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8)92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为何在迁都北京之前,两次下令,将全国的尼姑都抓起来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安置皇子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位伟大的君王,他统一天下,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依旧有很多烦恼,比如说子嗣众多。

古代每个皇帝都会有及时和乃至上百个子孙,但是最后能够继承皇位的只有一人,于是乎,如何安置没有继承皇位的皇子,就成了当朝皇帝索要思考的头等大事了。

如果没有妥善安置好自己剩余的子嗣,那么这些皇子、皇孙,肯定会因为争抢皇位而杀害手足的,尤其是清朝,只有在皇帝去世的时候,这些皇子才能知道谁是太子继承皇位,那剩下的一些兄弟怎么办呢?所以才会上演九子夺嫡的惨剧。

所以朱元璋也在为这件事情发愁,不过他对于皇子的安排却非常的合适,虽然当时明朝已经占据了中原之地,但是元朝余孽依旧盘踞在北方,如同跗骨之蛆,扰的大明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所以他名二皇子,三皇子还有四皇子朱棣镇守北境,这四个皇子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命他们镇守北境不仅能防止元人入侵,而且朱元璋还命这三个皇子,不得皇帝召见,不得进宫,这就更大的程度上来保证皇权的稳定。

在太子朱标死后,皇位并没有传给二皇子等诸多皇子,而是传给了当时太子的儿子——朱允炆,这就引来了很多皇子们的不满,不过碍于朱元璋的威亚,也不能说什么,就只能忍气吞声镇守边境了。

朱棣篡位并迁都北京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朱允炆上任之后,虽然做了很多得民心的事情,也彰显了自己当皇帝的本领,但是朱元璋的四皇子朱棣,并没有对朱允炆有太大的认可,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野心非常大的人,当初传位给朱允炆的时候,也是朱棣反响的声音更大。

虽然朱棣被封为燕王,镇守在北平之地,但是朱棣的野心不允许他就这么度过余生。

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原本的北平荒凉无比,黄沙漫天,远没有现在这样欣欣向荣,但是朱棣凭借这自己的能力一遍抵御元人的入侵,一边开始治理北平,这才给一个荒凉无比的边境治理成首都的雏形。

原本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几个皇子镇守边境,天子朱允炆治理天下百姓,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朱允炆太过着急收回这些叔叔们的权利了,导致原先那些对朱允炆不满的皇子,更加怒火中烧,在不久之后,燕王朱棣更先发难,联合众人进宫勤王,把朱允炆从皇位上拉了下来,从此大明皇帝的这把交椅算是彻底的交到了朱棣的手上。

朱棣上位后,因为他原本就是镇守的北平,把北平治理的也是井井有条,于是在朱棣上位后,便开始准备迁都事宜,并着手招工,在北平按照南京的模样建造皇宫,这一建就是十年。

宫殿建成后,朱棣立即昭告天下,自己准备搬迁的事情,然后让文武百官准时朝贺,但是在迁都之前却发生了一件令他十分气愤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导致朱棣下令全城抓尼姑。

白莲教起义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这件事情就是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义可以说是明朝时期,更大的一次民间起义活动了,这个起义罕见地由女子指挥,但是依旧有非常多的人响应号召。

这次白莲教起义规模这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朱棣迁都的事情引起的,因为迁都不是小事,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力去完成,像迁都这种,免不了要运粮,建城,开凿运河等,这哪一件单拎出来都是极费人力的事情,而朱棣更是同时把这些事情一起做了,所以就需要大量的年轻男人。

家里的男人一走,苦的就是女人,而且,这几年连年水灾,让山东等地的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家里没有顶梁柱,很多人都被闭上了绝路,而白莲教的首领——唐赛尔就是这其中之一。

唐赛尔的父亲被官府抓取,被迫进行劳役,而她和丈夫一起去当地官府讨要粮食,结果粮食非但没有要到,自己的丈夫还被杀害了,这让当时的唐赛尔感觉到天都塌下来了。

被现实逼上绝路的唐赛尔便揭竿而起,号召天下百姓进行起义,山东之地百姓最苦,响应号召也最为积极,很快这个白莲教便在山东站稳了脚跟,并且趁着众人士气最为壮大的时候,一举攻破了青州,夺取了一大批的武器和粮食。

