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重农”、“重储”:长安城百万人口的粮仓

中国历史2天前30

重视粮食储备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古代先民一直十分重视粮食储备。

盛唐时期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考古勘测,唐长安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总周长36700米,面积达84.1平方公里。在中国历史中比较,唐长安城比任何一个王朝的都城都大,其人口规模自然也很可观,据史料记载,唐天宝年间京畿乡村的人口总数可多达150万。

这么多人口,他们的粮食供给从哪来?陕西西安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清理出的11座唐代粮仓就是粮食供给的一部分。

△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

这11座唐代粮仓性质上同属唐朝太仓遗址。太仓是唐代粮仓六种分类的一种,主要是都城储粮的大仓,向长安城百万人口供应粮食。

△粮仓位置

△考古专家对粮仓底部遗存进行取样

太仓是都城的大型粮仓,正仓设在地方各州县,由各州县官员管理,储存地方粮食,太仓其实就相当于长安城的正仓。

除了太仓外,唐朝粮仓还分为转运仓、军仓、常平仓、义仓。

转运仓通常设立在交通要道上,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粮食的临时中转、实现水路运输的转换以及粮食的短期储存。军仓,从其名即可知其用途,它是专门用来储存军用粮食的仓库,通常坐落在军事上的重要地点。常平仓在市场中扮演着稳定器的角色。当粮食丰收时,它会以公平的价格收购并储存粮食;而在粮食歉收时,它则会以正常的价格出售所储粮食,以此来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义仓则是在饥荒或灾荒时期发挥作用的仓库。它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粮食价格,并向受灾民众提供救济。

△“含嘉仓”铭文。图片来源:总台《探索·发现》节目

△含嘉仓与隋唐通济渠地理位置关系。图源:《隋唐洛阳含嘉仓城考古发掘报告》

含嘉仓是唐代更大、最重要的官仓,它的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外东北隅、东城之北,即老城北关一带。隋代初建时为含嘉城,与隋大业元年营建东都同时。含嘉城正式作为大型粮仓应始于唐初,唐代统治者吸取了隋代回洛仓建于城外,易被战乱切断城内粮食供应的深刻教训,选在宫城的旁侧修筑了大型粮仓,以备不时之需时可确保城内粮食供给无忧。

△含嘉仓出土的碳化粟米

△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

唐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粮食储备制度管理体系,其中转运仓、太仓由中央直接管理监督,司农寺主其事,出纳粮食要通过御史台和监门卫。为确保管理制度的实施,唐代还建立了相应的监察体系。

在接收粮食的过程中,太仓必须采取“扬掷”的方式来剔除其中的杂质,并且依据既定的损耗标准,要求交粮的州县进行补足。这一流程需经过严格的核查确认,随后,在司农寺、太仓署的官员以及来自各地的押粮吏的共同监督下,粮食才会被允许入仓。而当粮食出仓时,为防范盗窃或私吞行为,官员们需凭借契符来验证自己的身份。

总的来说,唐代的粮仓管理体系复杂而严密,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多个层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天下粮仓》看清代粮仓管理

说到粮仓的管理,笔者联想到一部2002年当时很火的电视剧《天下粮仓》,这部电视剧说的是乾隆元年关于粮仓的故事。

△《天下粮仓》剧照

剧中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筷子浮起,人头落地”的剧情,也就是说筷子不能在赈灾的粥里立起,说明粥太稀,米太少,这是要掉脑袋的。包括“耕牛跪田”“阴兵借粮”的惊天奇案,主要讲的是乾隆初年发生的粮食危机以及涉及到的粮仓管理出现的贪腐问题,让笔者更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民以食为天”。

其实清代对于负责管理粮仓的官员管理十分严格。康熙四十二年确定“州县仓谷霉烂者革职留任,限一年赔完复职;逾年不完,解任;三年外不完,定罪,著落家产追赔。”

韩信与“搜粟都尉”

那么同样在唐代,也有专门负责粮食的官员。比如说“搜粟都尉”,在唐代已非司农寺官员,回归了此职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解决灾后关中的缺粮而设。

这里会有读者有疑问,因为搜粟都尉一般被认为是西汉武帝时置,属大司农,职掌农耕及屯田事宜,之后即废置不行,但是在唐代石刻史料中发现搜粟都尉一职亦有使用。

“搜粟都尉”这些与粮食有关的官职设置,反映了秦汉隋唐时期粟谷的重要性。

△《楚汉传奇》剧照

而且西汉著名的历史人物,有着“汉初三杰”之称的韩信就当过搜粟都尉,当时主要负责掌管生产军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滕公奇其(韩信)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历代粮食管理者的称谓及职能

后稷为上古粮食管理之祖。因为后稷之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放粮救饥,赐百姓种子。那么秦汉时期,治粟内史(大司农)统管全国粮食,为朝中九卿之一。隋朝由民部尚书接管此职。唐朝则由户部尚书掌管钱粮,为正三品高官。此后历代多沿袭此制,户部尚书或侍郎成为粮食管理核心。明朝官员名称多变,最终恢复为户部侍郎,职权依旧。清朝则称尚书,亦称司农,继续承担此重任。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粮仓变迁 》河北日报

《中华原风景:黍粟文明的历史脉动》澎湃新闻

《唐代搜粟都尉考》作者王庆卫

《文化 | 古代的粮食政策法规》齐鲁网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运河之上看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大河网

《盛唐时期长安城几乎百万人口,供粮怎么解决?》国家人文历史

《说不尽的唐长安》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袁立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12/612338.html

““重农”、“重储”:长安城百万人口的粮仓” 的相关文章

唐隆政变李隆基上位之后 李隆基为何还要杀上官婉儿

唐隆政变李隆基上位之后 李隆基为何还要杀上官婉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为何执意要杀死上官婉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前言唐隆政变中,李隆基铲除弄权的韦后一党,同时也终结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一千三百多年后,陕西咸阳洪渎塬挖出上官婉儿墓,历史与现实直接产生关联。而细细品读墓志之后,我们会发现有诸多令人震惊...

有哪些与胡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王济:西晋外戚大臣,文词俊茂,生活奢侈

王济:西晋外戚大臣,文词俊茂,生活奢侈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人。西晋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孙子,司徒王浑第二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庄...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高颎是隋朝第一能臣,他不仅能征善战,帮助隋文帝统一了天下。而且他在国家政务上很有能力,善于举荐人才。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宠信,然而他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最终落得含冤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高颎出身于...

历史上的宋慈是什么样的?他有哪些本事

历史上的宋慈是什么样的?他有哪些本事

说到宋慈,一般人对他的认识大都来自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一身正气、耿直不阿、威风凛凛的宋慈形象深入人心。他断狱如神,破案无数,常常把“人命大如天”挂在嘴上,让罪犯无处遁形,是一个安民济世的父母官。宋慈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不但是个...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258年),字奉宗,汝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祗早年受费祎的赏拔,董允死后担任侍中,逐渐成为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权力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中原,假意与宦官黄皓交好,导致黄皓开始...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