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德军强大的秘密——战间期改革与发展①
作者:无铭
1.一战及战前的汉斯-冯-塞克特
2.
战间期隐蔽的重建工作
3. 重整军备
引言
自1918年双十一德国正式战败投降后,德国总参谋部在汉斯-冯-塞克特的带领下认真分析了一战的教训,开始研判新的战略和战术学说。塞克特组织雇用了数百名军官在全军上下进行全面性的战后调查,充分地吸取从士兵到高级军官的经验。同时基于一战战败带来的国家经济严重通货膨胀、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和军力被极大的束缚带来的耻辱感,国防军上下致力于重整军备准备未来战争。在德国,总参谋部创设出新的战术条令就会马上在全军试点运行。与此同时,国防军合理高效的科研体制确保了武器开发进度。在领袖人物的带领下,在全军上下厉兵秣马式地的实行下,德国军队在20年代中后期即有了极大进步,奠定了二战爆发的1939-1940年德军势如破竹的基本战术体系。
汉斯-冯-塞克特
战间期前的汉斯-冯-塞克特
冯-塞克特,约翰内斯-弗里德里希-利奥波德(又名汉斯)。1866年4月22日生于石勒苏益格(1936年12月27日卒于柏林)。
他生性沉默寡言,因此有“斯芬克斯”的绰号。1896 年,他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从战争学院毕业。随后,他被调入总参谋部,交替担任一线和参谋职位。因为在每一个职位上的出色表现,他的声望与日俱增。1914 年战争爆发后,他担任了柏林第三军团的参谋长。
塞克特的军团随之一集团军开赴马恩河,当德军未能取得胜利时,他的军团后撤到了韦利(Vailly)。在他的领导下的在索伊斯(Soissions)的局部进攻使他在总参谋部声名鹊起。1915 年 3 月,他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第 11 军参谋长,隶属于马肯森将军(V. Mackensen),该军东征加利西亚。一个月后,第 11 军在戈尔利斯-塔尔诺(Gorlice-Tarnow)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在 12 天内俘虏了 14 万俄军,占领了波兰大部分地区,并确保了西里西亚的安全。德皇授予塞克特“功勋奖章”。到 6 月底,伦贝格落入第 11 军之手,其俘虏人数已超过 25 万。第 11 集团军向前推进了300 公里。马肯森成为元帅,塞克特晋升为准将。随后将俄国人赶出了波兰,并占领了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1915 年 9 月,塞克特和马肯森作为 “马肯森集团军群 ”前往特米斯瓦尔,其任务是击败塞尔维亚,打通巴尔干通往土耳其的交通线。保加利亚不久也加入战局,使德军穿越多瑙河和萨维河对付塞尔维亚人变得更加容易,但马肯森集团军群进展缓慢。战役从 10 月一直持续到 11 月底,德奥保联军将塞族人驱逐到到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约 15 万名战俘被俘,塞克特获得了 “荣誉勋章 ”橡树叶奖章。
1916年春,马肯森集团军群驻扎在保加利亚,由于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该集团军群进攻萨洛尼卡盟军的计划被搁置。为了应对 1916 年 6 月布鲁西洛夫攻势造成的危机,法尔肯海因(Falkenhayn)和康拉德(Conrad)派遣塞克特前往加利西亚担任奥匈帝国(k.u.k.)第七集团军参谋长,命令他阻止俄国人的进攻。东部的奥地利人和德国人之间存在着不和,塞克特陷入了既不被需要也不被尊重的境地。他与他的指挥官普夫兰泽-巴尔廷将军(V. Pflanzer-Baltin)关系不好,“他从来不是德国人的朋友”。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两军对参谋长角色的不同理解,普夫兰泽-巴尔廷在战后总结了这一点。他写道,塞克特 “前来,观察--然后下令”,就好像统帅根本不存在一样。这种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塞克特成为了卡尔大公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塞克特与卡尔大公相处得更好,经过艰苦的战斗,俄军在喀尔巴阡山脉被阻击,被迫停下了进攻的步伐。随后,卡尔大公的部队与法尔肯海因的第九集团军会师罗马尼亚战役。卡尔大公成为奥地利皇帝后,约瑟夫大公接替他担任集团军司令。
1917年12月,塞克前往伊斯坦布尔,成为土耳其军队的少将参谋长。1918年10月30日,土耳其与盟军签订停战协定,允许德军在30天内离开土耳其。塞克特于 11 月4 日出发,途经黑海和敖德萨,于 11 月 13 日抵达德国。
由此可见,一战中的塞克特主要服役在东线。而英国、法国和美国军队在之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所有战术经验几乎都来自西线,那里的主要问题是,他们需要进攻和防御由坚固堑壕组成的连续防线。德国军队的经验与协约国军队极为不同,因为很大一部分帝国军队是在东线作战,那里战线极长,地形开阔,每英里只有少数几名士兵,这就意味着运动战是东线所用战术的典型特征。比如1914年8月,德国第8集团军利用本国铁路系统出色的机动性和更强的炮兵火力,在坦能堡包围并摧毁俄国第2集团军。
1915年5月,以汉斯冯塞克特上校为参谋长的德国第11集团军,运用发射准备时间短但猛烈的炮火开启了戈尔利采攻势,用整个集团军压垮了俄国人。在6个星期内,德国人的进军速度是每天6.5英里,并以4万人伤亡为代价俘获了24万名俘虏和224门火炮。
同样的,不少在二战中开创了新战术的德军将领如克莱斯特,隆美尔,凯赛林,曼施坦因,伦德施泰特基本都在一战东线作战过,而同盟国将领如蒙哥马利,戴高乐,巴顿许多都在西线。这也造就了二战中的轴心国和同盟国战术思路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