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4)97

对诸葛亮带着诸葛均,为什么诸葛瑾不带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是史书没有明载两人是否同父异母兄弟。从《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来看,两人同父异母的可能性比较高。

诸葛瑾传转引吴书记载:“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这就是说,诸葛瑾有生母,还有个继母。而《诸葛亮传》又记载说“亮早孤”,孤在古代多数是指父亲去世,而不是父母都不在。这就是说,诸葛亮的父亲去世是比较早的。

诸葛瑾生于174年,而诸葛亮生于181年,两人只相差七岁,但是因为黄巾起义和之后的董卓之乱,天下纷纷,两个人的经历很不一样。诸葛瑾传记载,他“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按照当时的习惯,应该是在他十五到二十岁之间在京师游学过一段时间。

东汉都城在洛阳,也就是说当时的京师。但这必须要在董卓之乱之前,而且必须是在洛阳秩序还比较稳定的时期。因为董卓在劫持汉献帝迁都长安的时候,洛阳就被焚毁了。而汉献帝被迫迁都长安是在190年,这时候诸葛瑾只有16岁,即使按虚岁算,也只有十七岁。

他母亲去世之后,他回家居丧。居丧一般为期三年,他又侍奉过一段时间的继母。这都是在他老家琅琊阳都,也就是现在的临沂境内。但诸葛亮随诸葛玄前往豫章,是在曹操进攻陶谦导致山东局势混乱的时候,也就是193年。这时候诸葛亮12岁,诸葛瑾已经虚岁二十岁了。

更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的是,诸葛瑾和诸葛亮早期似乎关系很淡漠。诸葛瑾在汉末避乱徙居江东的时候,并没有带当时尚在幼年的弟弟诸葛亮和诸葛均,而是他一个人孤身前往的。现在基本上都认为他避居江东是在200年,那就意味着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前往豫章上任的时候,诸葛瑾留在了琅琊老家。这也不太符合常理。所以,他徙居江东可能是在诸葛亮随诸葛玄前往豫章之前。

诸葛玄在豫章站不住脚,只好前往荆州投靠刘表。荆州当时的治所在襄阳,所以诸葛玄197年死后,诸葛亮就带着弟弟诸葛均住在卧龙岗。这时候,诸葛亮按虚岁算,也才只有十七岁,但他是带着诸葛均一起避难,一起生活的,并没有把诸葛均留下。这似乎可以说明,他和诸葛均的关系要比他和诸葛瑾的关系更亲密。

诸葛亮三岁的时候,母亲章氏去世,这是184年的事,父亲诸葛珪去世是在诸葛亮12岁的时候,也就是193年。如果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那么章氏去世的时候,诸葛瑾也才只有虚岁十一岁。而吴书将诸葛瑾“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系于“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之后,总不可能在他还不到十岁的时候,他就去了洛阳游学。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所以,我认为诸葛瑾徙居江东应该是在193年诸葛珪去世之后,当时中原已经大乱的情况下,而诸葛瑾已经虚岁二十岁,具备了单独行动的能力,所以他自己单独行动,去了江东,而诸葛亮和诸葛均则跟着诸葛玄到豫章去上任。此外,在东汉中后期,游学京师往往是为了寻找出仕的机会,并不只是单纯的为了学习。如果他当时已经具备出仕的能力和资格,那么应该跟着要前往豫章出任太守的诸葛玄一起去才更符合常理。

当然,也可能会有人认为,诸葛亮随诸葛玄前往豫章,而诸葛瑾独自留在琅琊,也可能是因为诸葛玄无子,诸葛亮出嗣诸葛玄,所以才跟着诸葛玄一起前往豫章,就像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一样。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为什么又要带着诸葛均呢,而不把诸葛均留下和诸葛瑾一起生活呢?总不能把诸葛亮和诸葛均都过继给诸葛玄吧?

如果诸葛瑾与诸葛亮是同父异母,而诸葛亮与诸葛均同父同母,那么诸葛亮母亲去世的时候,诸葛亮只有三岁,推算下来,诸葛均和诸葛亮的年龄差距也当在三岁以内。而诸葛均一直到216年才出任长水校尉,并且一直活到蜀汉灭亡的263年,那也是将近八十岁的高龄了。在三国时期,也是相当长寿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014.html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的相关文章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有的人说乾隆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真是这样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清朝,大家一定会想到的三个皇帝,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他们三个打造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乾隆也是将清朝的发展推到了最高朝。可是很多人说乾...

三国时期曹操的权力那么大 曹操为何死都没有称帝

三国时期曹操的权力那么大 曹操为何死都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曹操达到了权力的巅峰,却为何到死都没有称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举孝廉出生,在后来镇压黄巾军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建立威势,摇身一变成为挟天子而令诸侯的第一人,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生前差...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曹操如何打败袁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三国演义》虽然七分虚、三分实,但罗贯中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战乱纷飞、鼓角争鸣的乱世。在三国时期,除了各位枭雄的雄才大略、各位战将的气吞山河,更少不了背后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谋士,在《三国...

姜维十一次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姜维十一次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真是纸上谈兵吗?十一次北伐,真实战绩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公元234年,为蜀汉操劳一辈子的诸葛亮,人生已到油尽灯枯之境。眼见大业未成,自己就将远去,落幕那一刻,诸葛亮的思绪定然是不甘的。唐代诗人罗隐在《筹笔驿》诗句中道尽了诸葛亮的不甘...

汪由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汪由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汪由敦(1692-1758年3月1日),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老诚敏慎...

吕諲: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吕諲: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吕諲(yīn)(712年~762年),字子敬,蒲州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时期宰相。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开元末年,进士及第,授宁陵县尉,先后进入韦陟、哥舒翰的幕府,迁太子通事舍人。个性静慎,勤总吏职,迁殿中侍御史。唐肃宗即位,拜御史中丞,迁武部侍郎。乾...

赵元俨:宋太宗赵光义第八子,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

赵元俨:宋太宗赵光义第八子,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

赵元俨(985年~1044年),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宗室大臣,宋太宗第八子。太宗特爱之,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人称“八大王”。宋真宗时期,历任诸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迁太傅兼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