当地官兵得知此事后迅速派人前去处理此事,但是压根就不是白莲教的对手,不仅将领被斩头,而且军队也被全歼了。

等朱棣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怒,原本迁都事宜都准备开始了,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朱棣二话没说,就从朝廷中派遣五千精锐加上若干抗倭的部队联合围剿白莲教。

朱棣二次下令抓尼姑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白莲教毕竟是一个由女子领导的散牌队伍,怎么能跟朝廷的正规军比呢,果然,两者一交锋起义军就被打得溃不成军,很快就被平复了下来。

不过当起义军被覆灭之后,起义军的首领唐赛尔却不知所踪,这让朱棣非常愤怒,把山东当官的都杀了个遍,不过朱棣想到了唐赛尔的一个外号,那就是众人都管她叫佛母。

有了这个线索,朱棣立即命人把山东之地的尼姑都抓起来一个一个审问,可是在之一遍搜查审问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唐赛尔的踪影,于是朱棣第二次下令,不管是那个城市,只要是尼姑,都要抓起来审问。

可以全国数万的尼姑在经过审问之后,还是没有发现唐赛尔的踪影,唐赛尔仿佛就凭空消失了一般,而这件事情也成了朱棣心中的一个心结。

可能我们对朱棣为了抓一个头领,而两次下令抓尼姑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我们要知道,白莲教起义是是在朱棣准备迁都之前,这就意味着,她们的出现把朱棣的呕心沥血准备数十载的计划打乱甚至落空了,这如何不让朱棣愤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3632.html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的相关文章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传奇的女人 两人的命运为何完全不同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传奇的女人 两人的命运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后专权惨遭清算,武则天却当皇帝,两个传奇女人命运为何不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什么吕后家族被清算,武则天家族却没有?其实这个说法并不严谨,因为武则天其实是被清算了的,只是事情搞得没有吕后那么大,另外说句题外话,慈禧也没有被清算。来,我们一个个...

朱瞻基正值壮年就突然离世 朱瞻基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朱瞻基正值壮年就突然离世 朱瞻基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对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38岁壮年为何突然离世?其死亡真相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那些事儿,说遍天下事。”要说历史上最有个性的一群皇帝,那莫过于明朝的朱家子孙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失踪的朱允炆,篡位的朱棣,炼丹的朱厚熜,任意一位单拎出来都是一段传奇人生,而这...

嘉庆死后死因成谜 嘉庆死因到底是什么

嘉庆死后死因成谜 嘉庆死因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嘉庆皇帝驾崩后,为何他的死因成谜,还被传出4种说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历史第五位皇帝是嘉庆帝,是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五年被立为皇储。乾隆当了几年太上皇,嘉庆四年驾崩。嘉庆皇帝亲政后,首先把贪官和珅收拾掉,并平息了白莲教起义。嘉庆在位时,勤勤恳...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妻子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绝情的对待糟糠之妻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妻子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绝情的对待糟糠之妻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懿狠心对待糟糠之妻,他为何如此绝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司马懿的一生褒贬不一,他前期对魏国鞠躬尽瘁,尽心尽力的辅佐着四代曹氏主公。当然也有人说他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着雷霆一击,从他能为了不出仕装病八年就可以看出,司马懿这个人腹中城府之深厚。司马懿这一生有九子一...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字子直,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嘉禾年间,与其舅陆瑁一起被礼请至建业做官。吴大帝孙权授予骑都尉。后来任吴郡西部都尉,和诸葛恪一起平定山越。芍陂战役后,被授予奋威将军,兼任京下督。几年之后,和哥哥顾谭、张休...

曹丕篡位并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刘备为什么给汉献帝发丧

曹丕篡位并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刘备为什么给汉献帝发丧

还不知道:汉献帝退位后,明明没被曹丕害死,刘备却为何替他发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然而汉献帝却得以善终,病死于234年4月。不过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