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真实的文德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文化9年前 (2015-08-16)98

文德皇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后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古语有云:天启兴运,亦不偶然。助兴运,必有贤妃。太宗开贞观之治,定盛唐基业,助他兴运的必是长孙皇后。长孙氏,小字观音婢,13岁嫁给李世民,生育了三子四女,三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于贞观十年薨逝,谥号“文德”。大唐风云人物志第四篇讲述千古之一贤后大唐文德皇后,读一读她与李世民让人羡慕的爱情神话。

历史上真实的文德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喜结良缘

长孙氏为鲜卑族,自北魏以来一直尊崇无比,社会地位还在李氏之上。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名将,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倚重,他献策使得强大的突厥瓦解为东西突厥,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为长孙晟的续弦,在家中地位并不高,以致于长孙晟去世后,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被赶出了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收留。

长孙皇后能嫁给李世民,要感谢长孙炽和高士廉两位月老。长孙炽是长孙皇后的叔叔,他一直仰慕于李世民的母亲窦氏,窦氏从黄花大闺女到为 *** 、为人母,长孙炽的仰慕丝毫不减,今生无缘与女神结缘,长孙炽就想让自己的晚辈与女神的晚辈结缘,在他的撮合下,长孙家和李家定下了姻亲。可是长孙皇后还没出嫁,就被赶出了家门,本以为姻缘会不了了之,结果舅舅高士廉看到李世民仪表堂堂,贵不可言,便做主将长孙许配给李世民,那一年13岁的观音婢穿着美丽嫁衣被李世民迎入李家,那一年李世民16岁。

相濡以沫,伉俪情深

于情伉俪情深

贞观十年,太宗下诏,修复天下392座名寺为长孙皇后祈福。这一年,长孙皇后一病不起,太宗想到早年她在太原生病时,自己到寺庙祈福后便痊愈了,这一次他希望佛家再次显灵,保佑他的观音婢能好起来。纵然有太宗的深情挽留,长孙皇后还是恋恋不舍地走了。

也正是长孙皇后的离世,让世人真正看到了帝后之间的无限深情。太宗为长孙皇后上谥号“文德”,这是我国历史上之一个复谥的皇后,古人的谥号通常是一个字,只有一个字无法完全表达时才会有复谥,长孙皇后之前,皇后的谥号都是一个字,只有等丈夫驾崩后,才会在谥号前面加上丈夫的谥号,比如说隋朝独孤皇后薨逝时谥号是“献”,隋文帝驾崩后改为“文献”;李世民的母亲窦皇后谥号“穆”,李渊驾崩后谥号改为“太穆”。复谥是李世民为长孙皇后开的先例,而且“文德”两字均是美谥。李世民为长孙皇后破例的远不止这些。

历史上真实的文德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长孙皇后遗言要求薄葬,以山为陵,李世民准了,下诏修建昭陵,自此以山建陵成为李唐的礼法;长孙皇后入葬后,太宗命人在元宫栈道外修建宅舍,安排宫人在此居住,每天就当长孙皇后还活着一样起居侍奉,后来太宗驾崩,李治也想效仿以此来怀念太宗,结果被大臣们立谏而止。昭陵距离长安数十公里,太宗无法时刻相陪,便在宫中建造了层观,日日登上层观遥望昭陵,思念亡妻,后来此事被魏征知道了,一点也不解风情,硬生生逼着太宗拆掉了层观,据史书记载,太宗一边看着宫人拆毁层观,一边落泪,心中的悲情无以复加。

太宗与长孙皇后死后同穴

世人常说,随着一个人的逝去,他的影响力也会逐渐消散,但这个定律却不适用于长孙皇后。贞观十五年,长孙皇后已经去世5年,此时也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夺嫡的关键时期,李泰为了讨太宗欢心,派人在龙门开凿佛窟,雕刻佛像,为长孙皇后追福,太宗听说之后非常高兴,佛像落成之时还亲自跑到龙门检阅。在夺嫡的关键时期,李泰能想到凭借长孙皇后为自己加分,足见长孙皇后在太宗心中的分量。后来李治的动作更加大,在长安城修建了宏伟的大慈恩寺为长孙皇后追福,佛寺落成之时,太宗在长安全城举办了隆重的入寺仪式,牵着李治的手之一个跨入寺门,望着高耸入云的大雁塔,感怀良久。

大雁塔的见证

于政相辅相成

太宗与长孙皇后感情基础是长孙皇后的“贤”,长孙皇后有两大贤,一者阻外戚,二者善谏言。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太原起兵之后就跟着李世民出谋划策,玄武门之变中更是首功之臣,为李世民夺得皇位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登基后,想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省二把手尚书右仆射,当朝宰相,一把手是左仆射裴寂,李世民提拔长孙无忌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自己大舅哥,无论是对大唐还是他李世民都有大功劳,二来是长孙无忌头脑聪明,政治手段灵活,李世民希望用他来控制尚书省,挤走裴寂,将李渊留下来的老臣彻底赶走,打造贞观新朝堂。

