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睡过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当过三朝宰相,死后令唐玄宗念念不忘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17)340

前言

不论古今,但凡是个男人就不愿意被人们说自己没本事只能靠女人,男人要是靠着女人上位绝对会被人们看不起,也因此诞生了“吃软饭”这种贬义形容。

但是在唐朝年间竟然有一个宰相是靠着“吃软饭”出名的男人,人人都知道他是在女人的扶持下才能有高官厚禄的。

这个人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崔湜,他的官途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女人的身影,先是依附上官婉儿,后来又依附太平公主,但是他仍旧能被唐玄宗非常重视,他到底做了什么?

一、进入官场

相信大家看崔湜的姓氏就能猜出来他的出身,唐朝时期有“五姓七望”,其中崔氏就是规模更大的一个家族,博陵崔氏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而崔湜正是出身于博陵崔氏。

崔氏家族在唐朝出了数十个宰相,崔湜的祖父崔仁师在唐太宗时期就担任了宰相,因此他的后代才能有祖荫庇佑,能有高官厚禄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事。

而崔湜自己也相当有本事,他从小就才思敏捷,擅于写文章,小小年纪的时候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后来参加了科举考试更是一气呵成,顺了考上了进士。

既有自己的才学支撑,又有家族帮助,即使崔湜刚进入官场,但是得到一个不算低的官职根本不难,而他更是非常受重视,作为新人竟然就被委任参与编书。

神龙元年的时候,年迈的武则天经过神龙政变只能退位,唐中宗重新坐上了皇位复辟统治,而崔湜作为武周朝官位不高不低的官员,这时候就受到了提拔。

他原本是在桓彦范手下做事的,但是武三思和桓彦范争权,他担心武三思会暗害自己,于是就将崔湜派到了武三思身边监视。

但是他想不到的是,崔湜权衡了利弊之后认为桓彦范才会是那个被猜忌大臣的唐中宗放弃的官员,于是果断投诚了武三思,出卖了桓彦范的目的。

他此举确实帮了武三思很大忙,在武三思的操作下,桓彦范和他的党羽最终被流放岭南,并在崔湜的建议下暗中将他们杀害,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而崔湜也因这些功劳收到了武三思的重视,升任到了御史中丞。

此后崔湜也入了唐中宗的眼,两年之后就升到了兵部侍郎,这时候崔湜也不过三十多岁,在官场中属于是相当年轻的年龄。

和他的父亲一比就能看出来了,他爹崔挹当时也不过是个礼部侍郎,父子俩属于是平级,这在朝廷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二、傍上上官婉儿

正是在崔湜担任侍郎的期间,他搭上了上官婉儿这条线,当时上官婉儿不仅是唐中宗的昭容,还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官,尽管职责是掌管内宫的制诏,但是在唐中宗的纵容下,她的权势早就已经延伸到了朝廷中。

而唐中宗对她的宠信不仅是因为男女之情,更主要是因为非常倚仗上官婉儿的权利,他能重新坐上皇位,上官婉儿的功劳非常大。

所以上官婉儿尽管是唐中宗的昭容,但是实际上更偏向君臣关系,她在朝堂上也是非常活跃的,甚至比很多大臣的实际权力还要高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崔湜会选择榜上上官婉儿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更何况史书上记载崔湜家族中的兄弟们很多都是相貌英俊的一表人才,可见崔湜绝对也不会丑,甚至也有可能非常英俊,这就更能更让上官婉儿心动了。

于是,在和上官婉儿搅在一起之后,崔湜也得到了实际的好处,上官婉儿将他举荐给了唐中宗,崔湜就这样成为了唐中宗面前的红人。

没过多久,唐中宗就将崔湜提拔为吏部侍郎,以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就是宰相备选人了,而吏部侍郎这个官职虽然看起来和之前相比只是换了个部门,但是吏部是居于六部之首的,吏部侍郎相当大。

当了吏部侍郎之后,崔湜就有干涉官员任免的权力了,他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在此期间假公济私卖官鬻爵,受了不知道多少贿赂,赚得盆满钵满。

