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是如何对待年轻漂亮的皇嫂的?

中国历史3周前 (11-01)160

赵匡胤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前两位都在赵匡胤去世之前就已经早早离开这个世界了,到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只剩下一个宋皇后了,当时宋皇后年仅24岁,还没有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25岁)年龄大。

在赵匡胤去世之后,其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在不久后便先后意外去世了,甚至连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也出了一些意外,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赵光义到底会怎么对待自己年轻漂亮的皇嫂宋皇后呢?

关于赵匡胤死亡的原因

要说赵匡胤的死亡原因,实际上是过于扑朔迷离了,因为在他去世的那天晚上,只有赵光义一个人在场,具体原因无人知晓,“烛影斧声”的传说也很是玄幻,不太可信,还有后来的“金匮之盟”,我觉得也是赵光义一厢情愿编出来的,不值得信任。

不过有一点是比较确定的,那就是赵匡胤的死,应该和赵光义之间有着一些复杂关系,至于赵光义是亲手杀了赵匡胤,还是通过一些其余的方式间接推进了赵匡胤的死亡,也许从赵匡胤去世之前的一些政治环境组成就可以明白一二了。

赵匡胤明明有两个儿子,赵德昭年龄已经25岁,就算是赵德芳,也已经17岁了,在古代这样的年龄继承皇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是为何赵匡胤的儿子既没有成为太子,后来也没有成为皇帝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赵匡胤尚且活着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决定太子的人选。早在最开始阶段,赵光义的势力还没有那么雄厚,事实上赵匡胤当时是可以立自己年幼的儿子为太子的,可是赵匡胤总结了前朝周世宗儿子被自己篡位的经验教训,觉得不该让年幼的儿子当太子,而应该立在朝中地位显赫的弟弟赵光义当继承人。

有了赵匡胤的这种想法之后,朝中大臣不断接近赵光义,经过几年的发展,赵光义身边早已形成类似于“ *** ”一样的支持群体,此时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年龄大了,基本上可以立为太子,可赵匡胤却悲哀地发现,想要立自己儿子为太子,似乎难度颇大。

但是赵匡胤或多或少还是希望让自己儿子成为接班人的,于是赵匡胤为了此事不断努力,对赵光义一伙人的官职进行了一番调整,也就是因为这次调整,以及后来赵匡胤打算迁都一事,彻底引起朝中大臣不满,原本就支持赵光义的群体,现在更加庞大了,此时此刻的赵匡胤,在朝中的权力也许还不及赵光义,想让儿子当接班人,就更加不可能了。

当赵匡胤打算继续为儿子争取一些什么的时候,“烛影斧声”的故事就发生了,年仅50岁的赵匡胤因此去世,虽然死亡的真实原因已经成为一个谜,不过结合我前边所说的这些政治因素分析,应该与赵光义难逃关系。

赵光义的继位

前边说了,赵匡胤事实上并没有立太子或者接班人之类的,再加上最后去世过于突然,完全没有任何时间交代后事,所以在赵匡胤去世之后,尚且活着的人当中,按理来说更具有选择继承人权力和发言权的人就是当时赵匡胤的妻子宋皇后了。

按照史料记载,宋皇后当时的反应是十分迅速的,在得知赵匡胤去世的消息之后,宋皇后立马就确定好了继承皇位的人选,那就是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由于赵德芳年龄比宋皇后小一些,所以从小就是宋皇后照顾的,两人之间关系更好,宋皇后选择拥立赵德芳成为皇帝,绝对是更佳选择。

问题就出在宋皇后安排过去接赵德芳来继承皇位这一环节当中了,当时宋皇后安排宦官王继恩去接赵德芳来继承皇位,可是等到王继恩回来的时候,接来的人并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

至于为何王继恩会去把赵光义接来呢?此事同样值得推敲研究,到底是事先就有安排,还是王继恩临时起意?在我看来,临时起意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对于当时的王继恩而言,不管他接来的是赵德芳还是赵光义,自己都是拥立的功臣,未来都会前途无量,他完全没有必要违抗宋皇后的懿旨,去接赵光义过来。

