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王朝:看清“八王逼宫”时三爷去哪了,才明白他为何不被重用

中国历史2个月前 (10-02)191

《雍正王朝》中的“八王逼宫”可是比较惊心动魄的一段了,重量级的人物都参加了,只是一直让人不理解的是三爷胤祉去哪了呢?他为何没有参加那次“朝会”呢?

其实,看清他去哪了,才知道为何雍正宁愿重用处处跟他作对的八爷胤禩,也不重用这个处处示好的三哥胤祉了,因为重用他的话,雍正会更惨。

01

八爷胤禩联合四位旗主王爷,企图通过“逼宫”架空雍正,推弘时成为皇上。

雍正登基以来,面对比较亏空的国库,就推行“新政”,虽然,受到了重重阻碍,但是也都见成效了。然而,不幸的是他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了。

八爷胤禩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就联合四位旗主王爷,准备“逼宫”,逼着雍正恢复“八王议政”,企图架空雍正,然后推弘时上位。而弘时显然也就是一个傀儡,八爷胤禩就是要做那个实际说了算的人。

“皇上,让大家出来共同的辅佐您,齐心协力,匡正缺失,治理天下,这有何不可呢?”

由于以前吃过亏,所以,这次他知道了兵权的重要性,先是收买了隆科多,控制了九门。然后,又设计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掌握了这些以后,认为自己有九成的把握了。

02

三爷胤祉的背后可是李绂等清流,他又是饱读诗书的人,八爷胤禩和雍正都非常忌惮他,因此,“八王逼宫”一事也不能不考虑他的存在。

“人人都说我皇三子养着文人清客吟风弄月,可谁又想着为我大清国留一点经国之大典,不朽之盛事呢?”

三爷胤祉可是皇子中学问更好的一个人,他在康熙时期就带领一众清流进行编书,不仅写了一部《佩文韵府》,在康熙举行千叟宴的时候,还呈上了一部编成的万卷书《古今图书集成》。

“朕告诉你,朕是拿体己钱给三阿哥还了债……现在之一部《佩文韵府》已经出来马上可以付印!”

可见,三爷胤祉是一个通晓古今的人,那么八爷胤禩准备好一切,要“逼宫”了,怎么可能忽略掉他呢?

还有,三爷胤祉的背后可是一群清流,李绂被贬回家,谢济世和陆生楠被杀,这都是雍正要借机敲打他的表现。难道这样的大事儿,雍正会忽略他吗?

答案肯定是不会的,那么他去哪里了呢?为何没有参加那次“朝会”呢?

03

通过后面雍正安排三爷胤祉和弘时,弘昼一起去抄家,说明他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肯定不会不去上朝的,这一定有原因。

有人会说了,三爷胤祉没有去上朝,会不会是身体不适呢?但是,第二天就被安排他和弘时,弘昼一起去抄家,可见他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又通过他说早上上朝的时候,看到弘昼在练武,可见他第二天就上朝去了,那为何“八王逼宫”当天没去呢?

前面说过了,他的学问比较好,而八爷胤禩是想借恢复“八王议政”一事,来架空雍正,但是,他编纂过《八旗通志》,肯定知道这“八王议政”的来龙去脉的,其实根本没有,这是一个不存在的话题。他之所以敢用这个,就是仗着别人不清楚。

但是,别人不知道,三爷胤祉通晓古今,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八爷胤禩准备好了一切我,怎么可能会允许他出现呢?

三爷胤祉又是一个比较聪明谨慎的人,八爷胤禩又抓不住他的错处,无法去害他,但是,他抓住了三爷胤祉明哲保身,不想趟浑水的性格,所以,只要稍微透露一点点消息,他就会主动不参加的。

04

三爷胤祉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看到很多人齐聚一堂,去商量“新政”,就知道没有好事儿发生,主动避祸。

其实,三爷胤祉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他看到八爷胤禩,还有四位旗主王爷进京,一同讨论“新政”。但是,只要提到“新政”,就不会不提李绂和田文镜一事,就不得不提谢济世和陆生楠被杀一事。

