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为何名气不大?原因是什么?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8年1月10日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汉宣帝刘询治下的西汉,可以称得上是西汉最辉煌的时期。刘询的文治武功,显然也是比汉武帝更高的。为什么说刘询的文治武功比汉武帝更高呢?
一是刘询时期的西汉,对匈奴依然是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刘询也多次出兵攻击匈奴。不过,他显然更理性,更有分寸感。并没有穷兵黩武,也因此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那样,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很大的伤害。
二是刘询更加注重农业生产,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传统,加强了休养生息政策,让汉武帝时期,由于一味打仗而面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复苏,老百姓明显地比汉武帝时期更富裕,更安定。
三是刘询更加注重吏治建设。汉武帝时期也打击了不少官员,但是那种打击,更多的是凭借汉武帝个人的喜好。尤其是“巫蛊事件”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让汉武帝时期的官员人人自危,整个官场气氛十分怪异。刘询要理性很多,也比较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就算他对自己的太子不满意,他依然没有改换太子,造成折腾。
四是刘询深刻理解并正确实施“汉家制度”。“汉家制度”其实就是“王霸政治”。这种制度,实际上是汉武帝开始实施的。也就是皇帝既讲究王道,也讲究霸道,既要立德,也要立威。不过,汉武帝实施这一点的时候,实际上这种“王霸政治”还处在萌芽状态,同时对力道的控制也无法达到运用自如。而且汉武帝并没有提出这个概念,是刘询明确提出来的,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因为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实施的更好。
不过,实际上汉宣帝在历史上的名声,明显没有汉武帝高。汉武帝多次被后世称为最了不起的皇帝之一,而刘询的成就比汉武帝更了不起,却很少有人提及。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汉宣帝的政策大多是对汉武帝的修正。
汉宣帝做了不少事情,不过,他开创性的制度并不多。从上面的分析,其实我们已经看出来了,汉宣帝的政策,更多的是对汉武帝政策的一种修正。
也就是说,汉武帝提出了一些政策主张,但是他并没有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些政策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
比如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儒术讲究的德政和王道,在分封制的周朝初年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大统一时期的汉朝,显然并不是非常恰当。所以,汉武帝一面“独尊儒术”,一面又打击儒术,搞得手下也都很疑惑,不明白汉武帝究竟想干什么。而刘询总结出王霸结合的“汉家制度”,大臣们自然就一目了然了。因此“独尊儒术”就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并没有走向极端。
再比如“匈奴政策”,刘询并没有否则汉武帝打击匈奴的政策。不过也不是一味地打击,而是打抚结合,效果反而更好。
总之,刘询所做的,都是对汉武帝政策的修正。这种“修正”,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过,却也因为缺乏独创性,因此不被后世所注意。
二、汉宣帝时期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事情。
汉武帝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太大了。
包括前面所说的“独尊儒术”“远逐匈奴”,都触及到古代社会非常尖锐的问题,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汉武帝时期出现过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包括“巫蛊之祸”“子贵母死”等等。这些事情,并不是好事。但是,正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汉武帝也依靠这些,让他的名声变得很响亮。
汉宣帝时期却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也没有出现过什么恶事,而且他能做到善始善终,不像汉武帝晚年那样性情大变。不过,这样一来,他却反而没有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汉武帝以只做一件事而让人记忆深刻。
汉武帝几乎一生都在和匈奴死磕。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几乎不怎么管其他事情。汉武帝实际上是幸运的,因为“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给他带来了很大红利,他可以慢慢地消耗这些红利,把打匈奴这件事做好,做彻底,做得在历史上名声大噪。
汉宣帝不行。汉宣帝上台后,所面临的的一个国家,是被汉武帝搞得千疮百孔的国家,他必须要各方面都得修复调整。他必须要各方面都兼顾,如果只干一件事,可能西汉在他手里就亡了。但他什么事都在做,因为无法给后世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