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骑行引领新风尚,用车轮丈量长安街历史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31)360

骑遇长安街

一百多年前,在紫禁城宫墙内蹒跚骑车的末代皇帝溥仪一定不会想到,这座古老的宫殿将见证一个“自行车王国”的诞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毗邻紫禁城的长安街上,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成为“世界头号自行车大国”的生动注解。

2023年的最新统计,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是世界上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如今,“骑行长安街”不再只是为了通勤,两轮带来的动感与惬意,流动变换的城市天际线……“骑行友好城市”在这条百里长街上浓缩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圆梦北京,致敬国旗

1985年,26岁的吴进聪到北京出差,从亲戚家借来当年最时髦的“二八大杠”,骑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拍下了一张照片。39年后,65岁的他一人一车,从福建漳州平和县出发,跨越2800多公里,又一次来到北京长安街。

骑行到北京是吴进聪的圆梦之旅。“北京是我心中的‘圣城’,我骑了30天,骑到了天安门广场,这是我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我圆梦了。”对他来说,长安街是不得不去的目的地。

“有钱有闲有康健,兴趣爱好是关键。”吴进聪认为,人生当中有几件能够自己感动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北京之行就是我感动自己的一件事”。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吴进聪凌晨2点便起床出发,带着面包和水,骑车来到天安门广场。“啪!啪!啪!”当仪仗队护着国旗走出来,整齐划一的正步声让吴进聪心潮澎湃:“那种节奏,太自豪了,太庄严了!”

国旗缓缓上升,现场的人们齐声高唱国歌。吴进聪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感慨万千。“天安门广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情怀,没有比这个更神圣的了!”

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骑上自行车,用车轮丈量长安街的历史。浩浩荡荡的骑行队伍中,不乏像吴进聪这样的外地游客。他们或在红日东升之际,奔赴摩肩接踵的天安门广场,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致敬;或潜入车水马龙的都市商圈,体味国际范与烟火气的交融共生。

从生活用具到运动器材

骑行长安街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自行车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生活工具,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1956年出生的焦尚意在北京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对他来说,自行车曾是最重要的交通和生活工具。

“那时候长安街上自行车汹涌澎湃,每天早晨上班时,我都是从东往西骑,背后是朝阳;下班后从西往东骑,还是被太阳照着。”背后时刻追赶的阳光,是他对长安街的记忆。

焦尚意的之一辆车,是上世纪70年代末花170多元买的飞鸽牌自行车。“那时候刚上班,一个月工资30多元钱,这辆自行车花了我几个月的工资。”焦尚意说,骑车出行,一路上可以欣赏各种各样的景色,“坐车肯定不如骑车自在”。

除了风景,每月2元的“骑行补贴”也是焦尚意选择骑车的原因之一。“那时候上班坐公交报销月票,但过去公交线路比现在少多了,有时要走很久,还得等车。”焦尚意回忆,骑车上下班既欣赏了风景,又能拿到这2元的补贴,何乐不为?

老一辈们对自行车有着相似的记忆。在当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被称为“三转一响”,是许多家庭生活中的“奢侈品”。

“那个年代谁家能有一辆自行车,那可不一般啊!”在吴进聪年轻的时候,自行车既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是他们谋生的家伙,在生活和生产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我那时候上下班都骑车,出门买菜也会骑自行车,很多人是骑自行车去卖货、拉货的。”吴进聪说,现在自行车成为了一种很酷的运动器材,一种生活乐趣,“说明咱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恢弘的长街,挥洒的青春

近年来,随着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自行车所代表的绿色出行方式,感受清风拂面的骑行快乐。或身着骑行服、脚踏公路车,或扫码解锁一辆共享单车,许多年轻人加入到长安街浩荡的自行车大军中。

“近几年喜欢骑车的同学越来越多,骑行成为一种新风尚,也是重新认识北京的一个方式。”北京工业大学CR骑行社社长孙逸洲说,从复兴门出发,沿着长安街一路向东直达建国门,这条全北京最笔直的骑行道,是新骑友们的首选线路。

