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上海知青张菊芬去黑龙江插队,出发前却发现自己怀孕
1969年,上海知青张菊芬到黑龙江讷河去插队,哪料出发前,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张菊芬恨透了已经分手的男友,但更害怕家人知晓,她决定赶紧趁着插队离开上海。
1969年,正值上山下乡运动如火如荼之际,18岁的张菊芬接到了前往黑龙江讷河插队的通知。
这本该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起点,却因一个意外的发现而变得复杂起来,就在临行前的几天,张菊芬突然发觉自己可能怀孕了。
那是一个平常的傍晚,张菊芬的父亲特意做了她更爱吃的清蒸鲈鱼,可就在鱼肉刚入口的瞬间,一阵强烈的恶心感突然袭来。
她却吐得昏天黑地,这种反应接连发生了几天,张菊芬心中警铃大作,她开始回想自己的生理期,这一算不要紧,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怀孕?这个念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张菊芬的心上,她和前男友刚刚分手不久,如果真的怀孕了,该怎么办?
告诉父母?那无异于是自取其辱,找前男友?可他已经明确表示不愿负责,张菊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纠结中。
就在这时,即将下乡的日子近在眼前,张菊芬的父母对这个宝贝女儿疼爱有加,生怕她在农村受苦。
最终,张菊芬选择了沉默,她决定带着这个秘密,独自踏上前往黑龙江的列车,也许在那个陌生的地方,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决定,注定要改变她此后的人生轨迹。
到了黑龙江农村,张菊芬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艰苦,繁重的农活对一个怀孕的姑娘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她每天强忍着孕吐,拖着沉重的身体在田间劳作,夜晚,她蜷缩在简陋的宿舍里,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不知多少次泪湿枕巾。
更让张菊芬难以忍受的是周围人异样的眼光,随着月份的增大,她的身体变化越来越明显,流言蜚语如影随形,指指点点的目光让她无处遁形。
有时候,张菊芬真想一了百了,但每当感受到腹中胎儿的胎动,她又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勇气。
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张菊芬终于迎来了分娩的那一天,在好友王中美的帮助下,她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生下了一个女婴。
看着怀中的小生命,张菊芬百感交集。她知道,自己无力抚养这个孩子,但又怎忍心抛弃骨肉?
经过痛苦的挣扎,张菊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孩子交给当地一户好心人家抚养,她给孩子取名张淑凤,希望她能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
在将孩子交出去的那一刻,张菊芬的心仿佛被撕裂了一般,她暗自发誓,总有一天要来接回自己的女儿。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张菊芬回到上海后,虽然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对女儿的思念从未停止。
她曾多次偷偷回到黑龙江,试图寻找女儿的下落,可是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这无异于大海捞针,每次失望而归,张菊芬都会在火车上暗自垂泪。
与此同时,在黑龙江的一个小村庄里,张淑凤在养父母的呵护下慢慢长大,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养父母给了她满满的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淑凤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与周围人的不同,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一个找到亲生母亲的愿望在她心中慢慢萌芽。
张淑凤的寻母之路充满了艰辛,她四处打听,翻阅县志,甚至去寻访当年的知青,每一次的失败都让她备受打击,但她从未放弃。
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能找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
张淑凤的执着感动了很多人,当地 *** 、媒体和热心群众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她寻找线索,这个普通女孩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对知青子女寻亲问题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反思那段特殊历史给无数家庭带来的伤痛,也为这些寻亲者的坚持感动不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淑凤终于找到了一些关于母亲的线索,她激动地联系了一档寻亲节目,希望借助电视的力量,完成这次跨越半个世纪的相认。
然而,命运再一次和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当张淑凤满怀期待地来到电视台时,等待她的却是一个噩耗,依旧没有母亲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