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全剧最憋屈的皇子,康熙帝为什么不肯褒奖老十三胤祥?
如果问《雍正王朝》中,哪位皇子的命运最坎坷,想必大家都能说出几个名字来,但毫无疑问的是,老十三胤祥必然排在首列!
作为一向以行侠仗义著称的“侠王”,先是跟随老四胤禛南下筹款赈灾,随后又协同老八胤禩审理刑部冤案。不管是前者的老四胤禛,还是后者的老八胤禩,都获封郡王,唯独老十三胤祥,一点封赏都没落到。
好处捞不到,那坏处总能避免吧?
不能!
每每有坏事出现,老十三胤祥也是首当其冲,热河八大山庄被围,老十三胤祥却被圈禁。任伯安的书信曝光后,太子胤礽造反,遭殃的又是老十三胤祥。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老十三胤祥为什么总是不招康熙帝待见?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难怪老十三胤祥难被封赏,你看热河兵变前康熙帝说过啥?
一、
开篇老四胤禛带着老十三胤祥南下筹款赈灾,在他俩尚未回京的时候,康熙帝就在朝堂之上当着众位皇子的面,册封老四胤禛为雍郡王!
这个封赏一下达,众位皇子各怀鬼胎,老八胤禩甚至偷偷瞥了一眼老三胤祉,显然,大家都有点不自在。这一点康熙帝也看出来了,还特意在朝堂之上说了出来,并拿出另外一个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来开导大家。
其实这些皇子们心里不舒服,倒也没话可说,毕竟他们又没有南下筹款赈灾。但是,老十三胤祥就不一样了,这次南下筹款的功劳,至少也有他的一半,以至于老四胤禛都看不下了:
“十三弟,我也弄不明白,皇阿玛为什么没给你加封?”
可老十三胤祥怎么回答的?
“我打小就习惯了,我呀,只要干得顺心,别的也无所谓了。”
一句打小就习惯了,足以说明,康熙帝对老十三胤祥不公的事情,绝不止这一件,都让人家养成了好事绝不会落他头上的习惯了。所谓的干的顺心就好,不过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谎言罢了。
同样,揭露刑部冤案一事的人也是老十三胤祥,他还兼任审理此案的副主审。这个案子审结之后,赏的赏,罚的罚,老八胤禩甚至被康熙帝盛赞深明事理、用心正大、处事明达,特旨加封廉郡王!
得,老十三胤祥白跟着辛苦了一趟,又啥好处没捞到,再次替他人做了嫁衣。
二、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问过康熙帝,为什么不能褒奖一下老十三胤祥?
这个人是老四胤禛,在接下追缴户部欠款之前,他曾经跟康熙帝有过一段对话。俩人商量妥了田文镜当帮办之后,老四胤禛乘胜追击,又提出了两个请求:
一是,老十三胤祥这次跟着南下办差,功不可没,希望能得到皇阿玛的褒奖。二是,这次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还希望皇阿玛能允许老十三胤祥,跟着一起办理。
结果,老四胤禛在说这两个请求的时候,康熙帝明显一脸的不耐烦,甩过头去,回了一句:
“胤祥就不要参与这个事了,也不必过多褒奖!”
显然,不止我们想不明白,连老四胤禛也是不明白,于是跪在地上,质问康熙帝,为什么老十三胤祥就不能受到褒奖,就不能接这个差事?
康熙帝回答:
“因为朕想让你做一个真正的孤臣,明白吗?”
之前我们分析过,追缴户部欠款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康熙帝派老四胤禛去做这件事,一方面是为了充实一下国库,对其他借钱的官员予以警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给突飞猛进的他降降温,让他认清形势,尽心辅佐太子胤礽。
难道说康熙帝这是在变相保护老十三胤祥,毕竟这个任务根本完成不了,还会得罪其他官员。再加上老十三胤祥本就是个侠王,从他帮助魏东亭就看出来了,康熙帝也怕他意气用事?