因此他自然被弹劾了,这本来是个不小的罪名,但是崔湜背后可是上官婉儿,而且这次帮他脱身的还出现了另外一个女人,那就是唐中宗的妹妹太平公主。

三、太平公主青睐

在武则天之后有很多女性在朝堂上都相当有权势,上官婉儿的权势就已经相当大了,但是她毕竟没有皇家血统,比不上真正的皇室。

但是太平公主就不一样了,作为武则天最喜欢的一个女儿,她在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就已经积攒起了相当广泛的权力,后来在“神龙政变”中因为站在了哥哥唐中宗那边,因此唐中宗即位之后太平公主更加权倾朝野。

而太平公主同样也是以养男宠、与朝臣通奸闻名于世的,崔湜这样一个一表人才还来者不拒的官员自然就被太平公主盯上了,而崔湜为了从太平公主手中得到更多机会当然不会拒绝。

果不其然,有了太平公主帮助,他被贬到地方当刺史之后不过数月就又被调回中央了,实际上根本相当于没计较崔湜因公谋私的罪行。

第二年,唐中宗去世之后,经过一番波折,唐睿宗继承了皇位,他是太平公主的另一个哥哥,而太平公主这次又帮助了唐睿宗夺权,因此权势更加滔天了。

一人得道全家升天,太平公主地位更高,崔湜自然也就更发达了,他甚至结识了唐睿宗三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因为帮助父亲登基有功,因此被立为了太子,在朝廷中相当有话语权,并且因为他必然是下一任皇帝,因此很多官员都带上赶着去结交他。

但是崔湜是朝廷中为数不多的被李隆基自己看重并主动结交的官员,李隆基甚至多次到他家做客,可见对他的信任,甚至在登基之后提拔崔湜当了宰相。

崔湜表面上奉迎李隆基,实际上一直忠于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虽然联合李隆基将唐睿宗扶上了皇位,但是她对权势日益庞大的李隆基非常忌惮。

她生怕侄子到时候会反过来清算自己,于是就决定先下手为强废了李隆基,因此在唐睿宗在位期间,太平公主就一直致力于让哥哥废太子。

虽然没有做到,最后李隆基还是继承了皇位,但是在开元元年,太平公住还是决定联合自己的心腹们废了李隆基,崔湜就是其中一员。

然而这个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太平公主一党被反过来扳倒,崔湜自然也没什么好下场,被盛怒的唐玄宗下令流放,没多久之后就被下令处死了。

结语

崔湜一生的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基本都是因为先后依附了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得来的,他站队的本事确实相当不错。

但是可惜的是他没能一直选择对的一方站队,在唐玄宗已经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的时候仍旧选择了因为女性身份在封建社会中注定会有上限的太平公主,最终导致了翻车,这也是必然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1961.html

“他睡过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当过三朝宰相,死后令唐玄宗念念不忘” 的相关文章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俊受业于大儒边让,带领百姓远离战火。受到司空曹操征辟,出任曲梁县长、丞相掾属。举茂才出身,出任安陵县令,迁南阳太守,宣传教化,兴办学校。颇有政绩,迁征南...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392年),字元达,小字佛大,太原晋阳人,汉族。东晋大臣,中书令王坦之的儿子,右仆射王国宝的弟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凭借太原王氏的门荫入仕,累迁吏部郎中,出任骠骑长史,有宠于执政司马道子。太元十四年(389年),出任使持节、建武将军、都督荆益宁...

汉哀帝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汉哀帝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汉哀帝自古就饱受非议, 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哀帝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汉成帝刘骜只知道宠幸赵飞燕姐妹,却没有一个子嗣,所以只好立自己的侄子刘欣为太子,他是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就是在他死后,王莽彻底把持了朝政,之后王莽毒死了汉平帝,然后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了西汉王朝的统治。由于刘欣在...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还不知道:清朝遭人诟病,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雍正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喜欢雍正呢,历史上文治武功强于雍正的皇帝是不在少数,可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敢于和士绅集团拼个你死我活的,开罪天下读书人,最后还能干成的,千古唯雍正一人而已,就这份勇气...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时,商鞅就没想过主动起兵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国君(当时还没有皇帝)的最高权利。要维护国君的最高权利,一个内容就是杜绝“造反”事件的发生。商鞅制定法律的时候,穷尽心血,把一切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上了...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垓下歌》作了这样的评价:“力大无穷,时不我待。”司马迁感慨项羽是一代枭雄,可惜他生不逢时,最终在乌江上自尽。许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项羽太冤枉了,他既然能过河而归,为什么要自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