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楼开始“讲故事” 历史在眼前“活起来”
天津,以独有的中西交融、古今共生的城市风貌而闻名。这里,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历史文化建筑仿佛时间的低语者,诉说着城市历经沧桑、日新月异的故事。
这些历史遗存不仅见证历史,也搭起了穿越时光、润城化人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走马观花的游览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对文化深度体验的渴望。那么,小洋楼怎样“讲故事”?古建筑如何“活起来”?近来,以“互动式”“解谜式”“角色扮演式”为关键词的文化旅游新风尚正在津门历史建筑中悄然兴起。一系列创新玩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盘活利用历史资源,为游人打开一扇扇通往历史深处与文化内核的大门。这种将历史、艺术、文化相融合的游览方式,形成了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深刻诠释和弘扬津派文化的新颖场景。
互动式游览 让观众走进历史现场
在和平区鞍山道,始建于1915年的张园跨越百年述说历史。张园是清代湖北提督张彪所建的豪华宅院,孙中山、溥仪这两位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都曾入住。这里也见证了推翻帝制、日军侵华、天津解放等一段段历史。
如此悠远厚重的历史,如何讲好、如何让更多人知晓?自去年秋季起,张园的讲解打破传统模式,创新推出沉浸式演绎展《津门往事》。讲解员装扮成各年代的小人物,与观众一起走入鲜活的时代画卷:通过一场古董交易牵扯出溥仪逃到天津、住在张园的时局变化;和热血青年一同高呼爱国口号,点燃爱国 *** 的火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朴实无华的婚房中细数天津制造业的众多“之一”……
如此一来,游客从看客转为参与者,强烈的互动体验感大受游客赞许,带动了张园游客量的翻倍增长。有许多人专为《津门往事》而来,常常是开演前,张园门口就排起购票队伍。截至7月底,《津门往事》已演出900余场,讲解员们越来越游刃有余地边演、边讲、边互动,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感和记忆点。东北游客郭慧研兴奋地说:“之一次感受这样的游览方式,特别新鲜、别致。把平面内容立体化,把历史提炼出来,既有大家一起学天津话这种很轻松的内容,也有让人热泪盈眶的红色记忆,还增长了不少知识。”
如今,“沉浸式”已成为文旅场所拉近与观众距离的钥匙。前不久,记者来到觉悟社纪念馆,发现这里不少游人的装扮很具年代感。原来,这里正在进行一堂名为“觉悟薪火”的沉浸式党课,参观者通过扮演历史人物进入历史场景,与革命先辈“并肩作战”。
“党课很生动,很有代入感,让人自发地想参与互动,想去了解关于那段历史的细节。”扮演青年学生的刘志说,这堂党课不仅是参与、回溯,而且是一次与历史“零距离”的照面,让人走进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走到“觉悟者”中间,成为他们,感受他们。
觉悟社纪念馆馆长马媛表示,与传统课堂相比,觉悟社纪念馆是依托革命旧址建立的纪念场馆,是真实的历史现场,也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第二课堂。“觉悟薪火”沉浸式党课是以旧址空间为“沉”,以觉悟故事为“浸”,历时半年策划和打磨,把历史用生动的、艺术的形式来展现,不仅让参与者身临其境,也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解谜式游览 破解历史和文化“玄机”
近年来,文旅项目不断多元化,除了互动式游览,解谜式游览也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暑假期间,市民袁方煊带孩子来到古香古色的广东会馆(天津戏剧博物馆)。原本她只是想带孩子看看古典戏楼,却欣喜地发现新推出的解谜游览《天官赐福》。一本精美且待补全答案的图册让母子俩玩得不亦乐乎。扮演修复师修复吉祥纹样,参观拜师堂感受薪火相传,欣赏戏曲人偶,学习戏曲知识,研究戏楼上“天官赐福”木雕的寓意……他们根据图册里的问题探索百年古建,在解谜、集章、贴纸等游乐形式中,了解广东会馆引以为傲的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
“我知道广东会馆是一座古建筑,很有历史感,所以带孩子来看看。解谜书带来‘意外惊喜’,玩过之后才知道广东会馆‘大有玄机’,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谜书不但很有趣味性,让孩子兼顾‘玩’与‘学’,而且随来随玩,体验感、自由度都很高,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玩法更多一些。”袁方煊说。
