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为何对年羹尧痛下杀手:犯君威者虽亲必诛
年羹尧,清朝前期的政治、军事人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家族背景,在雍正朝初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将军,最终却落得自尽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那么,雍正帝为何不肯放过年羹尧,以至于要对其痛下杀手呢?
年羹尧出身于汉军镶白旗(后抬镶黄旗),祖籍安徽怀远,家族徙居辽东广宁卫。他自幼聪颖好学,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后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尧奉使朝鲜,归国后外放四川巡抚,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四川总督。在驱准保藏之役中立功,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五月入热河觐见康熙帝,升任川陕总督。
雍正帝即位后,年羹尧作为其亲信和大舅子(因年羹尧的妹妹嫁给了雍正帝,虽非正牌皇后,但地位显赫),再次入朝觐见,获封三等公,加太保。随后,他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指挥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将青海地区完全纳入清朝版图,晋爵一等公。此时,年羹尧的声望和权势达到了顶峰。
然而,随着年羹尧权势的增长,他的行为也日益跋扈。他依仗雍正帝的支持,把自己视为了西北王,给各地总督、巡抚的文件全部用“谕”,这是皇帝才能用的特权,这等于得罪了一大帮官员。此外,他还组建了自己的政治集团,选拔需要的官员,这被称为“年选”。吏部甚至无权罢免这些官员,御史们的弹劾也无可奈何。年羹尧的种种行为,无疑是对雍正帝权威的严重挑战。
更为严重的是,年羹尧还涉足了皇位争夺的较量。他比较支持三阿哥弘时,而雍正帝偏偏对此极为敏感。将来自己的儿子继位,年羹尧又拥有了拥戴之功,那就真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这一点,让雍正帝对年羹尧的忌惮和不满达到了顶点。
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不久降为闲散章京,看守杭州东门。九月被削夺一切官爵,押解进京,廷臣开列其大小罪状九十二款。最终,在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726年1月13日),年羹尧被赐自尽,终年四十七岁。
年羹尧的悲惨结局,无疑是对“犯君威者虽亲必诛”的更好诠释。他虽有军事才能,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 *** 。他没有搞懂自己的权力来源于谁,狐假虎威,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雍正帝之所以不肯放过年羹尧,是因为他触犯了皇帝的权威和逆鳞。在封建社会中,皇帝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任何挑战这一权威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年羹尧的悲剧,再次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