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篡位才坐上皇帝 两人名声为何相差那么大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19)590

还不知道:朱棣和李世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样是篡位上台,为何李世民被视为明君,而朱棣却名声很差呢?

李世民和朱棣,一个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一个是通过靖难之役上位,二人在继承皇位上都比较血腥;一个开创了贞观之治,一个开创了永乐盛世,二人在治世上都堪称是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但是在历史上,李世民的名声却比朱棣好得多,为什么呢?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篡位才坐上皇帝 两人名声为何相差那么大

篡位与非篡位

李世民没有篡位,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只是消灭了皇位继承人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不得不立他为太子。李世民的太子之位,是经过李渊加封并承认的,是合法合理的继承人,也就是说李世民不存在篡位。而朱棣就不一样了,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曾一度有立朱棣为太子的想法,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也就是说,朱允炆才是合理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成了明惠帝,这是全天下所共认的。但朱棣在朱元璋在世时没有争到皇位继承人资格,却在朱允炆继位成建文帝后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其侄子的合法帝位,是 *** 裸地篡位行为。

因此当朱棣要宏学大儒方孝孺起草继位诏书时,方孝孺披麻戴孝上朝,哀恸哭建文帝,宁死不从。朱棣好言劝慰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长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朱棣让手下人逼着方孝孺写,方孝孺只写了“燕王篡弑”四字,大骂而死。就连其后继子孙嘉靖帝,也变相承认了朱棣的篡弑行为,将他改成了明成祖,有开辟创建之功的才能被称之为祖。因此后世有学者甚至认为,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其实只持续了三十四年就灭亡了。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篡位才坐上皇帝 两人名声为何相差那么大

创业与非创业

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反隋,是李世民首倡义兵的,正是在李世民的一力劝说推动下,李渊才最终起兵反隋,攻占了长安,建立了唐朝。李渊起兵时就说,如果将来能打下天下,就封李世民为太子,但打下长安后,李渊却改变了主意,封长子李建成做了太子。李唐建立之时,正是天下起义风起云涌之时,政权很不稳定,正是在李世民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下,大唐才得以平定各路义军,稳定了统治地位。李渊鉴于李世民的巨大功绩,曾在李世民平叛时,再次许诺封李世民为太子。但叛乱平定,李渊再次失言,不得已,只好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准备分洛阳以东由李世民统管,洛阳以西长安由太子管辖。

太子李建成也因李世民功高震主,危及自己的太子之位,而与齐王李元吉结合起来,共同谋害李世民。因此在朝中最终形成了 *** 和秦王李世民党两党明争暗斗的局面,甚至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李渊也知道二人相争,想极力融和,但也是无能为力。最终在摸清太子要对秦王府下手之际,李世民就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因此李世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创业之君,为大唐的建立巩固发展,是有巨大功勋的,李世民夺权成功,坐上帝位,也是合情理的。

反观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打天下建立明朝之际,尚在年幼,于大明创业毫无微功。朱元璋封他做燕王,镇守北境,已是莫大之恩。朱元璋一力打下的大明天下,他想选谁做皇位继承人,把天下托付给哪个子孙,他是最有决定权的。朱元璋最终选定皇太孙朱允炆了,那他就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朱棣作为臣下,就应该履臣职尽臣责,恭敬从命才是。但他却不甘服从,悍然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那就是地地道道的篡逆行为,是不合法理的,是人们难以认可的。

祸害大与祸害小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范围小,时间短。只是在长安京城的玄武门内外,而且当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李世民马上向太子和齐王手下的人宣布,太子和齐王已死,只要放下刀枪,余皆不追其罪。因此变乱很快平息,李世民在善后处理时,也只是将太子和齐王的儿子们赐死,其他两府亲旧,皆不问罪,甚至接纳两府人才为己所用。

而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就不一样了,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时间一直持续了四年,战乱几乎波及全国。四年混战,让数十万士兵战死,让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让大明刚刚见好的繁荣,一下子给倒退回了元末景况。以致战后一百余年,中原、山东、江淮等地,土地荒废,野草丛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篡位才坐上皇帝 两人名声为何相差那么大

屈服与不屈服

科举制首发于隋朝,唐朝得以得以遵循但尚不完善,宋朝得以发展,完善盛行于明清。唐朝时虽有科举,但只是选拔人之的渠道之一,在人才选用上,唐朝受三百多年南北朝动荡不安的影响,儒家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和发展,唐朝总体上依然是重武轻文,因此在朝廷中尚未形成以文人纲常治国的理念,儒家思想还未得到充分肯定。而且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以宽大政策接纳原来反对自己的人,让他们为自己所用。特别是李世民说服了当时的一个文人代表魏征,成了自己统治中的重要一员。魏征直谏,李世民虚心纳谏,成了君臣相得的历史佳话,也很让后世文人对李世民认可倾服。

