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为什么只有韩信被杀掉?原因找到了
汉初三杰,张良和萧何都没有事儿,只有韩信被除掉了,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韩信威胁更大。
汉初三杰中,张良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师、谋士,帮刘邦出谋划策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没有不行,但让他独立成事,又是比较难的,有威胁,但不是致命的。
萧何是大管家类的人物,更像常务副总理。以前刘邦在前线打仗,萧何负责后方兵员、粮草补给。这样的人有一定的威胁,因为没有皇帝他也能保持国家的正常运行,是最能取代皇帝的,但只要控制得当,也不是最有威胁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放在哪里也合适,只有有军队、有强制执行力,就能够说了算。韩信是当过大将军的人物,军事能力非常强,攻必克、战必胜,这样的人物是最危险的,只要他能掌握军队、只要他脱离控制,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汉初三杰韩信最危险,是最适用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功臣亡”的人。
其二,韩信不懂政治。
韩信军事上是王者,政治上连青铜都不是,甚至稚嫩的让人哭笑不得,这也是他悲哀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汉建立后,张良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害怕刘邦把他给除掉,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首先,在封赏时,刘邦给张良的封赏最多,想将齐地三万户封给张良,张良坚辞不受,说自己是在“留”这个地方遇见刘邦的,只让把留县封给他,以怀念君臣的际遇,刘邦就答应了他,封为留侯。你看看人家情商多高,我不要这么高的封赏,我非常怀念您的知遇之恩,就把咱们相见的地方封给我就够了。这搁谁不感动?搁谁不想念过去的君君臣臣?你还忍心过河拆桥吗?
其次,主动隐退。张良表达了自己无意于功名富贵,只想修仙问道。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chóu]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史记》。
除此之外,张良选择了离朝廷不远的地方,就在天子脚下,刘邦随时可以掌握自己的动态,也就没那么担心了。萧何情商也不低,当年刘邦在前线和项羽对峙,萧何将关中处理的井井有条,深得民心。萧何为了让刘邦放心,将自己的子侄送到前线,刘邦一下子就放心了。
后来萧何看着功臣们一个个被除掉,担心自己也被刘邦算计,一生清贫的他故意让人圈占土地,自污其身。老百姓一看,萧何也圈占土地,再也没像以前那样得民心。刘邦知道后,非但没有重罚萧何,反而对他更加放心。韩信就不同了,军事上的确无人可比,但政治上太过幼稚,多次犯忌。楚汉之争时,刘邦有过好几次危险,让韩信带兵救援,韩信都以种种理由拒绝。在军事上韩信考虑的可能的确周到,但政治上这可是严重犯忌。
其三,吕后的小心思。
韩信最后被杀,并不是刘邦动手的,而是吕后趁刘邦外出,设计除掉的。堂堂大丈夫,最后死于妇人之手,也实在是悲哀,吕后擅自除掉韩信,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楚汉之争时,刘邦为了逃命顾不上家属,吕后和刘太公被项羽擒获,差点命丧敌手。经过几年磨难,吕后更加坚强毒辣,也有了政治野心。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不能有太强的朝臣或不支持自己的朝臣。汉初三杰中,在太子之位不稳时,吕后让吕释之问计张良,张良帮忙出谋划策,成功保住了太子之位,吕后是感激的。
萧何帮助吕后除掉韩信,自己双手也沾上了杀功臣的血,想脱身也脱不了,吕后也放心。唯独韩信,实力强劲,吕后无法控制,也无法让他为己所用,就把他除掉了。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有一次韩信路过樊哙家,樊哙跪下迎接、跪下送客,这规格已经够高了,可韩信却耻于和樊哙为伍。
吕后知道韩信难以为己所用,将来必然成为自己政治野心的障碍,就趁着刘邦外出,将韩信杀掉。对此,大家认为呢?如果是你,会留下韩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