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篡位分明叫做明太宗 明成祖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7-05)440

对朱棣和嘉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分明是明太宗,为何后世称呼为明成祖?

封建王朝的几个太宗,得国不正是他们的硬伤。唐太宗李世民大家最熟悉了,这是个好皇帝,可是他是通过杀了兄弟、逼父亲退位得来的皇位。

宋太宗赵光义,这家伙不地道,大概率害死了自己的哥哥赵匡胤,夺取了皇位,他的侄子和弟弟的死,跟他也脱不了干系,因为他们都有继承权。

明太宗是谁?很多人不了解,其实朱棣就是明太宗,他的皇位是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手里抢来的,所以也是得国不正。

清太宗皇太极,四大贝勒之一,努尔哈赤没有指明谁是继承人,但是看好阿巴亥大妃生的多尔衮三兄弟,皇太极联合其他三大贝勒,弄死了阿巴亥,夺取了后金大汗之位。

所以说庙号太宗的皇帝,都有这一类的问题。其中比较特别的就是朱棣,因为他过去是明太宗,为何后来就变成了明成祖呢?

朱棣篡位分明叫做明太宗 明成祖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一、祖对王朝的贡献,高于宗。

祖宗我们一直都是连在一起念的,其实在古代,这是有非常明确的分别的。尤其是给皇帝上庙号的时候,祖和宗的性质完全不同。

一般开国皇帝,都被称之为祖。比如说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

这些开国皇帝称之为祖,那是因为他们开创了基业,是王朝的之一个实质性的皇帝,称为祖一点也不为过。

除此以外,如果你想要庙号上加上一个祖,那困难程度可就大了去了。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他对唐代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可他依旧只是个宗,不是个祖。

唐代和宋代只各有一个祖,其他皇帝都是宗。元代就有两个祖了,除了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外,还有一个元世祖忽必烈。为啥?因为忽必烈一手建立了大统一的元代,他对元代是有不可磨灭的功勋的。

清代就更过分了,他们居然有三个祖,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外,还有清世祖顺治皇帝和清圣祖康熙皇帝这两位。

为啥?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是清代的基础,他被称为太祖,和成吉思汗的元太祖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顺治皇帝被称为清世祖,主要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带领清军入关,问鼎中原,这份功勋对清代来说实在是巨大,虽说主导人是多尔衮,但是在位的皇帝是顺治。

至于康熙的清圣祖,那是因为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台湾、剿灭噶尔丹,保证了大清代的版图完整,所以被称为清世祖。

朱棣篡位分明叫做明太宗 明成祖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二、朱棣这个明成祖,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加上去的。

其实一直到明武宗朱厚照的时候,朱棣一直都是明太宗。太宗虽然得国不正,可是对国家的贡献其实是不小的。

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堪称唐代最卓越的君主,创建了贞观之治。宋太宗赵光义,灭亡了北汉,额。。。略过他好了。明太宗朱棣,多次征战漠北,使得万国来朝。清太宗皇太极,为清军入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称呼朱棣为明太宗一点毛病都没有,反而是一种尊重。可为啥到了嘉靖皇帝这一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呢?

原来嘉靖皇帝朱厚熜不是明孝宗朱佑樘的亲儿子,只是他的侄儿,他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照没有儿子,朱佑樘又只有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所以才轮到了朱厚熜继位。

朱厚熜自己是有亲爹的,也就是兴献王,所以他打算把兴献王追封为皇帝,将他放在太庙当中。兴献王追封为兴献帝以后,问题来了。

朱棣篡位分明叫做明太宗 明成祖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太庙实在是太拥挤了,从朱元璋这一代开始算起来,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已经有9位皇帝在太庙里了,香火明显不够分啊!

