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资治通鉴》才发现:刘邦,从不和人性较劲
为什么普通人对刘邦的评价不高?
刘邦粗俗、无礼,还经常调戏村上的寡妇,所以普通人眼里,他就是个无赖。
但在帝王眼中,刘邦的评价却很高。
唐太宗李世民曾评价他:“功名之先驱,天下之奠基者”
乾隆皇帝认为他:“仗义而西,三章之约,炳然应天顺人”
到了近代,教员评价: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为什么反差这么大?
因为角度不同。
普通人只看到了道德层面,在这个角度下,刘邦是一个懒惰、好色、还有点不正经的猥琐大汉。
而历代帝王站在权谋的角度看,刘邦知人用人、而且相当有战略眼光。
从这个角度看,刘邦确实很强。
下面,我们详细解析下刘邦的成功之处。
(一)史料故事
《资治通鉴》秦纪
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
九月,沛县的刘邦在沛地揭竿而起。
刘邦,字季,鼻梁高耸且眉骨圆凸,左腿有七十二颗黑痣。
他慷慨大方,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不愿做家里的农活。
开始时,是泗上的亭长。
有个单父人叫吕公,此人善于相面,他一见刘邦就觉得他非同寻常,决定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刘邦。
后来,身为亭长的刘邦,负责为县府押送囚犯到骊山去做苦工。
途中,囚犯们纷纷逃亡。
刘邦估算了一下,如果这样下去,到了骊山囚犯可能就跑光了。
所以在丰邑的西泽中亭时,让大家停下来休息。
到了晚上,刘邦解开了囚犯们的绳索,对他们说:“你们都自由了,走吧!我也要逃了。”
囚徒中有十几个壮士,自愿跟随他。
在某次酒醉之后,刘邦夜晚穿过草地,路上遇到了一条大蛇。
他毫不犹豫,拔剑就斩。
有个老妇人出现,哭着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为蛇在路中间,被赤帝之子杀了。”
说完,老妇人突然消失。
在那之后,刘邦藏在芒山、砀山之间,不断有关于他的神奇故事出现。
沛县的年轻人听说了,很多都跑去投奔。
到了后来陈胜起义,沛县的县令也打算响应。
萧何和曹参提醒他:“您是秦国官员,如今要率领沛县子弟反秦,恐怕他们不听,不如招募在外逃亡者,可以得数百人,再胁迫众人,他们就不敢不听了。”
县令觉得有道理,于是派樊哙去找刘邦。
那时,刘邦已经有近百名部下。
谁料,县令突然反悔,想杀掉萧何和曹参。
两人得知后,立刻逃出城投奔了刘邦。
刘邦写了封信,射入城中,向沛县的百姓说明了利害关系。
大家于是杀了县令,迎接刘邦,尊他为“沛公”。
随后,萧何和曹参为刘邦招募了三千子弟,一同响应各地的起义军。
(二)解析
1、萧何的官比刘邦大,为什么要听他的?
两个原因。
之一,萧何怕被灭族。
在《史记》里,萧何有段台词。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意思是,萧何本来就很尊重刘邦。起义时,大家都推萧何(县衙秘书)和曹参(监狱狱长)领头。
然而,萧何和曹参因为担心被灭族,都推辞了,反而推荐了刘邦。
父老乡亲也承认刘邦不凡,遇到过许多怪事(比如斩白蛇、七十二黑痣等等),于是最终选择了他来领导起义。
第二,刘邦手上有队伍。
起义前,刘邦身边聚集着一帮亡命之徒。
这伙人藏在芒砀山之间,典型的绿林好汉。
而且,策划斩白蛇的神迹后,逐渐有新生血液加入,刘邦的队伍不断壮大。
萧何等人要想起兵反秦,必须要拉拢这支力量。
因为这两个原因,萧何选择了让贤。
2、刘邦最强大的能力是什么?
其实,不光萧何,很多比刘邦牛的人,比如韩信、张良,都心甘情愿的跟着他干,凭什么?
答案就在于,在牛的人也有需求,或物质,或精神。
从员工的角度看,刘邦是更好的老板。
如果你是刘邦团队的一员,一定会深感荣幸。
刘老板的身上,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优秀领导者的气质。
他对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了如指掌,更难得的是,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种信任让员工倍感温暖。
团队有人提出建议,即便是个门卫老大爷,他也会洗耳恭听,这种谦逊和尊重,哪个员工会不感动?
另外,刘老板还有一个优点,对奖赏从不吝啬。
刘邦读的书不多,但他确实很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对于萧何、张良这些顶尖人才来说,简单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早已不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他们更看重的,是那种心灵上的归属感、被尊重的感觉,以及能否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刘邦,正是那个能满足他们这些深层次需求的人。
萧何在起义初期犹豫,不敢当领头人,推了刘邦。
刘邦不怂,挺身而出当了老大,为萧何解决了难题。
此后,刘邦对萧何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尊重,将整个内政后勤都交给了他。
这种信任,让萧何在刘邦的平台上,实现了自己都不曾想象的价值。
在说张良,这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年轻时就敢策划刺秦大业,后来待在韩王身边,看了不少王公贵胄。
但直到遇见刘邦,他才真正找到了那个能听懂他、珍惜他的人。
刘邦不仅懂得如何用人,更知道如何学习、如何倾听。
他能迅速理解张良的意图(比如踩了下脚背就立即改口),也很听劝。
这种有心灵默契的老板,真的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跟着刘老板有肉吃,还有能满足精神需求,大家自然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一个领导,不需要去跟武将比武力,跟文官比谁读的书多,或是跟谋士比谁的计策更牛。
他唯一需要做好的,就是熟悉人才的能力,然后让他们各安其位。
他能倾听并采纳张良的建议,所以张良愿意跟他。他能够赋予萧何重任,萧何所以心悦诚服。他懂得如何恰到好处地赋予韩信权力,同时在必要时加以约束,甚至封其为王,韩信因此才对他死心塌地。
这些,才是一个优秀领导者所应具备的。
领导者,一定是全局的操盘手,而不是细节的具体执行者。
写在最后:
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曾说: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而不是简单的买卖。
其实人际关系也是一样的,从本质上看,所有人际关系,其实都是一种交换关系。
说白了,就是价值交换。
再进一步讲,这种价值交换的本质,其实就是需求的满足与互换。
人的需求有层次,当低级需求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
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刘邦就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该给的钱,他从不吝啬,该给的尊重,也从不拖延。
所以,他才能团结这么多专业人才,为己所用。
关于作者:
周亦见,微信公众号“周亦见圈子”,欢迎各位关注,送你一本价值500元的《资治通鉴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