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的木头盒子地雷,盟军用军犬排雷
地雷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大量用于封锁地区、防御等任务,我们常见的地雷多为金属外壳,它在爆炸的时候可以产生足够多碎片,部署后也能长久保持状态,不过德国在1942年生产的Schützenmine 42却不是这样(以下简称42型),它是一款木头盒子制成的地雷。
其实此前苏军就已经装备了一款名为PMD-6的木头盒子地雷,42型的基本结构和战术运用都与之相似,因此并不能完全排除德国人借鉴了PMD-6。
42型的结构可以说非常简单,一枚地雷重量只有0.5千克,木头盒子长120毫米,宽90毫米,高45毫米,盒子顶部有一个可以向上打开的盖子,整个地雷由木头盒子、内部填充爆炸物和引信组成。
这个小盒子对材料没什么要求,木头、层压板、胶合板都在用,这样的材料就不要考虑耐久性能,肯定跟铁壳地雷没法比,它的好处就是原材料来源广泛,随便来一个木匠就能加工,占用的工业资源很少。
盒子内会填充200克的 *** ,实际上装药量的大小是可以浮动的,如果工兵手中 *** 不够用,少装一点也是可以的,不过是威力小一些罢了。在盒子的正面钻出一个小孔,这里用来安装ZZ-42型压发引信,当地雷的木盖子受到3~5千克的压力时,它就能将足够的力量作用到引信上并激发它。
必须承认42型在破坏力上不如常规金属外壳反人员地雷,主要的原因就是木壳无法产生足够强的破片,它在战斗中通常会对踩踏地雷的人员造成重大伤害,但旁边的人员受伤程度通常要低很多。
42型也可以安装绊线,布设前需要将绊线拴在引信上,利用拌线拉拽的力量引爆,这种设置方式也有缺点,那就是地雷可能距离目标人员更远了,杀伤力不如直接踩踏。
42型在实际使用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它金属部件非常少,因此金属探测扫雷的方式有可能错过它,当年德军曾在诺曼底地区使用42型,给盟军造成不小的麻烦,而盟军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军犬搜索,效果还不错。
其实42型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外壳耐久性很差,木壳埋设在土地里经不住长期腐蚀,加上欧洲的自然环境,胶合板、层压板这些材料在遇到雨季更是坚持不了多久,这样的地雷就连拆除工作都是个 *** 烦。
在运输过程中,42型会拆除引信放在木箱中,通常一个大木箱内装在20枚地雷,引信只在布置地雷的时候由工兵安装。
德军在二战中使用了很多42型,尤其是在欧洲东线战场上,可地雷阻挡不了苏军的攻势,苏军经常在战斗结束后清理雷场,并且回收地雷内的 *** 。二战结束后42型也没有立即消失,捷克斯洛伐克生产过一段时间,后来还提出了一种略微修改的版本PP Mi-D,据信PP Mi-D出现在非洲的军事冲突中,可能是捷克斯洛伐克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