三、
确实,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最终吃了瘪,不仅被康熙帝痛斥一番,连带着自己的左膀右臂田文镜和年羹尧都给调离了京城。
如果顺着这条思路走的话,康熙帝确实有保护老十三胤祥的意思在里面,若这里还没体现那么明显的话。那么,等到刑部冤案爆发,太子胤礽受牵连,被剥夺接见和代皇上款待蒙古王公的机会后。还发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那就是康熙帝特意派张五哥跑去跟老十三胤祥打招呼,让他最近不要跟太子胤礽见面。
事实上,老十三胤祥之一次被禁,就是没有听康熙帝的话,狩猎当晚跟太子胤礽见了面,才倒了大霉。
难道说,康熙帝知道太子胤礽最近要倒霉,他确实是在保护老十三胤祥?
一开始我(杨角风)确实是这样认为的,毕竟热河兵变之后,老十三胤祥都被圈禁了,康熙帝还讲江山不能留给没德之人,这方面十三阿哥胤祥就做的不错等等的话。
可是,直到最近重刷《雍正王朝》,再结合康熙帝几次都不肯封赏老十三胤祥的深层次思考,才发现,真相或许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康熙帝一开始对太子胤礽是十分器重的,可是接连发生的事情,让他越发觉得这个大清未来的皇帝实在不靠谱。这种情绪的变化,从老四胤禛南下赈灾时的太子表现的不解,到追缴户部欠款的寒心,再到刑部冤案的失望,康熙帝开始觉得太子胤礽的病是很严重了。
四、
但太子胤礽病归病,康熙帝虽然对此痛心疾首,但也不想放弃治疗,还是想治一治的。
毕竟,真要按邬思道说的那样,刑部冤案结案之时,就是太子胤礽被废之日,那也太儿戏了。毕竟从康熙帝的视角来看,这样做的后果必然导致朝政不稳,甚至会引发萧墙之祸,得不偿失。
在这种情况下,他才决定带着众位皇子皇孙,去热河散心,顺便狩猎。
当然,光感慨太子胤礽不争气没用,关键时刻还得敲打他一番。所以才有了接见蒙古王公时,太子胤礽的缺席,以及招待他们时换上了老八胤禩。
为了不至于大清的脸面太难看,太子太难堪,康熙帝还替他找了个理由:
“太子病了!”
康熙帝这样做,最难受的还是太子胤礽,当然,这也是他自作自受。虽说审理刑部冤案的时候,老八胤禩存在诱供的行为,但若是太子胤礽能独善其身,那苍蝇又怎会盯上无缝之蛋?
所以,难受之余,太子胤礽也想搞清楚,究竟是谁在搞自己,于是便来到了老十三胤祥的住处,表面上是诉苦,其实另有目的。
我们再看,太子胤礽找到老十三胤祥,一共都说了些什么?
首先,他在询问肖国兴的去向,他想搞明白,究竟是谁,用了什么办法,让肖国兴开了口?
其次,他想搞明白,老八胤禩究竟在皇阿玛面前说了什么,怎么就造成这个结局了?
最后,他还想敲打一下老十三胤祥。
五、
从太子胤礽的角度来看,他来找老十三胤祥,确实很有必要!
首先,太子胤礽很清楚,自己这次之所以栽倒,原因就出在肖国兴身上。只要能找到他的下落,搞清楚他背叛自己的原因,那么,自己就还有机会打个反击战。
其次,他想知道老八胤禩拿到供词之后,究竟怎么跟康熙帝说的,存不存在添油加醋,故意捏造事实的情况,以便找到破绽,予以回击。
最后,他也想试探一下老十三胤祥,你跟着老八胤禩一起办案,怎么就一点消息都不清楚,怎么就不拦着老八夜审肖国兴,以及拦着他面圣?
