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之后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皇帝,但是朱元璋的帝王之术一点都不含糊。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身为君王,最重要的品德便是任人唯贤,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便是凭借身边的能人志士,一步步登上皇位的。
可他坐稳皇位后做的之一件事,不是褒奖功臣,而是找借口大肆诛杀功臣。他杀的人大多是无罪之人,仅有两人因贪污跋扈而死,这两人的死也成了朱元璋进行杀戮的导火索。那你可知朱元璋为何要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呢?
朱元璋本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后因生活困顿投入寺庙,天下大乱之时,朱元璋弃寺投军,想做出一番事业。举事期间,他招揽了号称“张良在世”的刘伯温,忠心不二的胡惟庸等人,在这些人的辅佐下,朱元璋难愁大业不成。
俗话说,只可以与君王共患难,不可与君王共享福。患难之时,朱元璋对各路将领百般信赖,以他们的能力为荣,可成事之后,他便开始担心这些人太有能力,自己的后代镇不住这些有能力之人。他虽有大开杀戒之心,可又担心留下千古骂名,就在这左右为难之际,胡惟庸和蓝玉送来了“枕头”。
举事期间,胡惟庸是最受朱元璋信赖的人,成事之后,他也受到礼戴,被拜为丞相。胡惟庸不仅没有忧患之心,还日益跋扈起来,为让皇帝更信赖自己,他私自藏匿谴责自己的奏折,殊不知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
朱元璋看在他无坏心的份上不与其计较,可胡惟庸竟变本加厉,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势力,大力培植党羽,这便让朱元璋对他起了怀疑之心。后来胡惟庸的滥杀车夫,朱元璋便以此事为由头,彻查胡惟庸,随后胡惟庸便被抄家,牵连其中的还有陈宁等朝中大官。
胡惟庸一案,让朝廷中人人自危,朱元璋无人可查,只能翻起旧案。朱元璋看朝廷中的开国功臣都小心谨慎,唯有蓝玉嚣张跋扈,不把皇族放在眼里。
而且蓝玉在班师回朝之时,曾纵容士兵攻破城门,此事朱元璋虽不计较,但也在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为惩治蓝玉,他让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蓝玉在酷刑之下,被迫写下认罪书。蓝玉虽认罪,可他这罪名是否是“莫须有”后人也不得而知,也许这只是朱元璋御下的手段。蓝玉认罪后,朱元璋杀死蓝玉一家,受牵连的还有定远侯王弼,户部侍郎傅友文等等,大约一万五千多人。
朱元璋大刀阔斧诛杀近四万余人,历史上称这为“胡蓝之狱”。就连朱元璋的亲侄子也没有逃过这一劫,他被朱元璋以亲近儒生之名鞭笞而死。可朱元璋的杀戮并不止明面上这些,大文豪宋濂被此事牵连贬谪四川,因路途遥远,宋濂不幸客死他乡。
宋濂之死虽不是朱元璋亲手所为,却因朱元璋而起,他杀死的不仅是活生生的生命,还有文人的风骨,武将的豪情。朱元璋为何要这么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呢?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为了后代,当时的太子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软弱宽厚,生在帝王之家,软弱便是致命的弱点。朱元璋想帮他铺路,曾一度培养蓝玉,建立联姻关系,可惜朱标早逝,又转立朱允炆。朱元璋此刻又怕蓝玉将来势力太大,朱允炆压制不住,到时朱氏江山危矣,所以又动了蓝玉一家;
二,亲手掌握大权,朱元璋大肆屠杀的一般都是掌握一定权力的文臣武将。比如蓝玉一案,牵连甚广,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彻底铲除了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将军政大权牢牢的控制在皇家手里,
三、开国功臣的势力庞大,威信极高。当初随朱元璋白手起家的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惟庸等人,在朝堂上形成了庞大的势力集团,在明王朝这个新兴的统治阶层内部,逐步形成了几股势力争权夺利的局面,比如刘基,就是其中典型的牺牲品。要想日后安心的坐稳江山,那这些势力庞大的功臣,定然不能留,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自然知晓其道理。
朱元璋这么大肆屠杀有功之臣,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一个“权”,为了自己的朱家江山稳固,为了朱家后人能继续坐稳皇位,他必须在世的时候清除障碍,为后人铺路。
虽说朱元璋诛杀功臣是为了后代,但他的后代却不领情。太子朱标曾劝他不要再杀人,可朱元璋不仅不听还把他训斥一顿。朱元璋训斥太子,表面上看是因为太子不识大体挑战皇权,实际上却是在为太子拉拢人心。
若说普通人是走一步看十步,那朱元璋便是走一步看一百步,他诛杀功臣虽然留下了骂名,但却把封建皇权专制推向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