觉悟社纪念馆最近也推出了线上解谜游览项目《寻找第二十一人》,参与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解谜,体会古今青年的薪火相传。“觉悟社成立于1919年9月16日,由二十位社员组成。《寻找第二十一人》意在用新颖的谜题吸引观众,用真实、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打动观众,点燃每个人心中的革命信念之火,努力成为觉悟社的第二十一位社员。”该项目负责人、灵境智游副总经理项霖说。
河北廊坊的学生王思敏趁假期与同学结伴来张园,就是为了玩解谜书《破晓》。这个根据上世纪二十年代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谍战类解谜推理游戏,引领观众进入张园的不同展区,让人一边破解谜题,一边了解张园历史、厚植爱国情怀。王思敏觉得,成功解谜之后很有成就感,这趟津门之旅不虚此行。
扮演式游览 加入剧情感受戏剧魅力
闭上眼睛还能“看”戏吗?当青年戏剧人将奇思妙想注入名人故居,文化旅游资源的活化利用便有了更多可能。在曹禺剧院驻场演出的沉浸式感官戏剧《寻找戏剧家》另辟蹊径,让观众以“闭着眼睛看戏”的方式体会戏剧经典,感受天津戏剧重镇的底蕴。
天津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故乡,坐落于河北区的曹禺故居、曹禺剧院始终散发着戏剧光辉,《寻找戏剧家》正是为这里量身打造。
“一场备受瞩目的戏剧即将开演,可戏剧家笔下的角色却连夜逃走。剧本空空,戏剧家陷入困境。为了帮助戏剧家,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而此时,戏剧家竟也离奇失踪。空旷的剧院迷影重重,大家被蒙住了双眼,并与一个个角色相遇……”
演出前,观众要选择即将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即戏剧家的朋友们。故事从富有戏剧张力的传统表演开始,注重互动的剧情令观众快速融入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来到具有神秘色彩的化妆间,根据戏剧家笔下的角色留下的只言片语,开启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戏剧之旅。当观众被蒙上眼睛,或蝉鸣、或鸟语、或雷声回荡耳边,或麦香、或药味、或酒气飘散空中,或脚下、或头上、或手中触碰的环境氛围,让人走进剧中成为了那些角色。
《寻找戏剧家》自去年8月首演以来,以打破传统戏剧的新奇方式广受好评。“不是用视觉看话剧,而是全身心感受,真的很吸引人。”“在黑暗中前行,让人的行动格外小心翼翼,也让那些听到的、碰到的、闻到的种种在内心格外放大,由此更沉静专注地体会剧中人物的心情。”“戏剧的魅力和张力像夏天的雷雨般扑面而来。曹禺故居就在旁边,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观众们如是说。
据介绍,《寻找戏剧家》目前的演出场次已突破300场,观众中外地游客大约有五成。近期,该剧又有新演员加入,擅长戏曲与曲艺表演的戏剧家全新登场,更加深了外地观众对天津城市文化的印象。该剧导演贾泽轩坦言,这个作品是想打破传统戏剧观念的束缚,让人在感官的综合体验中放飞思绪,进而把想象力还给观众。希望观众在参观曹禺故居、了解大师生活背景与精神风范的同时,来参与《寻找戏剧家》,具象地、沉浸地感受戏剧内在力量。
场馆夜游 亲身参与博物馆奇妙夜
随着文旅“热”力持续,“夜游”成为一种新的“打开方式”,为津沽历史文化建筑开拓新功能、新空间,带来新活力。
虫吟蝉鸣,月色如银,夜幕落在毗邻海河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灯河相映生辉,解谜游戏《叔同之夜》第二季《特邀撰稿人》在这里缓缓拉开序幕。
《叔同之夜》是天津首家沉浸式博物馆解谜夜游会,于去年“五一”期间推出之一季《猫部奇妙夜》。游客们通过新玩法了解天津特色历史文化,探访李叔同传奇一生。
在《叔同之夜》开始前,游客会领到一本《先锋》杂志,里面是一篇未完成的“李叔同专访”。而后,游客将以“撰稿人”的身份,在李叔同故居中且逛且赏且寻,将杂志里的空白填满。同时,园内还设置了快闪表演、动画电影、集章等丰富的文化体验。随着任务完成,游客不仅能够获得完整版的杂志,还能赢取“猫部币”用于兑换文创产品。
“游戏结束了,你都记住了什么呀?”“李叔同爷爷也太厉害了吧!他创办了中国之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的之一堂人体写生课,是中国之一个用五线谱作曲、之一个在国内推广钢琴、之一个将西方音乐引入中国的音乐家,创作了《送别》……”一对父子在夜幕下回味收获。
“很多人对李叔同的认识,原本仅局限于他填词创作的歌曲《送别》,但通过《叔同之夜》,他们了解了大师与天津的渊源,了解了大师创造的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史上那么多的中国‘之一’。”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原馆长沈岩说。