是啊,太子胤礽一下子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他自己都搞不清到底该相信谁了,也不知道老十三胤祥跟老四胤禛他俩有没有背叛自己。
老十三胤祥的脾气,太子胤礽也清楚,这么一通话问下来,他自然就急了,发起了毒誓:
“我向你发誓,肖国兴去哪儿了,我确实不知道!八哥在皇阿玛那儿说了什么,我也一点不知道,如果有半句假话的话,叫我死于刀剑之下。”
老十三胤祥都发誓了,太子胤礽自然就信了,毕竟他的为人,大家都知道。不然的话,鹿园事件发生后,太子胤礽也不会跑去见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更不会在钟敲响十二点后,突然给老十三胤祥下跪,交代起后事来:
“好兄弟,好兄弟,我大难临头了,要么今儿晚上,要么明儿个,我……我要被废了。”
六、
可是,在鹿园事件发生之前,康熙帝就早有预见,在太子胤礽跟老十三胤祥刚有接触后,就派张五哥去传了话:
“十三爷,皇上有旨,叫你以后不要再跟太子见面。”
可惜,老十三胤祥并未听从康熙帝的指令,为了老四胤禛不受找上门的太子胤礽牵连,把自己豁了出去。
至此,也就有了热河兵变发生后,太子胤礽下跪求情的事情。
与此同时,面对凌普的两千军队突然进驻八大山庄,康熙帝震惊之余,也下达了三条指令:
一是命令御前侍卫德楞泰,命令众位皇子,全都到戒得居待命;二是命令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上调集狼覃部队进入八大山庄,抵御凌普的军队;三是自己也急忙赶往戒得居,其他人比如马齐,也全都过去,待命。
在这之前,康熙帝已经接连派出好几拨人寻找太子了,结果李德全回报是:
“回皇上,到处都找了,没有找到太子!”
当康熙帝见凌普的军队开过来后,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太子胤礽在谋反。既然是他谋反,那么理论上,包括众位皇子在内,都是他的剿杀对象。
所以,他才会将大家都聚集到戒得居,一方面提供保护,另一方面也防止其他皇子趁机作乱,让自己的部署功亏一篑。
等到八大山庄被控制住,太子胤礽跟老十三胤祥露了面,张廷玉也擦干了眼泪,康熙帝也喝了药后,大家才发现问题的蹊跷。
七、
因为整件事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邪性,让人不得不怀疑,于是张廷玉就对康熙帝讲:
“太子调兵之事,他有这个决心,可绝没有这个胆量,皇上,微臣认为……那张调兵手谕……”
果然,一语惊醒梦中人,康熙帝急忙拿过调兵手谕来一看,果然是假的。但是,就算发生调兵手谕是假的,康熙帝又能怎么做呢,无从下手啊。
这时候,康熙帝就接纳了张廷玉的意见,先假装不知道这事,然后暗中调查,究竟是谁伪造了调兵手谕?
显然,老十三胤祥又成了首要嫌疑犯,因为随后张廷玉就出来问了他四个问题:
一是,今晚这么多阿哥都在戒得居待命,为什么你十三阿哥却跟太子单独外出?
二是,凌普带兵进驻八大山庄的事,闹得这么凶,你到底知道不知道?
三是,这张调兵手谕,你看看,你知道吗?
四是,这次带兵过来的凌普,是你老十三胤祥曾经的部下吧?
可以说,康熙帝派张廷玉问的这四个问题,无疑都在向在场的各位表示,八大山庄被围,跟老十三胤祥脱不开干系!
甚至,面对老十三胤祥的极力争辩,康熙帝都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从屋子里冲着张廷玉大喊:
“张廷玉,不要问了,把他抓起来!”
确实,按照剧中的说法,这封伪造的调兵手谕,也不是直接伪造太子胤礽的笔迹,而是老十三胤祥的。再结合他跟太子胤礽的关系,确实存在这种动机,跟当年的赵匡胤龙袍加身一样,存在助太子胤礽上位的嫌疑。
八、
难道,康熙帝真的怀疑老十三胤祥伪造了调兵手谕,要助太子胤礽上位吗?
并不是!
因为随后康熙帝就当着众位皇子的面讲了,说老十三胤祥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义,也尽到了一个做臣子的忠荩。而自己之所以要圈禁他,并不是因为凌普调兵的事,而是因为口出狂言:
“朕是不容他在国家逢此大难之际,口出狂言,煽乱朝纲!”
那么,老十三胤祥怎么就口出狂言,煽乱朝纲了?
就在于他面对老大胤禔的指责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那你去皇阿玛那儿去,告我一个起兵谋反的罪吧,难怪人家说,无情最是帝王家!”
可是,老十三胤祥究竟有多大能力,怎么就说句气话,都可以达到煽乱朝纲的程度呢?
这就回到我们的题目了,康熙帝为什么不管老十三胤祥做的多好,都一直不肯褒奖,甚至只要有屎盆子,都先往他头上扣?
