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手段有多厉害?

历史文化9年前 (2015-05-26)102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明朝第五代皇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关于朱瞻基出生,《明史》有这样的记载:

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朱瞻基是妥妥的“皇二代”。自小被当做“好圣孙”,受到永乐皇帝朱棣的喜爱,加上祖母徐氏(永乐帝的皇后、开国元勋徐达的长女)临死前对朱棣的嘱咐:“这个孙儿器量远大,请你好好照看他。”更是明确地确定了朱瞻基日后继承大统的政治地位。

由于朱棣的悉心教导和耳提面命,朝中重臣的培育和辅导,加上他自身天资聪颖,使朱瞻基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水平和政治胆识都在不断地提高。27岁时,朱瞻基正式登上皇位。

朱瞻基能文能武,在文治武功方面毫不逊色朱元璋和朱棣,在有明一朝,算起来他是一个非常成功且非常出色的皇帝,由于他的勤勉和善察,最终开启了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由于朱瞻基在一项政治制度上走了一步险棋,差点就毁了祖上基业。那么,朱瞻基究竟干了什么,这背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要想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先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手段有多厉害?

朱瞻基被爷爷钦定为隔代继承人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很明显,这是一首赞美朱元璋的诗。朱元璋是2000多年封建王朝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皇帝。朱元璋属于典型的草根逆袭,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到出家当和尚,到路边乞讨,再到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直至在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推翻元朝统治,最终统一全国。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一路走来,朱元璋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头脑,穿上龙袍、坐上龙椅。

由于3年的流浪生活,让朱元璋深切感受到底层老百姓的疾苦,此后,通过一系列的惠农措施,让百姓休养生息,并严惩了大量的贪官污吏,明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朱元璋开启了有明一朝之一个盛世局面:洪武之治。

也许是一脉相承,有明一朝的气象,让大明江山始终基业稳固,岿然屹立。朱元璋之后,在经历了短暂的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帝)之后,朱棣顺利夺取了侄子的皇位。而燕王朱棣,也并非凡人。

早前,在朱元璋性命垂危之际,由于有很多大臣的谏言,这让他决定将皇位留给长房这一脉,而后来被定为皇太孙的朱允炆也开始接手了日常的政务,很明显朱允炆成了朱元璋的接班人。此时远在边境的燕王朱棣听闻了这件事情以后,表示非常的遗憾,他觉得可能自己这一辈子只能是个藩王了,没有机会与皇位更加的近一步。

但随着朱允炆“削藩”这波骚操作之后,彻底激怒了这帮藩王叔叔,他们联合起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最终将大明江山收入囊中。而建文帝朱允炆,仅仅只做了4年皇帝。

其实朱棣的雄才大略,朱元璋非常清楚,但当时却出于“爱屋及乌”的想法,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他还是选了他的儿子朱允炆当了皇帝。而朱棣这一招儿,无疑狠狠地打了朱元璋的脸。

事实证明,朱棣虽然夺了大明江山,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刚柔并济,游刃有余。

对于朱棣而言,皇孙朱瞻基的降临,其意义不亚于他夺取大明江山。而且朱瞻基更是被他直接选定为皇太孙。朱瞻基是一代帝王,这是后来发生的事,难道朱棣有“未卜先知”的法力,必须要选朱瞻基当皇帝吗?当然不是。

老子英雄儿好汉,朱瞻基究竟有多厉害

孙子降临,朱棣为何这般兴奋,除了有“隔代亲”外,就如文章开头所述,朱棣梦到了已故父亲大人的谆谆教导。

正当朱棣梦醒时分,下人来报说世子妃生下了一个小世子,这让朱棣想起了梦中的话,于是赶紧去看这位孙子。而且在朱棣看他时,刚出生的朱瞻基便会对他笑,朱棣对这个孙子特别喜爱。不仅亲自为他找老师,还带着他行军打仗,并且让他到农村体验生活。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手段有多厉害?

永乐九年(1411年),13岁的朱瞻基就被册立为皇太孙,这是历史上之一个父亲没有被册立为太子,孙子却被册立为皇太孙的特例。

问题来了,朱棣都立了皇太孙,为何还迟迟不立皇太子?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在其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助阵下,成功打败了侄子朱允炆。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朱高炽始终留在北平,文武百官和一些藩王接连奏请朱棣早立太子,而朱棣的答复却是:长子朱高炽“智识未广,德业未进”(《明太宗实录》)。

但登上皇位之后的朱棣却没有立马选定接班人,在这件事上,他一直犹豫不决。我们知道,朱高炽是朱元璋册封的燕王世子,如果不能被册立为太子,处境将何其尴尬、难堪?朱高炽此时内心的郁闷、痛苦可想而知。

