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山海关之战有多惨烈!让我们看看手下大将刘宗敏结局就知道
公元1644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大军向山海关方向进发,京师由丞相牛金星和李过留守。李自成在以大军对吴三桂进行征讨的同时,他也没有放弃招降吴三桂的最后一线希望。
为此,他除了让吴襄随行以外,还带上太子朱慈烔和太子的两个弟弟,另外还有在西安和太原俘获的秦王和晋王。
李自成的用意很明显:带上吴襄,想借以消除吴三桂的误会,用他们的父子之情使吴三桂回心转意;带上太子和明宗室的几个藩王,表明这些人仍受到诸多优待,可以打消吴三桂为故主复仇的口实。
这样,你吴三桂为孝子乎?为救你的父亲也应该归降;你吴三桂为忠臣乎?太子仍健在。再加上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形成的威慑,李自成觉得招降仍可以成功。但是,尽管李自成用心良苦,作了这么周密的准备,这次招降活动还是失败了。
当时,吴三桂部下大约有五万兵马,关外有血气方刚的满清政权,关内是新建的大顺政权,自己处在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
他不可能两面作战,也没有力量两面作战,既然已经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彻底决裂,那么他势必要倒向满清一边。
吴三桂派副将杨坤和游击郭云龙向清帝请求救援,其书信中说:“流贼逆天犯阙,僭称尊号,罪恶已极,天下共愤。三桂受国厚恩,欲兴师问罪,奈力弗敌。爰泣血求助,乞王速整旅入关,与三桂合兵,直抵都城,扫除虐焰,昭示大义。此千载一时也。”
因顺治帝年幼,这时由睿亲王多尔衮任摄政王。多尔衮见书后当即答应进兵,并说,吴三桂若“诚率众来归,当裂土封王。”
实际上,多尔衮在得知李自成占领北京的消息后,即马上准备整兵入关。大学士范文程建议多尔衮马上“进取中原”,这是天赐良机,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一样。
于是,顺治帝赐多尔衮大将军印,带领洪承畴等人“往定中原”。
多尔衮认为:“成败之判,在此一举”,故以倾国之兵前行,“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半路上又接到吴三桂求助的书信,这真是天赐良机,使多尔衮喜出望外,遂火速向山海关挺进。
吴三桂得到多尔衮的回书,也壮了胆,决定与李自成大战一场。
李自成的大军于四月十七日到达永平,二十一日到达山海关,遂立即投入了战斗。山海关号称“天下之一关”,地势险要,军事设施齐全。
以前清兵数次内犯,都未经山海关,而是绕道南下。山海关四周分别有四个小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李自成自恃人多势众,对山海关实施三面围攻,唯留南翼城未围。这是因为南翼城紧靠大海,城墙在著名的老龙头处一直延伸到海中,敌人无法从这里逃跑。
李自成和吴三桂两军首先在西罗城展开激战。双方从早晨战至中午,吴三桂的军队明显处于劣势,西罗城差一点未被大顺军攻占,只是赖一支炮兵赶到,突然向大顺军展开猛烈炮击,才稳住了阵脚。
到二十二日早晨,驻守北翼城的吴军抵挡不住大顺军的猛攻,已向大顺军投降。吴军百计防守,险象丛生,大有全线崩溃之势。在此危急关头,清军突然参战,从而使战局为之一变。
正当李、吴两军激战之时,多尔衮率清军驻扎在欢喜岭,“以觇动静”。多尔衮遣使者到吴三桂营中察看,吴三桂则遣使者催促多尔衮急速进军。
多尔衮对吴三桂犹未深信,吴三桂的使者连续三次来请,多尔衮才基本上消除了疑虑,但清兵仍未即行。
多尔衮的用意也很清楚,他要等双方精疲力尽时坐收渔翁之利。他每时每刻都密切注视着战况的发展。吴三桂“遣使者相望于道,凡往返八次,而全军始至,共十四万骑”。
多尔衮这时也感到火候已到,如再不进军,吴军就可能全线崩溃,因而便倾全力投入战斗。
吴军以三根白布条为标记。“三”,意即三桂的军士;用白色,为缟素之意,即为崇祯皇帝致哀。二十二日,正当李、吴二军在一片石激战时,多尔衮率数万铁骑突然杀出,锐不可挡。
一片石在山海关东北方向,距关约二十里,唐通被吴三桂击溃后,即率残部驻扎于此。清兵首先将唐通军击溃,接着以“风发潮涌”之势,所到之处,无不披靡。
清兵的突然参战大出李自成意料之外。李自成这时正在高岗上观战,太子朱慈烔也在身边。
有人告诉李自成:“此非吴兵,必东兵也,宜急避之。”
清兵突破大顺军的防线后,吴军的士气大增,也发起反击。刘宗敏虽勇冠三军,顽强督战,这时也无法挽回颓败之势。他本人也被流矢击中,受了重伤,不久便身亡。
李自成见败局已定,遂急命撤军。
山海关之役是明末三大军事力量同时参与的一次大会战,也是决定大顺政权命运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大清政权代替了大顺政权。
李自成几乎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夺占了京师,许多地方传檄而定,这使他产生了某种骄傲和轻敌思想。
他这次东征只带五六万兵马。“声言十万”,只是为了故意张扬声势,以威慑对方。
加上唐通的八千士兵和白广恩的两万人马,投入山海关之役的大顺军实际人数不足10万。
吴三桂部下有5万兵马,清兵14万,合在一起近20万众,大体是大顺军兵马的两倍。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就有极大的悬殊,李自成失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关键时刻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中,李自成在战略和策略上都有一连串的失误。吴襄被拷掠和陈圆圆被夺占且不说,首先对清兵就缺乏足够的重视。实际情况是,即使吴三桂不投降清兵,满清贵族也一定要参与这场中原逐鹿的争夺,并在吴三桂降清以前就开始行动了。因此,当清兵突然参战时,大顺军马上陷于一片慌乱。
另外,李自成对山海关的极度重要性认识不足。当时,山海关已成为三大政治军事集团矛盾的交汇口,局面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除了一些偶然的因素起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各方实力的较量。
但李自成是怎么对待的呢?他只派唐通率他的原部约八千人前去山海关接防,后虽派白广恩率二万人前往接援,但白广恩驻守永平,未到山海关。即使这二万人马到了山海关,力量仍然是很单薄的。
李自成派往关上的左懋泰和张若麒,都是李自成入京后的明廷降臣。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李自成对山海关的形势太掉以轻心。
正因如此,当吴三桂的政治态度突然变化时,大顺政权在山海关的官兵完全没有应变能力,致使李自成不得不亲自东征。当清兵突然参战时,李自成又惊慌失措,一败而不可收拾。
李自成退至永平时,将吴襄杀于永平城西约20里处的范家庄。李自成回京后,将吴三桂家人三十余口尽杀于“王府二条胡同”。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陈圆圆却没有被杀。原来,她是一个颇有心计的女子,向李自成表示,自己死不足惜,“妾为大王计,宜窗妾缓敌,当说彼(吴三桂)不追,以报王之恩遇也。”
陈圆圆竟侥幸地活了下来,后来又投入了吴三桂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