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明孝陵之谜:为何600多年却无人“光顾”,不敢还是不能?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9-30)190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认为即便在地下世界,也应该过和活着的时候一样的待遇。

在去世之后,他们往往会穷极大量财物跟随逝者下葬,而作为封建社会顶端的帝王,大多数人都是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极致,因此留下了许多令今人叹为观止的宏伟皇陵。

今天所讲的便是朱元璋的孝陵,作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草根出身的帝王,他的人生经历至今仍为人传唱,而他去世后之后,陵寝历数百年风霜却安然无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选址与建造的别具匠心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如许多帝王一样,在世之时便要筹划陵寝之事,选罢陵址之后,便命官员李新着手于陵墓的营建工程。

次年,一辈子与太祖皇帝相濡以沫的马皇后病逝,便葬于此处,故得名“孝陵”。

朱元璋是一个出了名的励志皇帝,从食不果腹的放牛娃开始,一步步打败蒙古人和各路割据势力,成为九五至尊,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而作为一个拥有至高功绩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觉得陵墓的选址与建造必须严格甄选,以彰显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显要地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明孝陵依南京紫金山东麓而建,其基本情况为:呈坐北朝南之势,纵深将近三千米,四周建有周长超过二十千米的红墙,占地逾一百七十万平方米。

除此之外,朱元璋深知自古以来盗墓之风甚嚣尘上,也知晓无数珍贵墓葬毁在了盗墓贼之手,为了让自己的陵寝免受侵扰,就需要有一些别具一格的设计。

早在九十年代,考古专家们便根据当地记载和历史文献基本确定了明太祖孝陵的地理方位,后来使用磁场探测仪历经了数年的细致勘探,才使得孝陵内部的一些情况浮出水面。

呈现在专家面前的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地下皇宫,并且基本没有被盗掘、破坏的痕迹,更让大家叹为观止的是,孝陵中的一些独特设计,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首先明孝陵特殊的地层构造就足以让想盗掘此墓之人束手无措。不同于历史上大多数帝陵的选址,孝陵乃选中一座坚固的石头山,然后从中横穿凿空,以作为陵墓的基址。这种做法自然是工程量繁重,但防盗效果显著。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要破解这道钢筋铁骨般的“防线”,就需要花费极多的人力物力将其剖开,就算省事以 *** 炸开,但这样做会引发巨大的动静致使行为暴露。

当然朱元璋自己也会料想死后会有居心叵测盗掘皇陵,因此还在周边驻守了许多士兵,并且允许士兵们在附近一带安家,让他们世世代代承担皇陵的看护职责。

当然明太祖在陵寝的设计上可谓是煞费苦心。比如墓道不同往常般不偏不倚修在正中间,而是刻意略往左向设置。

这招不按常理出牌,就能难倒一大片苦心孤诣盗掘陵墓的人。

更出乎意料的是,明孝陵还采用了独特的“流沙防盗法”,即封土层之下布满了厚重的河卵石,一旦盗洞被打开,卵石就会倾泻而下,把盗洞堵得严严实实。盗墓贼若是想要硬闯,那无疑是碰到了硬茬。

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为后世的建筑防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而明孝陵采用的各种复杂且精巧的设计,都是出于保护陵寝能免受后世未知风波的需要。

此外,作为明朝时期兴建的之一座帝王陵寝,与前朝各代的帝陵有着明显差异,比如孝陵首创的“前方后圆”的格局,甚至被后来明清历代帝陵争相模仿。

另外在陵寝形制的设计上,明孝陵对唐宋时期帝陵的一些建筑风格进行借鉴传承……总之明孝陵的设计在一众皇家陵寝中显得耀眼出众。

后世百余年的保护

而后继位的成祖、世宗、思宗都曾为保护孝陵下了不少功夫。

特别是明成祖朱棣,在从侄儿手中夺下南京城后,专程前往孝陵为父亲的陵寝修建功德碑,并且还对一些因为战火遭到破坏的地面建筑进行修缮、扩充,使得明孝陵更加宏伟壮观。

哪怕是到了清朝,满清朝廷更是延续了对明孝陵的保护。曾经康乾二帝数次下江南,都专门到明孝陵进行拜谒。

相传康熙皇帝更是施以大礼,成为当时流传于南京城的一段佳话。

满清统治者这样做是有其道理的:毕竟是从 *** 手中夺得天下,加之没有一众 *** 支持,满清的统治不可能稳固。

所以对于汉族皇帝朱元璋显得礼遇有加——这一方式很好展现了清 *** 的政治智慧,同时为明孝陵带来了有效的保护。

因此清 *** 即便是从明朝手中夺下了江山,但依旧对其开国始祖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就算在战乱频繁的时期,大家都会约定俗成般不去惊扰明孝陵,毕竟汉族最后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的名气是响彻云霄的,没有人愿意触怒这位“草根天子”的地下亡魂。

