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关羽黄忠最后谁赢了?
所谓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关羽黄忠战长沙,很多人都说是黄忠的武功比关羽略胜一筹:刀法不相上下,黄忠箭术碾压关羽,综合评定的结果,是黄忠的武功胜过关羽。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怪,长沙之战明明是以关羽进占长沙告终,可是在战场形势上,偏偏好像是黄忠占了上风——黄忠要是真有战胜或斩杀关羽的能力,他才不会手下留情呢,如果他真为了个人恩惠而放弃击溃来犯之敌的机会,那么韩玄要杀他,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我们细看《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关羽黄忠的长沙之战有三个细节值得注意,如果仅以这三个细节为依据,说关羽武功胜过黄忠也没错——公平单挑,关羽是有希望将黄忠斩落马下的。
黄忠一开始是很骄傲的,得知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带着五百校刀手来攻打长沙,黄忠对韩玄拍着胸脯打包票:“不须主公忧虑。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
黄忠的自信心来自他能开“二石力之弓”,但是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作为一名大将,用二石力之弓并不值得骄傲,演义小说已经夸大了武将力气,黄忠的二石弓实在平平无奇,在很多正史中,名将的弓箭力量都远超黄忠,黄忠的二石弓,在宋朝不过是比一般禁卫军的弓箭稍微硬一点而已。
宋光宗时期殿前司、禁卫亲军马军和禁卫亲军步军弓箭手的考核及格线,是用一石二的弓箭,在六十步之外发射十二箭有六箭上靶。《宋史》中的岳飞“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应该力气比黄忠还大。
宋朝的三百斤折合汉朝几石,这个问题无需深究——咱们说的是《三国演义》而非正史,两者不能混淆讨论。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能看到黄忠一开始是比较痛恨和蔑视关羽的,关羽很客气地跟他打招呼,他很傲慢地回怼:“云长见一老将出马,知是黄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摆开,横刀立马而问曰:‘来将莫非黄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
关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两人在长沙城下大战一百回合,这时候值得注意的之一个细节出现了:“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
长沙之战的的之一天,以黄忠方面主动撤回告终,黄忠回到城里,并没有埋怨韩玄,这说明在黄忠心中,已经知道自己的刀法是赢不了关羽的。
黄忠赢不了关羽,关羽却找到了战胜黄忠的办法:“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第二天的战斗,出现了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二个细节:关羽的拖刀计已经成功了一半,黄忠并没有看出关羽诈败,冒冒失失地追了上来,要不是马失前蹄,关羽那回身一刀斩下,他很难招架得住。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关羽在第二天的战斗中已经打赢了:如果他用刀去砍倒在地上的黄忠,长沙之战就结束了——黄忠马失前蹄,实际是骑术不精的表现,那匹战马并没有受伤,在被关羽饶过一命之后,“黄忠急提起马蹄,飞身上马,奔入城中。”
古代战争中,骑手与坐骑是融为一体的,骑术更是大将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忠能在追赶时马失前蹄,说明他还没有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
黄忠给自己失利找的理由是“此马久不上阵,故有此失”,这里面是很有问题的:荆州四战之地,跟东吴的摩擦几乎就没停过,黄忠说战马很长时间不上阵,岂不是说他这些年一仗也没打?
作为长沙头号大将,黄忠说自己的战马缺少实战经验,太守韩玄就把自己的青马送给了黄忠,黄忠骑着这匹战场经验只会更少不会更多的青马,在第三天跟关羽单挑,怎么就不马失前蹄了?
关羽对弓箭的防御力是很低,有人说他可能有近视或沙眼,但这并不能说明关羽不会射箭,他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时候,就是一个“马弓手”,他后来在水淹七军的时候,也展示了箭不虚发的本事:“(庞德部将)成何依令向前,被关公一箭射落水中,众军皆降。”
关羽和黄忠打了两天,大家都没有放箭,这是因为双方都有信心在刀法上取胜,射杀对手虽然并不违规,但还是有点没面子,于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三个细节出现了:“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
关羽之所以被黄忠一箭射中盔缨,是因为黄忠两次虚拽弓弦给他造成了错觉,头两箭,关羽都做出了反应,黄忠即使真射,也未必能射中:“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
我们可以说是黄忠感念关羽的不杀之恩,也可以说是黄忠使出了障眼法。如果关羽在追赶黄忠的时候拿出弓箭,黄忠背后没长眼睛,还真未必能躲过关羽的射击。
关羽骑的是赤兔马,他并没有像诛文丑那样追上去照着黄忠脑后一刀,很可能是关羽已经起了惺惺相惜之心,而且可能是刘备诸葛亮有言在先:黄忠只可降服而不可斩杀。
黄忠那一箭射中关羽盔缨,是手下留情还是关羽低了头,《三国演义》中只写了关羽的君子之心(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却没写黄忠的真实意图——如果黄忠真有心报恩,为何不之一箭就射关羽盔缨,为何两次放空而让韩玄抓住把柄?
从这三天单挑的三个细节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关羽不是太注重身份不肯欺负老将,他第二天就已经完胜黄忠并拿下长沙城了。
长沙之战结束后,关羽可能也琢磨过味儿来了,所以他跟黄忠并没有“不打不相识”结成刎颈之交,反而在刘备册封五虎大将的时候大发雷霆:“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自古以来强者都尊敬强者,如果黄忠的武功真的胜过关羽,那么关羽就是再骄傲,也不能说出那样伤人自尊的话来——他对张飞马超赵云的评价都很高,却偏偏看不起黄忠,应该不是没有原因的。
关羽是有可能知道黄忠在汉中之战的表现的,黄忠阵斩夏侯渊是偷袭,他在跟夏侯渊大战二十回合不败之前,还做了一件比较不讲武德和信义的事儿:阵前走马换将,夏侯渊如约释放了陈式,黄忠却背后下黑了手,“夏侯尚比及到阵门时,被黄忠一箭,射中后心,尚带箭而回。”
结合黄忠后来的表现,关羽肯定会以为自己在长沙城下上了黄忠的当:如果这老汉能一箭将我撂倒,是绝不会只射盔缨的,他要不是两次忽悠我,那一箭我也躲过去了!
当然,说关羽的武功胜过黄忠,这也只是笔者一家之言,读者诸君细看长沙之战,以及后来关羽和黄忠的关系,是不是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关羽和黄忠真的是互饶性命惺惺相惜,他们后来为什么没有成为朋友?关羽为什么在蜀汉虎将中最瞧不起黄忠?如果黄忠前两箭都来真的,关羽能不能躲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