要知道,他可是拼死保李绂的,又加上他带领着一群饱读人士进行编书,所以他背后是清流人士,这也是雍正忌惮的人,这去了,自己不论怎么战队,说不定都会惹一身骚,所以更好的 *** 就是不去,主动避祸。

05

如果三爷胤祉参加了朝会,他怎么战队呢?或许就没有张廷玉舌战群臣了。

要知道,以三爷胤祉的学问,肯定会知道“八王议政”的来龙去脉的,如果他当时不说话的话,那么事后雍正肯定会清算他。

如果他说话的话,那就没有张廷玉舌战群臣了,那么八爷胤禩也无法用害怕失去职位一事,来诬陷三爷胤祉了。

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当时的情景,明显是八爷胤禩他们控制着全场呢,隆科多的兵围着呢?那么以三爷胤祉的精明,他会说话吗?那么不说,就是错的,说的话又会落得什么下场呢?

06

三爷胤祉没有去,但还是得罪雍正了,这才是为何一直不受重用的他,突然被派了一个抄家的差事。

三爷胤祉的聪明避祸行为,虽然躲过了一劫,可是,还是得罪了雍正的,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当时,满朝文武,除了王文昭和张廷玉,没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而清流人士不说话,就算不是三爷胤祉指使的,雍正也会算到他的头上。

或许,三爷胤祉的不出场,就是他的一个观点,那些清流以他马首是瞻,觉得还是不说话为好,这才是雍正怀疑三爷胤祉不出现,就是为了让清流不说话。

为此,后面才有了,雍正安排三爷胤祉和弘时,弘昼一起去抄八爷九爷十爷的家,实则也是对他的敲打,让他不要落得跟他们几个一样的下场。

《雍正王朝》中,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深意的,三爷胤祉为何没有参加这次朝会,就算他没有示意清流不说话,那也是他做的,这才是他为何不受重用的原因。大家认为呢?

沐溪悦解读《雍正王朝》系列原创文章,带大家一起品读历史,一起学习背后隐藏的大智慧,请大家踊跃关注和支持,创作不易,严禁抄袭搬运,谢谢!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10/608298.html

“雍正王朝:看清“八王逼宫”时三爷去哪了,才明白他为何不被重用” 的相关文章

郭彰: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舅父,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郭彰: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舅父,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郭彰,字叔武,太原晋阳人。西晋大臣,皇后贾南风从舅,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与西晋权臣贾充素相亲遇,贾充妻郭槐待之若同母生。历任散骑常侍、尚书、卫将军,加封冠军县侯。当时贾谧参管朝政,郭彰参与贾谧权势,世人讽称二人为“贾郭”。后...

刘备看错三个人差点葬送霸业 他们分别是谁

刘备看错三个人差点葬送霸业 他们分别是谁

还不知道:刘备一生看错三个人,一个智谋堪比诸葛亮,一个武力三国第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一:收容吕布,丧失称霸的绝佳机会。公元195年,在兖州闹腾2年的吕布终于被曹操击败,无家可归的他向南投靠了当时已是徐州之主的刘备,同年袁术因为不满刘备占了徐州发兵来打,于是他...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退位后,一直安然无恙,可刘备为何要为他发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期,汉献帝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身为亡国之君一般下场都比较凄惨,但刘协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能够得以善终。在公元234年...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还不知道: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忠贤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贼、大反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崇祯皇帝评价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崇祯皇帝爱杀大臣,向来有很多争议,但对杀魏忠贤,却没有人...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死后,侄子荀攸为何继续为曹操效力?他怎么想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如果在殿试中考了第一名,就称之为“状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自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以来,无数人为了中科举当官而前赴后继,忍受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最终考核出来的第一名叫作状元,是经过层层考核涌现出来的天才,历来受到帝王们...

评论列表

Ashley
Ashley
6天前

三爷胤祉在雍正王朝中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的聪明谨慎与明哲保身,他洞悉八王逼宫背后的复杂局势,选择主动避祸不去参加朝会;同时他也清楚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和背后清流的立场和态度息息相关。,他的行为反映了他对权力的敬畏和对自身安全的深思熟虑考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