综合分析来看,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赵光义和王继恩之间早就串通好了,既然是早有准备,那么赵匡胤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和赵光义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明确了。

宋皇后虽然年仅24岁,不过她确实是一个聪明的人,当她看到王继恩接来的是赵光义,不仅没有生气,还迅速说了一句“我和孩子就交给你了,官家”,简单的一句话,不仅表明了自己支持赵光义当皇帝的决定,还巧妙将赵德昭和赵德芳也一并救了,赵光义当时没有什么理由大开杀戒,就乖乖将计就计,开始准备登基事宜。

那么是不是赵光义顺利登基之后,对待自己的侄子和皇嫂宋皇后,就会十分友好了呢?毕竟当时也没有谁和自己反抗,他没有理由做什么不义之举。

赵光义对待侄子以及弟弟的手段

现实总是残酷的,明明赵德昭、赵德芳以及赵廷美这些人,在赵光义登基的过程中,既没有反抗,也没有说过什么不支持的话语,可是在赵光义登基之后,居然一个也没有放过。

公元979年,也就是赵光义登基三年之后,他和赵德昭等人一起带兵去北伐幽州,结果遭到了契丹人的突袭,战乱之中,赵光义突然不知去向,大臣们手足无措,看到赵德昭之后,顿生一种想法,国不可一日无君,此刻拥立赵德昭为君王,带领大家继续北伐,才是王道。

正在大家商量得热火朝天之际,赵光义突然一瘸一拐回来了,原来一切只是虚惊一场,看着赵光义回来,拥立赵德昭一事自然就不了了之了,可是在赵光义心中,在有人告密之后,就一直耿耿于怀,想要找机会收拾赵德昭。

当后来北伐回到朝中,赵光义只字不提北伐之事,很长时间之后,赵德昭坐不住了,就去找赵光义商量赏赐北伐幽州过程中有功之臣的事情,谁曾想赵德昭一说出来,赵光义就说了一句“等你当上皇帝再赏赐也不迟”。

赵光义这句话可谓是杀人于无形之中,赵德昭听完之后,就明白赵光义的意思了,回到家中辗转反侧,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最终拔剑自刎而死,草草结束了自己生命。

自从赵德昭去世之后,剩下的人,似乎就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史书记载赵德芳年仅23岁便生病去世,也就是在赵德昭去世后三年左右的样子,至于赵德芳生得什么病,没有任何资料有所记载,还有到底是生病去世还是被赵光义杀害,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在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两人相继去世的中间阶段,赵廷美也惹上了 *** 烦。赵廷美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弟弟,在赵光义登基之后,封其为齐王,身兼开封府尹和中书令之职。

本来赵廷美的职位也算不错,可是当他听到赵光义说母亲留下的“兄终弟及”之“金匮之盟”后,赵廷美就经常去找赵光义,请求一睹真容,奈何赵光义不管赵廷美怎么请求,都不愿意拿出来。

至于赵光义为何不拿出来,一方面原因是本来就不存在“金匮之盟”,另外一个原因是,就算真的存在这个东西,他也不能拿出来啊,毕竟一旦拿出来,就证明了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确实存在,那么自己去世之后,不就得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廷美了,赵光义当然不愿意。

后来赵廷美一直想看一看,赵光义就采取了一定措施,先是忽悠赵廷美杀了南唐后主李煜,让赵廷美蒙受世人唾骂,产生对赵光义的不满情绪,后来赵光义借口说赵廷美密谋造反,就直接将其贬官去到房县。

经过杀害李煜蒙受唾骂之后,赵廷美在朝中的存在感严重降低,所以不管是他有没有真的密谋造反,都不会有过多人关注,甚至赵光义将其贬官去到房县之后,不久赵廷美就意外去世,也没有人关心其中原因,不得不说赵光义在整人方面的天赋,确实不一般啊。

赵光义怎么对待皇嫂宋皇后

宋皇后作为当初大力支持赵光义登基成为皇帝的人,原本应该是得到厚待的,可惜赵光义一样没有厚待她,甚至可以说赵光义对待宋皇后的方式,无情且足够残忍,为何这么说呢?