而随着唐末藩镇割据之害,北宋建立后就采取了重文抑武之策,文人开始纷纷登上政坛,成了朝廷统治的中坚力量。科举取仕也成了统治者选用人才的重要手段。于是以儒家经义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成了定式,选出的人才为大多恪守儒家经义行事,儒家思想成了治世成规。特别是经过南宋理学的发展,儒家的纲常伦理成了文人们坚守的信条。到了明朝,朱元璋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以儒家要典而成的八股取仕,成了当时文人进阶的唯一途径。于是以儒家伦理纲常为常理成规,就成了在仕未仕文人们一致的信条。儒家的正统思想深入人心。朱棣的靖难之役,在当时的文人们心中,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篡位弑君。

而且呢,朱棣的重要谋士姚广孝也深知與论对人心的重要性,特别提醒朱棣要设法收服当时天下读书人的代表方孝孺,为己所用,这样以后朱棣得位不正也能得到很好化解。谁知方孝孺坚守儒家正统,宁死不屈,朱棣一时激愤,一下子就斩杀了方孝孺及其十族。就此一点,更坐实了朱棣的篡位弑君,得国不正;也更彰显了方孝孺的忠正维护纲常伦理之心。朱棣因此得罪了天下读书人,在以文官集团统治为主的明廷,自然让后世的皇帝们也深受影响,也认为自己的祖先违背了纲常伦理,嘉靖、万历等皇帝不但为方孝孺进行了 *** ,还把朱棣由明太宗变成了明成祖,等于向世人完全承认了朱棣的大逆不道,篡位弑君。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篡位才坐上皇帝 两人名声为何相差那么大

正因为以上诸多原因,在历史上,明成祖朱棣的名声要比唐太宗李世民差很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5565.html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篡位才坐上皇帝 两人名声为何相差那么大” 的相关文章

宋江想要接受诏安的时候 鲁智深为什么要提出散伙

宋江想要接受诏安的时候 鲁智深为什么要提出散伙

还不知道:宋江想答应招安,武松与鲁智深反对,为何只有鲁智深提出散伙?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们的印象中《水浒传》里的108条好汉,一个个都是正义豪迈的义士,总是嫉恶如仇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惜后来他们在宋江的带领下答应了大宋朝廷的招安,落得一个悲惨结局。据说不过...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

甄皇后是什么人?她与耶律阮之间的感情如何?

甄皇后是什么人?她与耶律阮之间的感情如何?

大辽甄皇后是辽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汉人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947年一月,辽国灭后晋,亲征的辽国皇帝耶律德光率部进入后晋国都大梁(即开封)。战胜者拥有这座城市中所有的一切,将之当成战利品,并任意分配占有。耶律德光的侄子耶律阮(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耶律...

吕后狠心手辣连刘邦儿子都下手 刘邦为什么没有对他下手

吕后狠心手辣连刘邦儿子都下手 刘邦为什么没有对他下手

对刘邦为什么不杀心狠手辣的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后在历史上以“狠毒”著称,似乎没有她不敢杀的人,无论是纵横捭阖的开国将领,还是皇帝宠爱的妃嫔,以及刘邦的亲生骨肉,再就是她本人的儿孙,在这里面,都有被她杀掉的案例。吕后剧照对于那些开国将领,刘邦是希望看到他们被...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还不知道:为什么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是三国中称帝最晚的那个?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已经初见雏形,从父兄手中继承家业孙权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可谓是志得意满,坐断东南。江东世族们也从抵抗、反对孙权的统治,变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将领与江东...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还不知道: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孙吴...

胡综: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文采出众,为主分忧

胡综: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文采出众,为主分忧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擅作辞赋。少年避难江东,十四岁时在孙策属下做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之后陆续任职金曹从事、鄂长、书部。东吴将领晋宗弃吴降魏,胡综与贺齐生擒晋宗,加官建武中郎将。建安二十...

曹丕篡位之后 汉献帝为何没有投奔刘备

曹丕篡位之后 汉献帝为何没有投奔刘备

对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封为山阳公后,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称帝,汉献帝禅位。被新晋皇帝封为山阳公。那么汉献帝是否会对这个身份的转换不满呢?他为何不去投靠刘备呢?说实话,这种结果汉献帝肯定是早就有预料到的。自从他被曹操给劫持到许都以来,他就成了有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