比如说太平天国起义闹得轰轰烈烈之时,洪秀全攻下南京城也会保护孝陵的地下宫殿免受战火袭扰。

而国父孙中山在中华民国初建之时就专程携一众官员前往孝陵祭拜,还发表了著名的《祭明太祖文》。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帝王陵寝便被划分为文化遗产,被国家严格保护起来。

并且不主动发掘古代帝王陵墓,是为当今考古工作的重要准则之一,因为这一切都有前车之鉴。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一众学者的倡议下,便开始了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陵寝发掘,最终选择从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入手。

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加之文物保护技术比较匮乏,致使一些脆弱且珍贵的随葬品未能保护好,最终出现了霉变、风化、损坏等情况,也进一步导致了大批国宝级文物就此消陨。

经历了这次教训之后,我国的考古事业不断完善,并一再声明对已知的帝王陵寝只能做抢救性发掘,而绝不能主动发掘。

后来我国在文物工作上面的基本方针可简括为十六个字:“保护为主、抢救之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而这一切,保护是要放在之一位的。

这样一来,明孝陵与其它业已探明的帝王陵寝一样,将得到国家的大力保护。

如今明孝陵的地面建筑已经难以恢复当年初建时的风采,但也经过后世不断修缮、复原,基本保持了原本皇陵的威严肃穆,并且还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成为游客了解中华历史脉络、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

参考资料:

1.《明孝陵石象路:南京“最美600米”》——早期教育 . 2023 (42)

2.《明孝陵“文武方门”考略》——江苏地方志 . 2023 (04)

3.《明初笔记里的孝陵记忆》——南京学研究 . 2024 (01)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9/608193.html

“朱元璋明孝陵之谜:为何600多年却无人“光顾”,不敢还是不能?” 的相关文章

唐高宗时期唐朝武力十分英勇 后面为何基本都屡战屡败

唐高宗时期唐朝武力十分英勇 后面为何基本都屡战屡败

还不知道:唐高宗末期,为什么唐朝军队几乎屡战屡败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高宗时期,唐朝的武力非常英勇,而到末期几乎屡战屡败,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当时制度的失败是一方面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个府兵政策。意为农民在战争时期为国出征,而如果说非战争时期则可以...

李子雄:北周至隋朝大臣,明辨是非,深得隋炀帝信任

李子雄:北周至隋朝大臣,明辨是非,深得隋炀帝信任

李子雄(?~613年),本名李雄,渤海蓚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冀州刺史李桃枝之子。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格豪爽,胸怀大志。跟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授帅都督。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拜上开府、建昌县公。隋朝建立后,迁骠骑将军,参加隋灭陈之战,拜大将军、江州刺史。平定汉王杨...

白马之围时,徐晃为何敢迎战文丑?

白马之围时,徐晃为何敢迎战文丑?

白马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是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次战役。 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白马之围时,颜良先后斩杀投降曹操的吕布旧将宋宪和魏续,接着,二十合打败徐晃,曹操手下诸将都吓坏了,最后,曹操被迫请关羽出战,关羽在万马军中,阵斩颜良。而文丑给颜良报仇时,被颜良打败的徐...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为何最终把王位传给了李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想必大多数人都看过《武媚娘传奇》这部影视剧,剧中描绘了武媚娘一生的故事,她本是并州人士,唐太宗选才女充盈后宫时选入后宫,而后成为了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和武则天感情日笃,这遭到了宫中其他妃子的妒忌...

唐玄宗时期后宫有四万宫女 她们是怎么进入宫廷的

唐玄宗时期后宫有四万宫女 她们是怎么进入宫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时期,有宫女四万人,这些宫女的来源都有哪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后宫制度源远流长,后宫妇女人数众多,汉魏时期已然。到了唐朝,宫女人数也不少,太宗时期,据李百药《请放宫人封事》,“窃闻大安宫及掖庭内,无用宫人动有数万”。这仅仅是长安宫...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垓下歌》作了这样的评价:“力大无穷,时不我待。”司马迁感慨项羽是一代枭雄,可惜他生不逢时,最终在乌江上自尽。许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项羽太冤枉了,他既然能过河而归,为什么要自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