从最初的骑行者,到如今高校骑行组织的负责人,孙逸洲的身边汇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骑行伙伴。北京高校车协联盟前负责人何铭洋是孙逸洲的发小,提到骑行的魅力,“自由”是他们不约而同的答案。

“骑到很多其他交通方式无法到达的地方,而且在途中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永远吸引我骑行的一点。”何铭洋说。5年前,他们曾一起凌晨3点出发,当晚10点回京,往返270公里,完成了一次从北京到天津的骑行。

“当时处在高考复习阶段,压力比较大。”何铭洋回忆到,选择骑行到天津,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激励。

坐车匆匆一瞥,步行又太过漫长,对许多年轻人来说,骑行是恰到好处的出街方式。孙逸洲每周都会组织两到三次骑行长安街的活动,“这条线路能迅速看遍北京几十年的发展变迁,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光阴荏苒,被誉为“神州之一街”的长安街在城市发展的时空中延伸。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著名建筑,到首钢冬奥园区、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以及金融街、CBD等新地标,宽畅、坦荡、大气的长安街像一本无字的书籍,记录着国家的成长,不断变换着容颜,古老又年轻。

从生活必备的代步工具,到兼具社交、时尚等多种属性的休闲用品,滚动的车轮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折射着生活方式与时代发展的变迁。而随着北京不断优化骑行环境以及对骑行活动的科学管理,骑行长安街愈发成为一道奋进向前的时代风景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3425.html

“骑行引领新风尚,用车轮丈量长安街历史” 的相关文章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什么样的 此计谋是不是铤而走险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什么样的 此计谋是不是铤而走险

还不知道:子午谷奇谋到底是妙计还是铤而走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国第一次北伐时,名将魏延曾经提出过一个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军事建议:子午谷奇谋。大致意思就是,希望丞相大人你能效仿韩信的暗度陈仓之策,领队人马出斜谷与曹军郭淮正面对峙,我魏延率领一万人马,其中五千为作...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李光地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光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李光地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光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清朝汉族名臣李光地,最后结局如何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光地康熙九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康熙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可谓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他的政绩也十分了得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等李光地晚年的时候,想...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时,杨洪历任诸郡吏。刘备定蜀,任杨洪为功曹。诸葛亮向杨洪征询意见,他认为汉中为益州咽喉,无汉中则无蜀,甚合亮意,擢为蜀郡太守,又转益州治中从事。刘备征吴失利,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反...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年羹尧是中国清朝名将,妹妹年世兰是雍正的华贵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当年羹尧居功自傲、目空一切,没有把雍正皇帝放在眼里的时候,就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爬得多高,摔得就有多惨。”康熙精心栽培年羹尧,最后还是被雍正杀了。那么年羹尧从封疆大吏到康熙面前...

雍正和年妃合葬之后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雍正和年妃合葬之后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和年羹尧的妹妹合葬一起,为何陵墓至今没被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世兰是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女主角之一。剧中描绘的年世兰傲慢霸道,心胸狭窄,心狠手辣,傲慢自大,却是一个迷恋的女人,深爱着四哥雍正帝。电视连续剧《中年世兰》的原型是雍正皇帝的敦肃...

刘备当初为什么派关羽去镇守荆州 换成赵云又会怎么样

刘备当初为什么派关羽去镇守荆州 换成赵云又会怎么样

对为何当初派关羽去守荆州?如果换成赵云结果会不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关羽在镇守荆州时败走麦城,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失败的原因,多半归结于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孤傲性格。然而作为蜀汉政权的一把手,也是关羽的大哥,刘备自然了解自家兄弟,那为啥仍然让关羽守荆...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如果在殿试中考了第一名,就称之为“状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自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以来,无数人为了中科举当官而前赴后继,忍受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最终考核出来的第一名叫作状元,是经过层层考核涌现出来的天才,历来受到帝王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