公元976年,赵光义登基成为皇帝,979年赵德昭去世,随后赵廷美去世,982年赵德芳去世,宋皇后是在995年去世的,算是四人当中活得比较久的一个了,可是比起其余三人的结局来看,宋皇后的结局也许更加凄凉。

宋皇后在赵光义登基之后的整整19年时间里,自己保持足够的低调,从来不敢多说一句话或者多做一些什么,就连赵德昭、赵廷美以及赵德芳去世的时候,宋皇后也只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不敢出面说一句话。

19年时间里,宋皇后就是在看着赵光义整人以及各种害怕恐惧的情绪中度过的,在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宋皇后年仅24岁,19年之后,她也才43岁,仅仅43岁就去世,宋皇后必然是饱受精神折磨才会去世那么早的。

不仅如此,在宋皇后去世之后,赵光义依旧没有停止对其的折磨和侮辱,原本按照正常程序来看,宋皇后是最有资格和赵匡胤合葬的,可是在宋皇后去世之后,赵光义把赵匡胤的第二个皇后王皇后的牌位移到太庙中,以此拒绝了宋皇后与赵匡胤合葬之事,还不让宋皇后入太庙。

跟一个死人搞这么多的事情出来,足以说明赵光义内心对宋皇后的不满之情,或者说是赵光义自己的狭隘思想导致他做出这样的事情,总而言之,就连死后都要这样为难,在活着的时候,赵光义会如何对待宋皇后,我们可想而知。

就是在赵光义的坚持下,宋皇后去世后场景凄惨,根本没有得到该有的待遇和尊重,一直到赵光义的儿子赵恒继位之后,才恢复了宋皇后的待遇,让其亲人得到厚待。

结语

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宋皇后年仅24岁,为了留下自己性命,宋皇后已经十分识抬举,拥立赵光义为皇帝,可是赵光义在成为皇帝之后,似乎已经将这一切抛之脑后,他不仅对待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够残忍,对待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也很残忍,对待赵匡胤的年轻妻子宋皇后,其手段就更加卑劣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 *** ,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1/610419.html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是如何对待年轻漂亮的皇嫂的?” 的相关文章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以为曹操不称帝是不敢,其实,曹操才是三国最聪明的男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曹操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狡猾和奸诈,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能力十分突出,政治才干远超众人的杰出人才。而关于曹操,关于三国,人们也始...

有哪些与王坦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王坦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王坦之(330年~375年),字文度,太原晋阳人。东晋名臣、书法家,东晋尚书令王述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与郗超齐名。投靠会稽王司马昱,出任从事中郎,迁大司马长史,袭封蓝田侯。迁侍中、左卫将军,联合谢安等人抗衡大司马桓温。桓温死...

刘理: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理: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延熙七年...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为什么会打赢官渡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两个原因,首先是运气,其次是袁绍助攻。先说运气,很多人,尤其是曹操的智囊团和粉丝会说曹操用兵如神,曹操知人善任等等。这些当然不假,但是袁绍真的在这些方面就不如曹操吗?那也不见得,曹操手下有荀彧郭嘉,袁绍手下还有沮授田丰,谁...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能从容退兵,减少损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势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分析了天下的大势,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当时刘备倾国之力东征孙吴,最终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五虎上将折伤...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对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恰好路过马超的封地,为啥马超不救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英雄好汉,便要提到一本名著了,没错,那就是《三国演义》。书中虽说在描述战争的情节占比很大,但也侧面描绘和突出了三国各路好汉的英雄形象,比如刘备、张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人物,他...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存贤是五代十国的后唐名将,为十三太保之十太保,为李克用家族效力四十多年,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李存贤是如何为后唐竭忠尽智的呢一,投靠黄巢王贤为河南道许州人,少时赶上黄巢之乱,因此在黄巢军路过许州时前往投...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