就连他过寿,老十三胤祥提交了一份用鲜血写成的《孝经》,他都能无动于衷。虽然,康熙帝临终前也解释过自己为什么要委屈老十三,是担心他意气用事,从而影响到了老四胤禛,故而将其圈禁了整整十年。
可真相,真是如此吗?
并不是!
问题的答案就在张廷玉的这句话中:
“凌普曾经是你的下属吧?”
其实何止凌普啊,包括康熙帝身边的图里琛,以及丰台大营、西山大营和步兵统领衙门近一半的军官,都是出自老十三胤祥的手下。
九、
老十三胤祥从小就在军营长大,其外公又是喀尔喀大汗,一旦他脱离控制,不仅康熙帝,其他皇子们都得抖三抖。
还记得老十三胤祥被圈禁十年后,在雍正帝面前都胆战心惊,下棋都不敢赢对方不?
当时雍正帝就不解,反问他是不是瞧不起自己,为什么有事还瞒着朕?
当时老十三胤祥咋说的?
“皇上,您知道,咱们宗室骨肉为的就是这把龙椅,为了拔去我这根眼中钉,有人几次摆圈套害我,这些……你都应该知道的!”
其他皇子想夺得皇位,为什么不把老四胤禛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偏偏冲老十三胤祥下手呢?
原因就在这里啊!
康熙帝为什么离开京城,到了热河后,特意嘱咐老十三胤祥不让他跟太子胤礽接触。就是担心这时候的太子胤礽会铤而走险,老十三胤祥又是他的铁杆跟班,真要孤注一掷,也不是不存在成功的可能。
一个老十三胤祥不可怕,可怕的是太子胤礽跟他结合,因为康熙帝一直防着的也是太子胤礽。
不然的话,凌普的军队刚开过来,康熙帝的之一反应就是太子胤礽反了,而不是凌普的老领导老十三胤祥反了。
不要觉得康熙帝的担心是多余的,大家别忘了,两次力挽狂澜,救雍正帝于水火之中的就是老十三胤祥。一个被关了整整十年的人,单枪匹马独闯丰台大营,还能斩了陈文运,搬来大军。一个都躺在担架上,不久于人世的病秧子,还能一举拿下四大旗主王爷的将领,夺回丰台大营。
十、
正因为康熙帝知道老十三胤祥有这样的实力,而没有这样的野心,才会一直防止他跟其他皇子接触过密。
这种预防,并不仅仅是太子胤礽跟老十三胤祥,也有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交往过密的考虑。
所以,追缴户部欠款,康熙帝就不同意老十三胤祥跟着老四胤禛一起。并在对方不解时,刻意强调一个词——孤臣!
孤臣嘛,自然是孤独,没有伴的意思。他根本就不希望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走的太近,若他俩有了争夺天下的心,自己的皇位也坐不稳啊。
这也是他后来发觉老四胤禛有了夺嫡之心后,狠心将老十三胤祥圈禁的原因所在,毕竟就算皇位打算给老四,那也得等康熙帝老了不是。
也正是因为康熙帝知道老十三胤祥有控制军队的实力,所以才会明知丰台大营和隆科多跟老八胤禩有关联,他依然视而不见,仅给张五哥留了一个金牌令箭。而且,他的这种认知并没错,雍正帝即位当晚,确实在老十三胤祥的大力辅佐下,有惊无险。
事实上,不止康熙帝忌惮老十三胤祥,就算是雍正帝,一样忌惮啊。
是啊,他为什么宁可让年羹尧当大将军,也不愿意接受老十三胤祥的主动请缨呢?
虽然他嘴上说的是,朝中也需要十三弟,把他派出去了,朝中就不稳了。可是,连年羹尧打了胜仗后,雍正帝都不知道该怎么赏赐了,更不用提已经成了铁帽子王的老十三胤祥了。
当赏无可赏时,可不就剩下一个皇位可以给了?
别忘了,当年康熙帝选大将军王的时候,老四胤禛就解释过,自己为啥不推荐老十三胤祥:
“十三弟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的大汗,倒不是说他去带兵就会反叛,而是牵了这层关系,就会影响军心!”
说是不担心,其实内心怕的很,不然的话,雍正帝即位当晚杀回府邸,一听邬思道讲老十三胤祥控制了五路人马,硬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所以,正应了老十三胤祥的那句话,无情最是帝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