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公报》笔下的孙中山:从革命党到一代伟人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17)410

核心提示:

《大公报》从1905年开始报道孙中山,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他的形象也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前的“革命党孙文”到辛亥革命时期的“民国之首功者”的变化。记录之翔实,弥足珍贵。

(图为1920年代《大公报》报头)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孙志 隋晓姣,原题:《大公报》笔下的孙中山

翻阅百年新闻纸的微缩版面,不禁慨叹,报业前辈将辛亥年间的历史图景如此完整呈现。历史巨人孙中山某种程度左右着中国政局,却难最终改变命运。《大公报》从1905年开始报道孙中山,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他的形象也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前的“革命党孙文”到辛亥革命时期的“民国之首功者”的变化。记录之翔实,弥足珍贵。

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当选为同盟会总理,其革命领袖身份正式得到确立,这在《大公报》上很快得到了反映:

“函内略云留学东洋者有二十七人结成忠爱社,专以扶助大清抵抗革命党为宗旨,特选同志数人投入革命党内,详加调查,始得该党之首领仍系孙文。”

出于民生担忧并非敌视诽谤

在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看来,对以孙中山为代言的革命者,当时的《大公报》虽不赞同他们的主张,但亦非敌视诽谤,更多是出于对国家前途和社会民生的担忧。事实上,早在1906年,《大公报》即以“排满革命者皆敢死者也,以弃掷头颅为不介意,而外来之禁令安足以动其畏惧哉”认可革命者的牺牲精神。

孙中山本人不仅遭到清朝 *** 的严密监视,连他的弟弟也备受人们注意,在这一时期的《大公报》上,孙中山成了革命党的代名词。

辛亥革命爆发后,《大公报》对孙中山的报道着力更多。1912年1月18日,清帝退位前夕,《大公报》以社论《论大总统应兼具破坏建设之能力》指出临时大总统需具有“大破坏、真建设”的能力,否则难以建立真正的共和国家。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侯杰认为,孙中山之所以日渐受《大公报》关注,主要是由于革命形势逐渐高涨、革命思想和革命意识不断传播,革命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人向往、至少不再恐惧和反感的变革手段,同时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使革命派从理论上、实践上和组织上都与保皇派彻底划清界限,在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影响,孙中山作为革命党领袖的身份也得以确立并逐渐得到社会公认。

在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时,《大公报》更是对其进行了多篇连续报道,包括孙中山高票当选、遭到行刺、外交团反应等情况均进行如实追踪。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清 *** 被推翻,君主与民主立宪之争告一段落,尤其是孙中山主动请辞总统位后,《大公报》表现出了对孙中山的信任和尊重──不再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在《大公报》上的称呼变成“孙中山君”、“孙公”。

对孙信任日增称其一代伟人

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传言称其辞职是由于唐绍仪赠银一百万两,孙中山为此特致电国务院辟谣,《大公报》随即刊登了这则消息,显示出对孙的信任。

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赴京,《大公报》以“孙中山此次来京,虽属私人资格,而与政治前途不无关系,所有在京种种举动,自应按日探纪”高度评价他此行的意义,随后的系列报道也确实做到了按日探纪:8月27日,先是对孙中山的保卫规格进行详细报道,并以“大总统之意仍有藉重中山之处”点评;后又报道各国使节拜晤孙中山和孙公拟于15日回拜的消息,凸显外交团对他的重视。8月28日,更报道了来自政界、报界、商界及广东同乡会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孙中山来京”的欢迎情形。

侯杰教授认为,这一时期《大公报》从多方面肯定孙中山以往取得的历史功绩,强化其“创立民国之首功”的形象,无疑为孙中山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政治舆论资本”。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故。从1925年初直到3月12日,对他的病情、活动甚至生命后期每天的体温和脉搏,《大公报》都详细记载。3月13日,更辟专版刊登《孙中山先生逝世》长文、发表评论《哀孙中山先生》,充分肯定孙中山一生的奋斗。1929年, *** 为孙中山举行奉安大典前《大公报》盖棺定论,称其为“一代伟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1958.html

“《大公报》笔下的孙中山:从革命党到一代伟人” 的相关文章

汉朝明君真的很多吗 为什么说汉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汉朝明君真的很多吗 为什么说汉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汉朝比其他朝代更容易出明君?汉朝真的明君更多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朝之所以出的明君比较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汉朝属于是立贤不立嫡。皇帝可以从自己的几个继承人里面,挑一个最合适的继承皇位,而不用受到嫡长子继承制的约束。而这种制度,也间接...

诸葛亮死后正是进攻蜀汉的好时机 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攻打蜀汉

诸葛亮死后正是进攻蜀汉的好时机 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攻打蜀汉

对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为什么终生不曾伐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一个人才鼎盛的年代,各方势力为了争霸,经常发生战争。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不少的谋士,而在这些人当中,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最出名的。两人都是天赋异禀,天赋异禀,经常是竞争关系,但司马懿却经常输给诸葛亮。...

上方谷大火被一场雨浇灭 诸葛亮为何阻止手下人放箭

上方谷大火被一场雨浇灭 诸葛亮为何阻止手下人放箭

还不知道:诸葛亮于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何大雨灭火后,阻止部下用箭射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决定一场战争胜败有很多因素,人们多会认为战术、战士、将领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实未必,很多时候战争真的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若少了运气的成分,很可能会惨遭败北。在《三国演义》...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在朝廷任职,德...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与刘备有关?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与刘备有关?

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作为忠义勇猛的象征,受后人膜拜,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杀害,蜀汉因此全失荆州,仅剩益州一州之地,实力大为受损。诸葛亮荆州、益州兵分两路北伐的长期战略规划也落空了,后来的北伐只能从道路崎岖的汉中等地进军,因粮草补给大受限制,未能...

汉献帝手里连实权都没有 曹操为何还将他当成宝

汉献帝手里连实权都没有 曹操为何还将他当成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已经无实权,曹操为何还把他当做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经过黄巾起义,汉朝皇帝的权力,逐步让地方军阀所取代,皇帝已经完全成为了傀儡。例如董卓在进入洛阳之后,就凭借着自己兵权,将汉少帝废除,重新立汉献帝,此时掌握大权的是董卓。在董卓实力被打败之后...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贾诩与司马懿斗智,谁更胜一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三国时代的两个大阴谋家――贾诩和司马懿,他们都诡谲阴狡,智略深长,那么如果两人斗智,谁又能更胜一筹呢?关于司马懿,大家都清楚,他有着超乎于常人的强大毅力,屡挫屡战,坚执不屈。如同伏在草丛中屏...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是方圆百里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