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 铁托的崛起——南斯拉夫抵抗运动简史①序章
作者:无铭。
作者简介:无铭,男,重庆南开中学高中生,喜欢军史和地缘政治,学习了大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微积分及JavaC 语言,闲得慌时会尝试复刻学信竞时看的小病毒代码恶搞朋友并乐此不疲。
全文共分为九个章节,每节主题如下:
独立之魂——抵抗运动诞生背景
敢问路在何方——乌日采行动(敌人的之一次进攻)
雪飘入福查——克罗地亚东南部行动(敌人的第二次进攻)
宝剑锋从磨砺出——三重奏行动(敌人的第三次进攻)
希望是由人搏出的——内雷特瓦河战役(敌人的第四次进攻)
前不见征途,后已无归路(喋血六月)——苏捷什卡战役(敌人的第五次进攻)
否极泰来——库格尔布里茨行动(敌人的第六次进攻)
放手一搏——跳马行动(敌人的第七次进攻)
德军的丧门星——苏军的援助及战后对德军的屠杀
独立之魂
南斯拉夫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立到成为轴心国入侵的受害者仅间隔大约二十个月。1941年4月6日,德意志、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联军发动入侵,标志着南斯拉夫作为独立国家的终结。
事实上,在最初阶段,南斯拉夫王国的高层是倾向于与纳粹德国保持友好关系的。1941年3月25日,摄政王保罗卡拉乔尔杰维奇(帕夫莱亲王)签署了加入《三国同盟条约》的协议,试图借此维护南斯拉夫的完整与安全。保罗亲王曾在3月1日会见希特勒,双方同意共同抵御苏联的“威胁”,南斯拉夫计划支持德国对苏联的进攻。然而,国内反对轴心国的情绪却日益高涨。
主要的反对派,包括民主党、农业党以及南斯拉夫 *** ,都对 *** 的亲德政策表达了强烈 *** 。绝大多数民众对加入轴心国感到不满,认为这违背了南斯拉夫的国家利益。此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不断加剧,尤其是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两大民族间的紧张关系。
执政的马切克 *** (斯捷潘马切克领导的克罗地亚农民党为 *** 中的重要力量)试图通过镇压来平息反对声音。为了控制局势, *** 在1940年底禁止所有工会活动,并建立军事集中营,将约2000名共产主义者和反法西斯活动家关押其中。然而,这些措施并未成功遏制国内的 *** 浪潮。1941年3月27日,在亲德协议签署仅两天后,贝尔格莱德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德 *** 。在全国高涨的民族主义的印影响下,同样对于 *** 奉行亲轴心国政策不满的杜尚-西莫维奇将军在同英国情报局,美国战略署,苏联情报部门所支持的不同派别的人的合作下,作为南斯拉夫王国军方代表发动政变,推翻了亲轴心国的 *** ,换上了亲英派的彼得二世为国王。
这次事件表明,在南斯拉夫,无论是政界还是民间,都存在广泛的反轴心国情绪。包括塞尔维亚的亲英派、斯洛文尼亚的教权主义者、寻求苏联支持的南斯拉夫 *** 人,甚至军队中的亲斯拉夫主义将领,都对轴心国的政策持反对态度。这为南斯拉夫在沦陷后爆发的大规模抵抗运动埋下了伏笔。此外,南斯拉夫 *** 在这段时期逐渐崭露头角——尽管 *** 对其依然保持敌视态度,坚信即便在德国占领下,也不能让 *** 趁机扩大影响。
然而,除了外部的战争威胁,南斯拉夫作为一个依照地缘政治原因组合的国家,内部矛盾重重。自国家成立以来,塞尔维亚人作为统治民族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引起了克罗地亚人的强烈不满与反抗,克罗地亚人认为自己的民族权益被忽视。同时,马其顿独立势力也在为更大的独立与自治权斗争。此外,南斯拉夫境内还有众多少数民族,包括阿尔巴尼亚人、德国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和意大利人,他们中不少人渴望寻求更大的自 *** 。
这种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加之巴尔干地区长期以来作为欧洲列强争夺领土与影响力的舞台,严重破坏了这个新生国家增强政治凝聚力的努力。尤其是在德意志占领南斯拉夫后,内部的分裂与冲突更加显著,轴心国还利用这些分歧来控制局势,导致南斯拉夫的抵抗运动愈加复杂化,最终为战后的民族冲突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图1. 1941年南斯拉夫游击队势力地图
1941年4月,南斯拉夫王国在轴心国的联合进攻下迅速投降,超过三十万士兵因更高指挥部下令不抵抗而被俘。从战争的之一天到解放战争的最后时刻,南斯拉夫各民族的资产阶级始终担心社会的阶级力量对比可能发生剧变,无产阶级将借此掌握更多权力。阶级利益压倒了爱国主义,许多资产阶级集团因此选择投靠侵略者,期望保全自身利益。唯有南斯拉夫 *** (南共)积极采取行动,将党员分散至正规军队中影响作战,并号召广大工农阶级起来抵抗轴心国的侵略和屠杀。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塞尔维亚族农民率先举起反抗大旗,成为现代欧洲游击战的发源地。从1941年6月初起,整个黑塞哥维那东部燃起了起义的烈火。在利卡和波斯尼亚克拉伊纳,农民早在5月就已开始抵抗乌斯塔沙的种族屠杀。乌斯塔沙是由克罗地亚法西斯主义者组成的组织,对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罗姆人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行动。为了镇压抵抗,德军于5月8日在萨纳河桥动用重炮,击毙了数十名克拉伊纳起义者。
