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4)100

李泌是中唐史上突出的人物,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李泌,出身赵郡李氏,隋唐时期世家大族有“五姓七家”的说法,包括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隋唐的政治也掌控在这些世家大族手中,他们相互联姻,互相扶助,是当时社会上很重要的一股政治势力。赵郡李氏优良的门风,严谨的家学,为李泌的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是远近闻名的神童,而最著名的还是唐玄宗李隆基召见李泌时发生的事情,才使得李泌神童之名天下皆知。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李泌(时年7岁)因机遇巧合,受到了玄宗的召见。他入宫时,玄宗让正与自己下棋的燕国公张说试试李泌的能力。张说请李泌赋“方圆动静”,李泌很快说:“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张悦便说:“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立即回答说:“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张说听后,祝贺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非常高兴,赐李泌束帛,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除此之外,当时朝中的很多大臣都非常喜欢李泌这个“神童”,像张九龄、张说等等。在电视剧中李泌和张小敬初次见面的对话就是说的玄宗和张说下棋时候的故事。

勘危定乱,四朝元老

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学,擅长研究《易经》。他经常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仰慕神仙不死之术。天宝(742年-756年)年间,隐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献上《复明堂九鼎议》,玄宗想起李泌的“早惠”,于是召他入朝讲授《老子》。因其讲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李亨待李泌极为优厚。而《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在天宝三载,李泌当时就是和太子李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替太子掌控靖安司,才有了后来故事的发生。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李泌后来受到杨国忠、安禄山的排挤,于是干脆远离朝堂,入山归隐。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即位后,派人四处寻找李泌,询问李泌剿贼的战略,李泌断定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没有宗旨的乌合之众,目的只在抢劫。因此,他拟定战略,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隔断盗魁四将,不敢南移一步。又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让叛军能通关中,使他们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而唐军常以逸待劳,剪除其弱卒。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与朔方军共同平叛。并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以攻取范阳。叛军失去根据地,必将身死于河南诸将之手。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泌时而出世,时而归隐,历仕唐朝的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德宗时官至宰相。而他在其他几朝中参与宫室大计,运筹帷幄,虽没有宰相的头衔,却也在实实在在的行使宰相的职能。官场的起起伏伏中能够立足并以非易事,李泌居然能在四朝中发挥宰相的中流砥柱作用,而且是在中晚唐的乱世中,可见其才能非同一般。而且,李泌文能做翰林学士,教太子读书;武能献计剿贼,讨伐叛乱;被忌害贬到地方做官,也能卓有政绩,可谓是全才。

出世入世,潇洒自如

从7岁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到68岁病逝于宰相之位,李泌的一生中,起起伏伏历仕四朝天子,最终却能够寿终正寝,可谓出世入世,潇洒自如。为在矛盾极为尖锐的朝廷斗争中求得自保,李泌在为国出力的同时,又竭力与权力中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为肃宗献计时,坚决要以白衣人的身份为国效力,以此向皇帝身边的当权者表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以避免卷进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李泌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潇洒飘逸,因为他自小就精通黄老之术,而且又善于研究《易经》,很懂得进退之道。

以谦退的态度处世,是道家和儒家所共同提倡的。《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老子》六十七章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四十四章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李泌对道家思想深得其精髓。《新唐书·李泌传》记载:德宗要授予他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的头衔,而李泌坚决要求去掉“大”字,只要“学士”头衔。后来被授予“大学士”头衔的人也多引李泌为例,不敢称“大”。在金钱方面,李泌更是如此。不争权夺利,心中只有国家和百姓,完成自己的使命就退隐,这正是李泌值得称赞的地方。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博涉经史,才华横溢

李泌除了在仕途上的成就之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根据史载,李泌“尤工于诗”,七岁时便能作文章。诗人梁肃称其“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李泌与当时很多诗人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诗人顾况就曾拜李泌为师。除文学创作外,李泌在学术上也很有造诣。他对《周易》、《老子》颇有研究,玄宗曾召他进宫进授《老子》,晚年又参与编修国史。而且李泌也很擅长书法,明人陶宗仪所撰《书史会要》称其“书体放逸”。

《长安十二时辰》中发生的故事只是李泌年轻时候一段很小的经历,但是已经足够精彩了。无怪乎在真正的历史当中,李泌的一生更是传奇,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而又懂得谦退处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善于运用黄老拨乱反正之道的作为,实在是令人心向往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1141.html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的相关文章

吕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事情?

吕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事情?

吕雉汉高帝刘邦之皇后,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xu)。娥:美丽的姿态,美丽的女子;姁:喜悦自得,和悦温和。这个字取得实在很美妙,美丽温和的女子。可是后世往往一提起吕后,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一幅可怕的场景...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 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 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你真的了解明明四子朱棣更有能力,为何朱元璋非要传位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想,他应该也挺疑惑的,太子朱标去世后,剩下的那些兄弟哪个能力比他强?结果老爸朱元璋硬是隔代传位,扶持15岁的孙子朱允炆继位,这让骄傲的朱棣如何能心服口服?太子朱标13岁...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朱棣当年想造反,其实他的心中是十分犹豫的。犹豫的原因,是因为害怕造反无法成功。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从古至今,藩王造反的不少,但获得成功的则寥寥可数。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藩王在用一个小小的...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 迎接二圣是真正的原因吗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 迎接二圣是真正的原因吗

还不知道:岳飞被宋高宗杀害,真是因为他要“迎回二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岳飞是宋朝抗金的英雄,他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的忠诚,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他不畏权势,以身殉国,被世人敬仰。然而,岳飞虽然与金国征战多年,但他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荣耀,反而被宋高宗处死。后世史家在对...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商鞅最后受车裂之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国的崛起归功于“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将自己的法家思想贯彻到了治国之道上,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商鞅是秦国的大功臣,但为什么最终他却落得车裂的下场呢?首先...

曹操如此聪明绝顶却在13夭折了 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

曹操如此聪明绝顶却在13夭折了 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

对绝顶聪明的曹冲,为何13岁便早夭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是曹操生命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曹操一扫北方,整合了各路诸侯,以天子的名字发号施令,当真是意气风发,光彩夺目。而在此之后,曹操却灰头土脸,只能蜗居在北方,失去了继续南下,完全结束诸侯割据局面的锐...

关羽被杀的地方是在马超封地 刘备为什么是问责义子刘封

关羽被杀的地方是在马超封地 刘备为什么是问责义子刘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和马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死在马超封地,为何刘备不追究他的责任,唯独问责义子刘封?话说关羽在民间形象已然神话,不仅是忠义的化身,而且还是武财神,因此做生意的,跑江湖的多拜关公,在《三国演义》中,关公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