而朝中的大臣则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想要拥立身为嫡子的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而另一派则拥立战功累累的朱高煦。

登上皇位立太子,是很多新帝做的之一件事,但朱棣为何在太子人选上迟迟举棋不定呢?相比较而言,朱棣更喜欢第二子朱高煦。朱高煦骁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在危急时刻及时出现,救朱棣脱险,朱棣深受感动,有一次竟然开出了空头支票,“勉之,世子多疾,如得天下,以若为嗣”(《国榷》)。

但事有反转,在金忠、谢缙、黄淮、尹昌隆等人的反复劝谏下,朱棣终于下定决心册立朱高炽为太子。

《明史·谢缙传》记载:

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意思是,谢缙对朱棣说:”皇长子(朱高炽)仁孝,天下归心”,朱棣听后不置可否,谢缙又磕头道:“好圣孙”。这是指明宣宗朱瞻基,朱棣听后终于点头答应。永乐二年,朱棣册封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皇太子。

而朱棣依旧从各方面培养着皇孙朱瞻基,他出访的时候会带上他,然后教他如何为百姓谋福、如何获取民心、如何做一个好皇帝等等,这种待遇跟当年朱元璋为太子朱标所做的一切如出一辙。不难看出,朱高炽的皇位,还是因为儿子的功劳才到手的,否则帝王之位花落谁家,还真不一定。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不久太子朱高炽即位,此时朱高炽46岁,他已小心翼翼地当了20年太子。朱高炽在位期间是一位仁厚的君王,他不仅对功臣封赏、对兄弟也很好,甚至为之前的旧臣 *** 昭雪。然而因为身体疾病,他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就驾崩了。 朱高炽死后,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

从公元1424年到1425年,不到一年的时间,明朝换了3位皇帝。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极不寻常的,就连周边的邻国在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的惊讶,毕竟这不是一般情况下会发生的事情。

朱瞻基的一个做法,为宦官专权埋下伏笔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手段有多厉害?

朱高炽死后,为朱瞻基留下几位堪当大任的老臣,如“三杨”,骞义,夏原吉,武有张辅,于谦,周忧等人。

继位后的朱瞻基整顿军务,防范汉王的谋反,汉王朱高煦凭着自己在靖难中的功劳,根本不把这个侄儿放在眼里。在朱瞻基即位后,他打起“清君侧”的旗号公然发起叛乱。朱瞻基亲自征战让朱高煦不战而降,朱瞻基又接受大臣杨荣的建议,修书一封让朱高燧自动交出三卫兵马,近半个世纪的削藩就这样迎刃而解。朱瞻基削了二个叔叔的藩位,并他们囚禁起来。

后由于朱高煦在朱瞻基来看望自己的时候让他摔跤,导致他龙颜大怒,于是朱高煦被诛杀,不久朱高煦的这一脉也被诛杀殆尽。其他藩王为了自保,纷纷交出兵权,这让朱瞻基的权力更加的稳固。

为了边境安宁,朱瞻基亲自征战胡人,当敌人望见皇帝的黄龙旗,知道皇帝亲征时,吓得他们退避三舍,明宣宗大获全胜。

明宣宗还曾开办“扫黄”运动,娼妓的兴昌,虽然和大明的繁华有关,但是朱瞻基深知其中的毒害,下令关闭民间的妓院,让大明江山一扫污浊之风,得到老百姓的一致拥护。

漏下十二刻,从四骑至士奇宅。士奇仓皇出迎,顿首曰:“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自轻”?上曰:“朕欲与卿一言,故来耳。”

自古殿上君王堂下臣,朱瞻基除了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采取了有效措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在君臣关系处理上也并非一家之言。上面这段话是说,当皇帝的想和臣子聊聊天,便半夜三更就来到了大臣家,这应该是历史上之一个皇帝亲自到大臣家秉烛夜谈的特例吧。

盛世之下必有隐忧,“仁宣之治”的背后,也暗流涌动。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虽然加强了君权,却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一身;明成祖朱棣设立了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一开始地位较低,无实权。内阁的官员也由官职较低的官员担任;明宣宗朱瞻基时期,不仅内阁成员的官阶不断提高,而且还赋予了内阁新的权利——“票拟”权。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就是在奏章呈送给皇帝批示之前,先由内阁拟出供皇帝参考的处理意见,用墨笔写在小票上,贴在各份奏章的前面,一起呈送给皇帝。皇帝或者皇帝授权的司礼监太监用红笔批出(即';批红”),再转回内阁发给六部执行。

为了制约内阁权力,朱瞻基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司礼监”结构的政治体制,并用宦官集团牵制内阁权臣,以实现政治平衡,加强君权。