6月3日,在奈韦西涅的德雷日涅村,乌斯塔沙计划屠杀所有塞尔维亚人,但五十多名青年设下埋伏,当场击毙三名乌斯塔沙,俘虏四人并将他们处决。这一暴动迅速蔓延至奈韦西涅县、比莱恰县和加茨科县,除了几座城市外,整个地区都被起义者解放。乌斯塔沙在黑塞哥维那犯下的暴行和起义的消息激怒了黑山的塞尔维亚人,几个黑山支队赶来支援黑塞哥维那的反抗运动。
然而,民族仇恨在一些别有用心的民族主义者的煽动下进一步升级。黑塞哥维那的起义者开始对当地的 *** 居民进行有组织的屠杀,指责他们与乌斯塔沙合作,对塞尔维亚人的惨剧负有责任。在比莱恰县,乌斯塔沙未曾伤害任何塞尔维亚人(因靠近黑山边境,担心报复),但塞尔维亚起义者却屠杀了600多名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 *** 居民。
波斯尼亚、利卡、科尔敦和巴尼亚等地也爆发了自发的起义,南斯拉夫陷入起义的战火中。然而,由于各地起义缺乏沟通与统一指挥,导致他们对战争局势的影响微乎其微。南斯拉夫 *** 派遣的党员试图团结这些分散的起义力量,但他们的努力明显不足以应对复杂局势。
1941年6月22日,苏联加入了对德作战。这一消息为南斯拉夫 *** 及所有反轴心国的南斯拉夫人注入了极大的鼓舞。南斯拉夫的广大农村地区一直保留着深厚的斯拉夫传统,许多人坚信来自东方的斯拉夫兄弟将会帮助他们摆脱苦难,这也进一步激发了起义者的斗志。
苏联参战后,南斯拉夫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群众性起义。7月13日起的一次起义约有三千多名武装的黑山人袭击了驻守的意大利人。除策蒂涅、波德戈里察、尼克希奇等少数城市外,黑山全境都告解放。这一块解放区的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同时给意大利人造成不小的影响,仅意大利的梅西纳师就伤亡五千多官兵。
南斯拉夫民众对苏联的力量怀有近乎盲目的信心。黑山的农民甚至认为苏联伞兵随时可能空降,为此他们割掉了田野里可能阻碍降落的野草。不仅平民如此乐观,南共的领导人也对苏联的迅速胜利抱有强烈信念。1941年夏,南斯拉夫 *** 领导人韦塞林马斯莱沙曾在黑山省委机关报《我们的斗争报》上撰文,预测战争将在六个月内结束。然而,这种过于悲观的预测招致了黑山 *** 的委员会追究他的责任,指控其散布不实消息。
6月22日苏联参战后,黑塞哥维那地区的乐观主义情绪进一步高涨,许多人相信战争很快就会结束。6月24日, *** 员杜基察格拉霍瓦茨率领起义者在奈韦西涅发动攻击,打着红旗,高呼“俄国万岁”的口号。这批黑塞哥维那起义者成功占领了该城的部分区域,迫使乌斯塔沙部队退守防御工事。但不久后,轴心国迅速做出反应。意大利第九集团军调集六个师,于7月18日向黑山起义部队发起反攻。到8月10日,黑山的解放区完全沦陷。
随着局势恶化,农民的动摇性逐渐暴露出来。他们开始将 *** 视为危险分子,并主动向占领当局报告,还充当向导协助搜捕。在茨尔姆尼察地区,南共组织甚至被迫承认自己是“恐怖组织”,并被迫向 *** 自首。这一事件揭示了当时南斯拉夫农民的社会心理:他们起义并非出于民族解放的理想,而仅仅是为了避免乌斯塔沙的屠杀。一旦乌斯塔沙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农民们便停止抵抗。这反映了当时南斯拉夫的宗教传统和民族主义并不支持农民们联合起来,而南共也尚未具备整合农民的威望与能力。
与此同时,另一股力量在南斯拉夫崛起。前南斯拉夫陆军第二集团军副参谋长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倡导“塞尔维亚人高于一切”的民族主义,在拉夫纳戈拉山区组建了以原南斯拉夫士兵为基础的切特尼克部队。切特尼克以保守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为核心,反对南斯拉夫 *** ,并迅速发展壮大。南共此时不仅面临来自民众的动摇,还要应对与切特尼克这样持不同理念的抵抗组织之间的竞争。
这一复杂的局势凸显了南斯拉夫内部的矛盾与分裂:农民、民族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和各类反抗力量彼此间缺乏共识,令南共在推动全国性抵抗运动时面临巨大阻力。
图2. 1941年9月实控区范围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南共能够控制的游击队仍然解放了相当广大的土地。游击队的总司令部于9月份从贝尔格来德迁往解放区,先是迁到克鲁帕尼,接着迁到乌日策。9月26日,在克鲁帕尼附近的斯托利察举行了南斯拉夫各地游击队支队司令会议。会上组成了更高统帅部以及各地的总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