不久前,张园也“上新”了夜游项目。这台实景演出中,张园的主楼、院子以及地下室都化身为“舞台”,观众作为陪审团的一员,参与一起耳环失窃案的调查,跟随查案人员穿梭于各个审讯地点,在紧密相连的故事情节中搜集线索、逐步推理,最终共同揭开令人震惊的真相。
演出的路线设计利用张园的建筑特色和空间布局,实现观演与游览的结合。此外,演出还设置了审判人员相互讨论的互动环节,增强了参与度和沉浸感。青年观众肖林亚说,这场氛围感很强的演出让她觉得自己也参与了这个故事,而且夜幕中的张园配以别具匠心的灯光和音效设计,与白天的景致相比别有风味。
该演出的负责人徐筱涵表示,新颖形式意在让珍藏着宝贵历史与文化的小洋楼“活起来”,让观众跳出传统的游览或观剧模式,进而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共鸣。今后还将有更多沉浸式文旅演艺新作在张园与观众见面。
专家观察:新玩法助力润城化人 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天津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陈晔表示,当前,我国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以多种旅游体验方式展现津城丰富的文化内容、多样的文化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叔同之夜》《津门往事》《寻找戏剧家》等新兴游览模式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它们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展示和旅游活动方式,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和前沿探索。
这种“新玩法”表明了文旅深度融合的实践有着巨大潜力,对张扬和展示地方文化有积极作用。陈晔认为,天津的代表性项目很有特点。一是“文化沉浸”,以沉浸式场景更生动地展示天津文化特色。这些项目普遍搭建了沉浸式场景,让人们穿越历史时空,身临其境感受天津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人物和故事,更深刻理解天津城市文化。二是“文化演艺”,以旅游演艺和互动的方式感受天津文化的魅力。这些项目的显著特色是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变成了其中一员,这种参与式的体验更能够感受到天津文化的亲和、幽默等独特魅力。三是“文化传承”,以故事的方式传承天津文化。城市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而故事是一种相对完整且传播力强的方式。比如《津门往事》是依据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改编,以适合大众体验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们记忆深刻,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天津城市文化。
天津是一座文化多样交融、民风淳朴并富有故事的城市,“名人故居”“小洋楼”“传统古建”等资源非常丰富,因此适宜开发更多的沉浸式体验项目以生动讲述天津故事、传播天津文化。对此,陈晔也提出了建议。
一是打造更多城市生活创意空间。城市的创意空间能够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带来松弛感,因此可依托名人故居、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环境氛围的营造上更多突出幽默、自由和轻松的元素,让游客喜欢在天津的小洋楼里喝咖啡、在海河边散步、在茶馆里听相声,让人的身心沉浸在天津文化的氛围中得到放松。
二是以人的真实感受为中心开发文旅业态和产品。综合利用好天津的城市风貌、历史文化以及天津独特的民风,以游客的真实感受为中心,加强文旅产品开发中的故事性、体验性和互动性,让游客有更多机会触及城市文化内涵,拥有深度体验。
三是以文旅消费承载天津城市文化。人们对一个城市文化的认同不仅体现在游览上,还体现在消费行为上,在消费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直接和具象的城市文化符号或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旅消费也是城市文化的传播方式。天津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设计更多有质感的文旅消费场景和产品,让人们在文创、美食、演艺、Citywalk(城市漫步)等消费的过程中,感受多元、真实、淳朴、乐活的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