不妨再对比一下,洪武时期,朱元璋禁止宦官识字,永乐时期,朱棣选了一些教官来教部分宦官读书识字,但规模不大,也没有形成定制。到了朱瞻基执政时,则专门设立了内书堂,调内阁大学士陈山和翰林院官员专任教职,教一些年龄十岁左右的小宦官习字,成为定制。如此一来,明朝宦官的权力就这样慢慢地成长了起来。

老子英雄儿好汉,由于明宣宗朱瞻基有很强的执政能力,也能勤勉治国,加上知人善任,得到“三杨”等贤臣的辅佐,所以在政治斗争与平衡中可以做到驾驭自如,各方关系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内阁——司礼监这种政治体制倒可以高效地运转。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手段有多厉害?

可是,朱瞻基以后,明朝继任的几个皇帝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如明英宗这些没有手腕的皇帝就很难平衡个中关系,“土木堡之变”明朝差点毁灭在宦官王振手上。再如,明武宗喜欢吃喝玩乐,专门兴建豹房以供自己玩乐;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45年,痴迷炼丹升仙,长生不老术,竟长达25年不上朝;明神宗万历皇帝,宠溺郑贵妃,加上立太子风波,更是躲进深宫,30年不理朝政;明熹宗天启皇帝更不必说,他一生更爱做木工,被称为“木匠皇帝”,只能算是玩物丧志……你让这些皇帝去跟强大的宦官集团抗衡,胜算能有几成?可见,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就不可避免了。

“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朱瞻基为君10年,虽然是一位治国明主、治世能人,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盛世“仁宣之治”,但其培植宦官亲信,却间接导致了大明的灭亡。也许朱瞻基到死都不会想到,自己在政治、军事上开创的制度和政策,迎来的“仁宣之治”,却会被后面那么多的“不务正业”的不肖子孙“念歪经”了。

有人说,明朝的灭亡朱瞻基要负全责,对此你认同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1422.html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手段有多厉害?” 的相关文章

古代太子被废之后 他们的下场都很惨吗

古代太子被废之后 他们的下场都很惨吗

还不了解:古代太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子被废掉都结局凄凉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变化无常,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发生意外,连皇帝也不能。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皇帝突然发生意外,自然是立刻就需要人来继承皇统的,否则将朝纲大乱。而“太子”便是...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在三国这段历史里,赵云应该是人气最高的人物,因此在很多流传的故事和评书评话中,赵云上升为老四,刘关张呼赵云为“四弟”,那么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这一称呼确实一点也不过分,用刘备的话就是:子龙从我于患难,岂是富贵所能动摇?赵云不仅是在刘备患难时追随的,更是...

在文化方面,周公旦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文化方面,周公旦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

苏小妹的才华到底有多高?民间有哪些与她相关的美丽传说?

苏小妹的才华到底有多高?民间有哪些与她相关的美丽传说?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野史记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久负盛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唐宋八大家,文学造诣极高,深受后世景仰。在这八大家中,其中有三位就出自一家,而且是亲父子,那就是苏洵、苏轼和苏...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659年-746年),字可大,唐朝宰相、书法家,三国时魏国太傅钟繇第17代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绍京最初因擅长书法而入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皆其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后随唐玄宗取得帝位,官至中书令...

三国时期于禁的真实实力怎么样?他的表现怎么样?

三国时期于禁的真实实力怎么样?他的表现怎么样?

于禁 ,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于禁智勇双全,带兵打仗很厉害,尤其善于治军,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说是帅才。本文只讨论演义。宛城之战,曹操被张绣打的惨败,所有的部队都溃不成军,只有于禁的军队没有乱,于禁带着部下,镇压了趁乱抢劫的青州兵,并扎稳...

盘点:中国历史上3位最终下落成谜的皇帝

盘点:中国历史上3位最终下落成谜的皇帝

有数据统计,中国古代总计产生过400多位皇帝,其中绝大多数人的下落都有明确的记载,仅有3位皇帝的下落成谜,宛若“人间蒸发”一般。他们分别是:闽帝王延政,是闽太祖王审知第十三子,闽帝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闽康宗王延羲的弟弟,初任都教练使,后被任命为建州刺史。王延羲在位时骄淫暴虐、猜忌宗族,王延政上书劝...

古代妃子来月事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古代妃子来月事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古代妃子来月事的话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如若碰上不舒服,也可喝中药调理,喝红糖水止痛。在古代的话,就很不方便了,至少这个各式各样的方便简洁的卫生巾就完全没有,相当难受。古代封建王朝中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要雨露均沾的话,估计有一些妃嫔有时得好几年才能等到一次。如果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