太庙正殿只有9个席位,要想把兴献帝放入太庙正殿,就必须要从上面几个皇帝里踢走一个才行。

狠心的朱厚熜,居然打算把朱棣给踢出去。大臣们当然打死了也不肯答应。可朱厚熜的态度也决绝,必须要把他爹弄进太庙,无可奈何之下,大臣们只好把朱高炽给请了出去。

为啥?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只有8个多月,大家是按照在位时间排序,这才把朱高炽给踢出去的,都是朱厚熜的祖宗,谁也不欺负谁。

至于朱棣为啥从太宗变成了明成祖,其实也就是在这次事件的时候,嘉靖皇帝修改的。因为嘉靖有自己的想法。

朱棣篡位分明叫做明太宗 明成祖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三、嘉靖希望朱棣能够和朱元璋一样,成为后代万世供奉的君主。

封建王朝的太庙正殿,就那么几个位置,所以当新皇帝上台以后,老皇帝进了太庙,那么就必须要在原来的祖宗里选择一个踢出来。

这样就能够保证跟当朝皇帝比较亲近的几个皇帝祖先,能够轮番在太庙正殿享受供奉。中国普通人家,讲究五服,其实出了五服就算不上真正的亲戚了。而且拜祭祖先的时候,一般五代以上也不会刻意祭拜了,这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老祖宗是每一家人都要祭拜的,原来明代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这么一位老祖宗。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明成祖朱棣也成为了老祖宗。

这么一来,就算后世大明代的皇帝换了千万个,朱元璋和朱棣始终都不会被赶出太庙正殿,这就是嘉靖皇帝的小心思。

朱厚熜对朱棣是十分尊重的,如果没有朱棣,后面这些大明代的皇帝,都不可能登基称帝。所以说朱厚熜说要把朱棣踢出太庙正殿,那是在吓唬百官,逼迫百官就范。他才舍不得朱棣呢,将朱棣列为祖就是证据。

朱棣篡位分明叫做明太宗 明成祖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总结:嘉靖皇帝想多了。

朱厚熜还指望着明代皇帝永远传承下去,这么一来朱棣就能跟朱元璋一样,永远享受太庙供奉的待遇了。其实,这件事就跟秦始皇希望秦朝万世万代传下去一样,都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大明王朝在崇祯皇帝朱由检时期就已经灭亡了,拢共也就两百来年的时间,所以何必纠结入不入太庙的事情呢?就算兴献王入了太庙,他是能了解,还是后世能感恩戴德?这家伙该不出名还是不出名,靠太庙加持也没什么作用。

参考资料:《明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7/8392.html

“朱棣篡位分明叫做明太宗 明成祖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死后正是进攻蜀汉的好时机 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攻打蜀汉

诸葛亮死后正是进攻蜀汉的好时机 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攻打蜀汉

对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为什么终生不曾伐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一个人才鼎盛的年代,各方势力为了争霸,经常发生战争。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不少的谋士,而在这些人当中,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最出名的。两人都是天赋异禀,天赋异禀,经常是竞争关系,但司马懿却经常输给诸葛亮。...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汉献帝,东汉王朝末代皇帝,一生命运坎坷。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朝纲腐败、朝局动荡,宦官与后戚轮流把持朝政,业已成为把持朝政的两大毒瘤,把东汉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群臣拉帮结伙明争暗斗,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战。民间百姓衣食难继,流...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与赵匡胤的关系很好,当年他们在禁军中任职时曾结为兄弟,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义社十兄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陈桥兵变、平定李筠与李重进之乱等事件中立下大功,帮助赵匡胤稳固了统治,是北宋的大功臣。为何赵匡胤仅因为一句诬陷...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朝中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朝中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还不知道: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秦始皇能够顺利...

习凿齿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习凿齿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习凿齿(317年~384年,另说325年~393年、328~413年),字彦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习凿齿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反对桓温的篡逆图谋,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楚霸王”项羽被人广为人知的缘由,多数来自于他与虞姬在困境下双亡的各种改编,以及赞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情怀之深切。向来被历史记住的人物倘若不是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多么浓墨重彩地一笔,那么...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能取代明朝,成为其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仰仗的是开国之初那批战力强劲的八旗子弟兵。虽然明朝的内乱也帮了清朝的大忙,可要想坐稳江山,先后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等各方势力,没有充足的武力保证是不行的。在...

项羽兵败逃往乌江 项羽不选择这个地方又会怎么样

项羽兵败逃往乌江 项羽不选择这个地方又会怎么样

对项羽兵败下垓时,在四面楚歌中,如果不选择逃往乌江,结果会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在兵败下垓时,在四面楚歌中,选择逃路就很值得商榷。首先,他选择的逃跑时机让人看不懂。当时楚军连战连败,而且又在汉军主导的四面楚歌声中,动摇了军心,但是楚军此时好歹剩下四万左右军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