皖苏的张国华所部在宿县以南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上增援之际,11月12日,中野三纵、四纵忽然对宿县发动进攻。
淮海战役示意图
历经4天4夜战斗,歼灭宿县守敌25军148师三个团,一个装甲车连总计12500人,缴获大量武器、军火、被服等军用物资。与此同时,张国华率部攻占固镇,使我军控制宿县至固镇间100公里的铁路线,不仅切断了徐州与蚌埠之间的联系,还提前实现了对徐州之敌的战略包围。
根据战况的变化,毛主席发电指示华野与中野两大野战军,由刘伯承、陈毅、邓公、粟裕、谭震林组成一个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统一指挥两大野战军作战。
11月22日,被围碾庄的黄百韬兵团4个军10万人马全部被歼灭,邱清泉、李弥兵团虽然拼尽全力,但是被我军阻截在碾庄外围50里的大许家一线;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受阻于浍河上游,黄维第12兵团被阻于浍河下游。
黄百韬兵团被消灭,毛主席发电报给中野、华野指挥员:“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正当徐州守敌惊慌失措加强防守徐州,南线李延年兵团,迟疑不敢北进时,黄维所部不经意间进入到中野部队预设“口袋阵”中。
蒋氏眼见黄维兵团危在旦夕,只能将杜聿明召来商量对策,杜聿明提出:“只有让黄维守着,牵制敌人,将徐州部队撤出,再向敌人攻击,可以解黄维兵团之围。”很快,蒋氏批准这个方案。
事实上,在杜聿明放弃徐州之前,华野部队兵力捉襟见肘,一度陷入困境之中。
据粟裕事后回忆:“当时华野打黄维除了三个纵队外,其他部队放在徐州南面防敌突围。要打李延年兵团恰好没有打上,如果打上了,一时解决不了战斗,部队转移不过来,则杜聿明的三个兵团可能向西走掉。”
黄维
得知消息的粟裕副司令员,马上命令一纵、三纵、四纵、八纵、九纵、十二纵、两广纵队,鲁南纵队向永城、萧县全力截击,命十二纵向永城进发,渤海纵队攻占徐州。经过三天的艰苦的行军,最终将杜聿明所属部队合围于陈官庄、李石林狭小地区,粉碎其向西突围的企图。
12月4日,根据上级关于对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李延年兵团采取不同作战方针的指示,决定首先歼灭黄维兵团。随后,中野部队经过长达22个昼夜血战,彻底歼灭黄维兵团4个军、1个快速纵队等12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939门,枪支4700支,坦克、装甲车60余辆,汽车600余辆及大量军用物资。
九纵司令员秦基伟
中野也为此付出伤亡36500余人的重大代价,其中四纵伤亡8680人,由于减员过多,大多数参战部队都经过两到三次的火线整编。
九纵司令员秦基伟事后回忆:“淮海战役,敌人相当顽固的,我们的仗也是打得很残酷的。”
得到捷报后,
毛主席再次发来贺电:“凡此重大战绩,皆我英勇将士努力奋战,前后方一致协作的结果。望团结全体军民继续努力,为全部歼灭当面敌军而战。”
1949年1月6日,华野主力对在永城地区陷入包围的杜聿明的所属部队发动总攻,经过四天激战,歼灭杜聿明所部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2个兵团部、8个军部、22个师、1个骑兵旅,总计17.6万人。
杜聿明被我军俘虏
就这样,长达60天的淮海战役,以我军伤亡13.6万人的代价,取得歼敌55.5万人的胜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纵观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我军以弱胜强的战例,并非只有上面这些,然而,经过综合对比,淮海战役无疑是毛主席评价更高的战役。也正是这次战役,基本歼灭敌军在长江以北的主要重兵集团,为后来渡江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