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0)111

还不知道:如果刘备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他能灭了东吴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趣谈答案:刘备70万大军即便取得了胜利,也绝对不可以灭掉东吴,也没有办法灭掉东吴。

刘备的小心思

简单来讲,刘备突然之间率领着70万的大军进攻东吴,并且发动了夷陵战役,最开始的时候绝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事实上一个帝王也绝对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兄弟情义而把无数的平民百姓往火坑里面推。

这个时候刘备其实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这个小心思就是荆州。换句话来说,刘备最开始从率领军队行军作战到最终战役失败的最主要的一点:

只是为了荆州。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为什么呢?因为刘备已经明白了,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把荆州纳入自己的腹中,那么之前所做的努力通通都报废了。更要命的是荆州一旦丢失,川蜀之地想要进攻曹魏就只有一条路可走,而那条路就是祁山。

我们从后期的时候,诸葛亮每一次行军打仗都脑瓜子疼,并且一个劲的拍着桌子说:如果荆州没有丢失多么好啊,如果荆州没有丢失多么好,就足以看到荆州的丢失,对于川蜀的打击是致命的。

换句话来说,自己的二弟好,三弟也好,死了也就死了,人死不能复活这一点谁都懂。这个时候刘备已经不在意自己的二弟三弟了,也不在意自己的行军打仗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把镜荆州抢过来,这是刘备唯一的信念。

诸葛亮的小心思

我们经常说诸葛亮神出鬼没,而且诸葛亮非常的有才能。既然非常有才能,难道猜不透刘备这样的心思,猜不透刘备这样的想法吗?

当然能够猜得透,诸葛亮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甚至诸葛亮一而再的表示希望刘备千万要冷静冷静再冷静,这个时候万万不能义气用事。

尽管诸葛亮对于东吴也非常不待见,尽管诸葛亮对于东吴也非常的有意见,但是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明白:如果随便的发动战争,如果随便的把自己的军队派出去,极有可能一去不复返,因为进攻方远比防守方吃力得多。

所以历史再现的话就不难发现:诸葛亮一直在劝刘备千万不要发兵,千万不要发兵,但是刘备非是不听。在刘备的思想当中,自己有很多军队,自己的军队很听自己的话,既然听自己的话,一脚踹过去了结东吴也就算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开始不被重用。换句话来说,诸葛亮这个时候已经被刘备踢出了政治圈子,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没有了当初三顾茅庐时的纯真,更多的是利益较量。

既然诸葛亮不愿意跟自己一起去把荆州打下来,既然诸葛亮一直在阻挠自己,就让他坐镇大后方吧,反正自己离开了这边也得有人守着。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东吴一个头两个大

这个时候最头疼的就是东吴了,因为东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就只是抢荆州这一片地方,到头来竟然把刘备的哥俩都给灭了口。

原本的桃园三结义,竟然眨眼之间就只剩下刘备这个孤家寡人了,其实东吴真的想仰天长叹说一句:宝宝心里苦呀。

按理来说荆州原本就是东吴的,无非就是刘备借过去了,但是借过去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你借过去一直不还是咋回事儿,不但不还还把关羽派过来了。

当然东吴把荆州借给刘备,其实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说法,简单来讲,东吴如果想要把荆州下来很可很简单:只需要不计成本的把自己的士兵通通派上去拼个你死我活,肯定能够拿得下来,因为当时的情况下,东吴的军队要比刘备的军队实力高很多。

但是东吴没有这样做,因为当时刘备打了很多的感情牌,东吴也觉得如果这个时候两个军队直接打仗的话很不好,所以他们就一退再退,一直到无路可走。

终于,他们趁着关羽进攻曹魏的时候,把荆州给捞了回来,可是拿回来之后才发现关羽竟然让自己给整死了。

紧随其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孙权瞬间都快哭了,发生了这件事情就是张飞也死了。谁杀死的张飞呢?路人甲和路人乙。路人甲和路人乙在哪呢?拿着张飞的人头跑到了东吴。

好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东吴伸长了脖子,洗净了脑袋,等着这一刀吧。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曹魏吃着瓜子喝着可乐,搬着小板凳正在观战

整个夷陵战役最开心的就是曹魏,可以说如果当时的实际情况允许的话,曹魏的大将军们都恨不得一人搬个小板凳,看看东吴和蜀汉是怎样行军作战的。

因为在曹魏的思想当中,东吴打败了刘备,那么东吴的势力会大损,刘备的势力也会大损。无论两个军队谁赢谁输,两方面的势力都会大损,这个时候曹魏只需要盯紧一块肉,一口咬下去咬一个满嘴流油。

所以当时曹魏的政治集团听说东吴和蜀汉打起来了,开心的不得了,甚至都想要放假三天庆祝一下。

大家也知道,这场战役最终以川蜀军团全军覆没告一段落。刘备一来受到了重大打击,二来也没了心气儿,慢慢的也死掉了。

这个时候的曹丕二话没说就率领军队准备围攻川蜀,要不是诸葛亮及时的从悲痛中缓过神来,通过自己的调度,再加上司马懿没有受到重用,才及时的阻挡了这次危机。

历史启示录

70万大军纯属扯淡,真实情况下,刘备率领的军队能够有7万就算谢天谢地了。

根据历史记载,刘备可以调动的集团军一共在10万到13万左右,而这10万到13万并不可以倾巢而出,如果全都出来了,那曹魏啥都不管,直接一口把蜀汉吃掉就可以了。

而我们根据军事对等原则就不难看出,刘备必须得拿出一半及以上的军力来镇守大本营,以防发生不测,所以当时刘备是能够统帅的最多军力绝对不会超过7万。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也就是说单纯的凭借7万部队来把东吴给灭了口,根本不可能,当时刘备剑锋所指指的就是他所希望的,也就是通过这次战争把荆州在一次抢回来罢了。

但是没有想到火烧700里连营,最终自己的兵丁们全都不明不白的死掉了。

哦,顺便再说最后一点,这一点也比较重要:刘备所率领的军队是整个川属精锐的精锐,换句话来说,这是一支精锐部队而不是杂牌军,这样的一支部队死掉对于川蜀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5/2180.html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的相关文章

卢谌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卢谌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卢谌(284年~351年),字子谅,范阳涿人。晋朝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范阳卢氏。清敏有才思,初任太尉掾。永嘉之乱后,随父投奔姨父并州刺史刘琨,途中为汉赵刘粲所掳。辗转来到并州,拜司空从事中郎。并州...

刘永: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禅为何逐渐疏远他?

刘永: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禅为何逐渐疏远他?

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咸熙元年(264年),蜀汉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奉车都尉,...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单挑吕布,究竟谁能获胜?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各国战乱纷起。群雄以天地为釜,兵刃为柴,血泪并煎其中。这样的时势也同样造就了一大批的英雄豪杰。 有人在动荡时局中只求安身立命,但是却有的人后在这样的纷杂局势中创下雄图霸业。三国...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把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他能彻底解决内忧外患,实现复兴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一路上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其展现出来的魄力和眼光,是很多人都无法匹及的,而提到大明朝的覆灭,也会有不少人十分心疼崇祯皇帝,但是也有不少人说,如果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的话...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还不知道:飞将军的后人李陵,为什么站在了汉朝的对立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陵所在的李家世代为将,祖上是秦国名将李信,他的爷爷也是汉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陵无论脾气,或者心性,简直就是李广的克隆版。李广射箭天下无双,李陵亦是射箭高手,这是其一。李广浑身是胆,天不...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继承父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家世在西陵,卒被征命,忧谗畏讥,于是归顺晋朝。晋武帝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