历史上真实的文德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世民把想法告诉长孙皇后时,遭到了长孙皇后的极力反对,她认为自己已经贵为皇后,儿子又被立为太子,长孙家多名子弟在朝中任职,权势已经很高,如果提拔长孙无忌为宰相,恐怕会造成外戚之祸,朝堂失衡。李世民不听,执意提拔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长孙皇后无奈,只得找来哥哥,耐心劝导,硬逼着长孙无忌辞职,最后无奈李世民免了长孙无忌的宰相之职,将其升为一品开府仪同三司的闲职,享受高官厚禄却不参与政事,不过李世民深知长孙无忌的才能,后来还是将其列为托孤大臣。

夫妻二人

我们都知道魏征是谏臣,却不知道贞观朝更优秀的谏臣是长孙皇后,不同与魏征的直谏每次都把李世民搞得下不了台,长孙皇后利用她女性特有的柔和不仅能抚平李世民心中的怒火,还能让其改正过失。

李世民是爱马之人,宫中养着大量进贡的宝马。有一次一匹爱马死了,李世民大怒,归咎于养马的宫人,就要下令把养马之人杀了,长孙皇后赶到,她温柔地给李世民讲起了当年两人一起看书时讨论的齐景公与晏子的典故,同样也是爱马死了齐景公要杀养马人,晏子认为杀了养马人会影响君主的贤名,导致人才不愿再来齐国,从而导致齐国衰弱,李世民明白了长孙皇后的良苦用心,赦免了养马人。这只是宫中小事,长孙皇后真正厉害的劝谏是影响朝堂,最著名的莫过于“朝服劝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8/15707.html

“历史上真实的文德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还不知道:古代宫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的?近几年,清宫剧非常受观众们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看后宫皇后和众多妃嫔们为了争夺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着实有意思。在清宫剧中,后宫的斗争激烈程度丝毫不比朝堂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你死...

历史上真实的越王允常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怕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越王允常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怕如何?

允常,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后裔,春秋时期越国君主。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春秋末期,吴、楚、越三国在江南掀起争霸风云。楚国皆因楚平王丧失人伦,导致了奇才伍子胥为报仇雪恨,东入吴国,获吴王阖闾重用,又得兵圣孙武相助,最终吴军连败楚军,深入楚境,攻破楚都,伍子胥鞭毁楚平王尸,使吴国的国威达...

历史上真实的金屋藏娇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金屋藏娇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何真相

金屋藏娇的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与其皇后陈阿娇的故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在研究历史多年的时间里,从第一天翻阅五千年开始,就告知自己,要用一颗平常心,却看那些尘封的往事。尽量让自己以一个外人的角度,不去评判里面的人物,只看发生过的事情。可是人非草木,哪...

在古代,宫女犯错之后皇后是如何处罚她们的

在古代,宫女犯错之后皇后是如何处罚她们的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的身份等级有着很严格的规定。而在后宫之中,除了皇帝,权力最大的便会皇后了,此人有号令三宫的权力,后宫大事,皆由其做主。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皇后虽然位居高位,但是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比如她虽...

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下面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下,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自信,志向远大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自我膨胀,有锋芒的矛,却没能有自我保护的盾,这无疑是致命的伤害。为什么说项羽自信,志向远大,史书中也有记载。学习的时候就半途而废,学武的时候也一样,最...

历史上真实的万贵妃,为何能如此得宠?

历史上真实的万贵妃,为何能如此得宠?

万贞儿,山东青州诸城人,万贵妃。明宪宗即位,封为贵妃。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像赵飞燕、杨玉环这般沉鱼落雁而独宠后宫的不在少数,但是像明宪宗朱见深独宠万贵妃这般的,确实少有。万贵妃,小名万贞儿,一个独霸成化朝后宫的“老女人”,一个被后人唾骂...

古代御医负责给皇室看病 御医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古代御医负责给皇室看病 御医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御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御医如何给皇室看病?门槛极高,细节尴尬。顾名思义,御医是专门为皇帝治病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当我提到皇室医生,我总是觉得他们有高超的医术,所以他们可以被皇室选进皇宫治疗皇帝和皇室成员。 在中国,早在唐朝,皇室医院就建立...

古代宫女为什么也要净身?

古代宫女为什么也要净身?

古代宫女为什么也要净身?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提到净身,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宦官,也就是太监。这一类人服侍于深宫之内,不仅仅需要照顾皇上的衣食起居,而且会接触到各个嫔妃。为了保证皇室的纯正血脉,所以对他们采用净身这一残酷的办法。虽然历史上对于宦官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但是他们所遭受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