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贾诩为什么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 贾诩这是出馊主意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8)105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这是馊主意吗?曹操听后会统一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争霸时期以及隋唐起义时期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史上三个最为混乱的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三个时代也是古代史上最群英荟萃的时代。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和陈寿所著正史《三国志》,对于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我们都耳熟能详,刘关张桃园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等等故事都家喻户晓。

贾诩为什么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 贾诩这是出馊主意吗

只不过因为罗贯中写小说《三国演义》是以蜀汉的发展历程作为小说主轴来书写的,所以读者难免会将自己代入为蜀汉集团中人来思考问题,因此很多读者都以为三国时期除了蜀汉的诸葛亮之外其他两国的谋士都不值一提。事实上在当时的魏国就有几位能力不逊色于诸葛亮的谋士,司马懿、郭嘉以及贾诩。

按照后人给予他们的绰号(卧龙诸葛亮、冢虎司马懿、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来看,这几人的能力至少相差不远,从他们的战绩上也能窥得一二。司马懿自不用说,虽然司马懿不受曹操待见,但却靠抱着曹丕大腿一路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后为子孙篡魏打下了坚实基础。郭嘉更是被认为是之一谋士,素有“郭嘉若在便无三国”、“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

与他们三人相比,毒士贾诩也丝毫不显逊色。贾诩的先祖是西汉汉文帝时期的名士贾谊,在年少的时候就被阎忠认为是再世张良。贾诩最初效力于董卓帐下,诸侯联手讨伐董卓成功之后贾诩拜入同乡张绣帐下,在曹操南征张绣一战中贾诩靠自己的计策让曹操连栽了两个大更头。

贾诩为什么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 贾诩这是出馊主意吗

之后贾诩向张绣阐明了当前局势,认为联合曹操有三大益处:挟天子带来的正统地位、曹操势力正是扩张之际、曹操志向非常远大,便建议张绣投靠曹操。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两人一同为曹操效力。到了曹操集团之后,贾诩也是屡次立下奇功:官渡之战贾诩抓住时机请求曹操发动决战,最后以少胜多战胜袁绍,曹操成为中原北部之一势力;贾诩采用离间之计,助曹操攻破马超和韩遂,收取关中地区。

因为贾诩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曹操非常信任贾诩,曾说道:“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贾诩)也。”可是为什么当曹操决定南征的时候,却无视了贾诩提出的“等待时机”的策略,仍然决定出兵呢?也许是因为曹操比较轻松地平定了整个北方地区所以有些骄傲自大,也许是因为贾诩间接害死了典韦和曹昂让曹操对贾诩心生不满。

曹操不采纳贾诩意见的原因我们已经不清楚,但事实就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此战也是导致天下三分的关键之战。那么若是曹操同意贾诩的观点在北方休养生息,魏国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贾诩为什么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 贾诩这是出馊主意吗

让小编简单分析一下,曹操的王牌军队基本都是骑兵,而为了尽快南征曹操便加急训练了水军,这样仓皇训练出的军队肯定难堪大用,若是在北方慢慢发展水军,以当时魏国的军事实力,一定能建成一支比较强大的水军。其次当时蜀汉已经被曹操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刘备向孙权求和的时候东吴文臣基本上都是持反对意见,要不是曹 *** 得太紧,东吴很可能会拒绝对刘备施以援手。

所以若是曹操听从贾诩的建议,缓个几年再进行南征,说不定当时曹操就能够一统天下,也就没有之后的三足鼎立了。

前文已经说过《三国演义》是小说巅峰之作,是作者罗贯中收集了史料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之后精心编写而成的佳作,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非常之高,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引起清朝国民的热爱,上至王公下至百姓无不对《三国演义》喜爱非常。

《三国演义》描绘了从黄巾起义到司马炎一统天下这数十年来天下英雄的奋斗历程,表现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同时还将我国古代奇书《三十六计》中的谋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店中的《细品三国演义》是优质出版社的良心之作,插图精美生动、注释一目了然,将《三国演义》中的每个名人都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曹操真的奸诈吗?孙权真的无能吗?刘备真的仁义吗?这些书中都有答案。现在活动减价60元只需78元就可买到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6/3673.html

“贾诩为什么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 贾诩这是出馊主意吗” 的相关文章

孙权到底有什么成就 孙权为何能够三分天下

孙权到底有什么成就 孙权为何能够三分天下

对孙权文不如曹操,武不敌刘备,凭什么能三分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孙权,大家总是会心一笑,脑海中立马闪现出“孙十万”这个称号,而只要问问大家关于孙权的评价,那基本都是一边倒的差评,似乎孙权这个人根本没啥能耐。但为啥孙权文不如曹操,武不如刘备,却能同曹操、刘备...

有哪些与李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李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臣,是东吴独立建国的功臣之一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臣,是东吴独立建国的功臣之一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上称其“性度...

庞统临死前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庞统临死前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临死前,为何说刘备说是被诸葛亮给骗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刘备爱才,除了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的手下还有其他厉害的谋士,其中一个能与诸葛亮比肩的,当属庞统。庞统与诸葛亮一个称为“凤雏”,一个称为卧龙,同在刘备麾下拜为中郎将。可惜庞统...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治初为县吏、州从事等职,后随孙坚、孙策征战,累拜吴郡太守。孙策死后,与张昭等共尊奉孙权嗣位,为稳定江东局势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建安七年(202年),改授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

项羽和刘邦对战多年都没有败绩 项羽最后为何在垓下之战终结

项羽和刘邦对战多年都没有败绩 项羽最后为何在垓下之战终结

还不知道:项羽和刘邦大战多年,从无败绩,为何却魂断于垓下之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写的项羽,项羽可以说是死的壮烈的悲情人物,最后自刎江边凄凉也壮烈。其实项羽在年少的时候...

有哪些与杜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杜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 ),字世昌。越州山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十七岁还能盛宠不衰的秘密是什么?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十七岁还能盛宠不衰的秘密是什么?

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帝之间无真爱,那么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十七岁还能盛宠不衰的秘密是什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很多作品中,万贵妃被称为万贞儿,虽然这个名字并不见到《明史》。她出身很低,四岁入宫做了宫女。长大以后,她被被派遣至东宫去服侍当时还是皇子的朱见深,作为朱见深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