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会了 *** 打仗? *** 认为有3个“老师”,之一个是蒋介石
今年1月,在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而召开的座谈会上,有关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贡献和成就就被多次重申。
其中,“ *** 同志带领人民缔造了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样的评价更是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不过,上个世纪,毛主席却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
他认为,如果不是 *** 把工会、农会都打掉,又逮捕、杀害了一大批 *** 员,或许他就不会被逼得拿起枪上山打游击。
后来,他正是“从战争中学习了战争”,才获得了飞速成长。
之一个“老师”
从不懂军事的小学教员到后来出色的军事统帅,毛主席的飞速成长,
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结果。
毛主席认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紧张情况下的速成 *** ,但它同样对学习的形式和深度提出了要求。
比如,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毛主席就指出必须要投身到战争实践中去,同时还要用心去想,不断总结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此来校正自己的认识和行动。
再来,期间战争中遇到了重要的问题,还要将其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思索和解决,这便是研究战略问题。
这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具备以实事求是的 *** 去研究中国战争的实际、去发现和掌握中国革命军事的总规律的特点。
毛主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那么,
他的敌人也就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他的“老师”。
毛主席曾说过自己只是一个不懂军事的小学教员,如果不是 *** 把工会、农会都打掉,又逮捕、杀害了一大批 *** 员,或许他就不会被逼得拿起枪上山打游击。
那么,
他的之一个“老师”自然就是发起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围剿” *** 的蒋介石
。
甚至,正是因为蒋介石,毛主席认识了“枪杆子”的威力,懂得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到了后来,他更是一直坚持
“中国革命不但要独立于敌人,而且要独立于友人”,
使得中国革命能够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基于中国国情灵活应变。
其实,在毛主席还未成为党和军队更高领导人之前,20世纪20年代,蒋介石就已经在 *** 人面前把枪杆子的威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 *** 在主要负责人陈独秀的带领下,对蒋介石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但这些忍耐、迁就和让步并不能换来国共两党的和平共处。
相反,蒋介石发起反革命政变,开始了对 *** 员的大肆屠杀。
那个时候,就连毛主席也是
“心境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此前 *** 专做民事运动,不做军事运动,哪怕有所注意,却仍无坚决的概念。但在蒋介石枪杆子的不断威逼下,毛主席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就算后退、让步、缴枪也无济于事,除非把所有人的性命都赔上去,否则蒋介石绝不会罢休。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在这样的绝境下,中国 *** 开始了武装反抗,从此才真正找到了一条武装斗争的道路,
毛主席更是明确指出其中蕴含的一个真理,那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后来毛主席逐渐成长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蒋介石也有部分“功劳”。
因为毛主席正是从与他的军事斗争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创新战争指导思想,铸就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
而 *** 能够战胜 *** ,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毛主席从蒋介石和 *** 的一系列作为中发现,
“我们的政权不仅需要武装起来,还需要人民群众的拥护,需要对中国社会特质的了解”。
所以毛主席后来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立足于中国国情,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正确的道路。
更难得的是,毛主席还是一个军事奇才,在军事斗争中擅于用战略判断强调总体,用战术决断强调要害。
因而既能统筹兼顾,又能突出灵活多变,不会因为缺乏前瞻性的科学判断而抓不住重点、陷入盲目。
毛主席的观全局、谋大势,抓枢纽、察要害,和蒋介石只考虑局部利益和短期形势,容易被牵着鼻子走,陷入被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以说,
蒋介石从反面教会了毛主席打仗
,
毛主席也凭借他的远见卓识、他的立足实际、他的伟大气魄,带领人民军队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
第二个“老师”
毛主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他的第二个“老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20世纪30年代遵义会议的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主席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的之一代 *** 集体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
不过,需要提到的是,遵义会议召开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军队指挥的实权在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的手上,其中,周恩来还是中央委托的“对军事下最后决心者”。
毛主席参与到军事行动的直接领导还是在1935年的3月,也即遵义会议召开的2个月后。
当时党内经朱德提议设立了前敌司令部,毛主席经朱德提议,成为了前敌政治委员,开始了对军事行动的直接领导。
近十天后,中央成立新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毛主席位列其中,
也就正式成为了主要的军事领导人之一。
对于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抗日战争,毛主席和朱德都有一定的预见性判断,更曾针对 *** 的速胜论和党内某些人的急躁情绪发表批判的讲话,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后来战局的变化果然印证了他们的话。
和此前就有过丰富军事实践的朱德不同,
20世纪30年代才直接领导军事行动的毛主席在抗日战争中的成长可谓是“巨大”。
毛主席就曾说,自己在抗日战争前夜、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一些论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发刊词》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
这是因为只有经历了大风大浪,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才能汲取充分的经验,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事实也是如此,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摆脱了此前的“盲目性”,艰难但成功地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过程,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客观规律,从而实现飞跃。
这便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
如此才有了日本是毛主席的第二个“老师”的说法。
第三个“老师”
毛主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他的第三个“老师”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带领北约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超级大国——美国。
如果和日本交手,让毛主席认识到培养作战意志的重要性的话,那么,新中国建立初期,来自美国的敌对,则让毛主席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勒紧裤腰带发展工业技术、发展武装装备。
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
“一定要研制出我们自己的核武器”。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曾针对国内外、党内外存在的惧怕美帝国主义现状进行过深刻的批判。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强势挑衅,毛主席也坚定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是毛主席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结果。
值得提到的是,毛主席虽一直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认为 *** 也是纸老虎。
但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他也坚持要研制自己的核武器,这是毛主席对敌人长处的学习,也是基于当时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提振民族信心、展示国威的更好 *** 。
但与美国不同的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成功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的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也提倡和平共处,而不是仗着武力优势插手他国内政,从而很好地维护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维护了世界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美国从反面教会了毛主席军事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