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朝宰相郑馀庆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世人的眼中,倘若一个大人物宴请宾客的话,必定是山珍海味,各种好吃的应有尽有。但是有些时候,事情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唐朝时期,有一个名为郑余庆的宰相,此人曾经宴请百官吃饭,并且吩咐下人:“蒸烂去毛。”众人听了之后便觉得必定是肉食,但是当菜肴被端出来之时,他们却全部都傻了眼,竟然是一桌葫芦宴。
郑余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郑余庆是一个勤奋之人,早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精通文章,并在大历年间考中进士,进入了仕途之中。郑余庆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因此凭借他的努力,他的官路一片畅通,最终官至宰相之位。
虽然郑余庆后来成为了一个大官,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但是他却一点都没有因此而失去了更先的本心。他为官期间,一直坚守一个原则——清廉俭朴,品德高尚。因为这份精神,郑余庆的身上还出现了一些趣事。
人在官场,免不了都是要交际应酬的,而郑余庆也不例外。因此有一天,郑余庆忽然想要宴请亲近的官员。众人听了之后,都感到很奇怪,毕竟郑余庆之前很少做这样的事情。不过既然宰相有约,他们也不敢不去,于是便早早的就赶来了。
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许久,一直等到红日高照,郑余庆才出来见客。众人只听见郑余庆对仆人说道:“去告诉厨师,要蒸烂去毛,别把脖子折断了。”客人们一听便觉得或许是郑余庆良心发现,想要给他们做顿好吃的,一定是清蒸鹅鸭一类的菜肴,因此心里也是有几乎的期待的。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等到吃饭时,客人们才发现,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饭、一枚蒸熟的葫芦,并配以鲜美的酱醋。众人见了之后,便没有胃口了,但是他们看到郑余庆吃的香甜,又不能扫了主人家的兴致,于是便勉强吃了。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便在京城流传开来,后来人们皆将其当作是一个笑谈。同时,这个故事还衍生出了一个词语“烂蒸葫芦”,这个词语的意思也很好理解,用于表示饭食粗劣,也比喻生活俭朴。虽然说有郑余庆这样的官员存在,是国家之幸,但是对于他的亲朋好友而言,却并非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