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庞统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的官仕之路怎么样?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24)360

庞统,字士元,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到历史人物,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们脑海中出现。说到足智多谋的人物相信大家脑海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诸葛亮。但是今天我们想了解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庞统庞士元,庞士元的一生到底怎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庞统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的官仕之路怎么样?

庞统庞士元在古代可是非常的受人尊敬的,他辅佐刘大将军。庞统庞士元在出征打战的时候不仅能够给大将军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战争遇到危险的时候也能够镇定自如地去解决战争时的一些问题。

一、 庞士元的过往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庞士元在小时候非常安静,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不会大吵大闹,为人非常单纯、朴实。和他不熟的人都以为他脑子有问题,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

在庞士元十二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见了司马徽。刚开始他们并没有说太多话也没有过多的接触。他们只顾着吃眼前的桑葚,过了一会儿,司马徽先挑起了话题,他们两人相谈甚欢,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司马徽非常欣赏庞士元,他觉得庞士元是他们那边更优秀的才子。听到这句话的庞士元,瞬间自信心提升了100倍。受到司马徽的宣传,庞士元被更多的人知道,大家也纷纷去他家和他一起交流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庞士元的一生虽然风光,但他为了他的事业为了国家的安危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二、 官场生涯正式开启

庞士元出生在蜀汉时期,当时的厉害人物比比皆是,饱读诗书的庞士元不想就这样荒废自己的一生。他开始参加朝廷组织的考试,前面几次都落榜了,但是庞士元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加油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打战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庞士元终于步入朝廷,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活。

刚到官场的庞士元一切都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有权威的人。庞士元步步为营,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学会说话。在一次朝廷组织的打猎活动中,庞士元身先士卒,瞬间吸引了大将军的注意力。大将军觉得他意气风发、打猎的时候非常专注和严谨。

那时候的大将军正苦恼身边缺乏一个得力干将,正巧庞士元的出现解决了大将军的问题。庞士元当然愿意为大将军效力,准备跟随大将军出征打仗。

历史上庞统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的官仕之路怎么样?

才跟随大将军不久后,他就被派去边疆打战,刚开始庞士元并没有适应,他做任何事都非常小心,生怕因为自己的一个小错误就引起了一场大的战争。他负责做一些擦边球的事情,他主要为战士们提供物资和粮食,让战士们有充足的后勤保障。这一次的战争非常顺利,他们也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仗,庞士元感到非常的自豪。

三、庞士元二次出征

因为这这场战争后勤得到保障,大将军对庞士元越来越重视。大将军每天带领着庞士元学习更多的军师方面的知识,并向朝廷提出提高庞士元的俸禄。庞士元当然欣喜若狂,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每天跟随大将军。还没在朝廷过几天安稳日子,庞士元就又开始了出征。

这一次面对的是凶猛的野蛮敌人。有了前一次出征的经验,庞士元信心倍增,这一次他主要负责跟随大将军进行进攻打仗,前期的时候他在大将军身上学到了很多优良品德,比如在关键时刻如何增强将士们的信心,在特殊时期怎样扭转局面化险为夷等到。这一次的出征,庞士元无畏敌人,勇敢杀敌,最终赢得了这一场战争。

有了前两次打仗的经历,庞士元已经做到面面俱到,不管是在勇敢杀敌的前方部队还是保障物资的后勤部队,庞士元都能够安排的完美至极。他的聪明才智和足智多谋让大将军对他的信任又增加了很多。

四、 庞士元主动请缨带领先锋队

庞士元和大将军受到朝廷的指示,这次出征人物巨大,同时难度系数也是在所有战争中更大的,只要这一战打赢了,这个国家就从此以后再无战争。刚开始整个作战部队进行敌人内部的时候,一切都发展得非常顺利。可就在途中,庞士元的军师给他提出宝贵建议,希望整个部队可以从平原大道出发,切勿走蜿蜒的小道和曲折的山丘。

军师认为平原大道我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抵抗敌人,就算敌人进行埋伏,我们也能够轻易地察觉到。庞士元没有听取军师的意见,还是一意孤行选择了走蜿蜒的小山丘。

庞士元在途中,突然听到了一个异常的声音,他之一反应就是中计了,庞士元瞬间着急了,立马安排整个部队进行快速调离,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庞士元当时的环境非常恶劣,四面都是山丘,他们不知道敌人到底在哪个地方。

历史上庞统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的官仕之路怎么样?

庞士元一声怒吼,让军队的其他人能走就走,他一声怒吼,敌人立马开始对他开始了射击,庞士元在生命的最后还是一身傲骨,宁死不屈。庞士元这样一颗陨石,瞬间就落下来。

得到这一消息的朝廷大将们,都感到非常的痛心,特别是带他入门的将军,大将军完全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可是庞士元已经真正地离开了他们,他们也只能欣然接受。

五、 总结

这个事件是罗贯中改编的,那么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纵观庞士元的一生,小的时候安安静静、不吵不闹,到了年长时期,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到了官场。最后因为敌人的埋伏,他中计牺牲了自己短暂的生命。虽然他牺牲了,可是他的英雄事迹并不会被世人忘记。

庞士元的一生值得我们敬佩,他的坚强和勇敢是很多人都达不到的。他愿意为了国家付出自己的生命,愿意为了保卫更多的战士让自己身先士卒。古代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庞士元就是其中的一位,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前人付出了万百倍的努力换来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22361.html

“历史上庞统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的官仕之路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孙权拿下荆州都达到了目的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孙权拿下荆州都达到了目的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对孙权都已经拿下荆州了,为何还要杀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问中国哪段历史最让男人着迷,那么各色英雄人物不断登场的东汉三国一定会高票位于前列,而在诸多三国英雄人物中,义薄云天的关羽的人气非常高,而对于关羽的粉丝们来说,关羽被东吴杀害这一结局显然是很难接受的,以...

松锦大战后,皇太极提出议和,崇祯帝是什么表现?

松锦大战后,皇太极提出议和,崇祯帝是什么表现?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皇太极和明朝议和的事情,发生在1642年。这一年,皇太极和明朝之间发生的,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终于结束了。松锦大战之后,明朝最重要的将领祖大寿、洪承畴都相继投降了清军。明朝精心打造的九边军镇的精锐力量,几...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逝世原因是什么?史书是怎么记载,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的死在历史上是个谜。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史书记载说李世民死于疾病,而后世专家推断说,李世民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丹药之毒。宋代史书《资治通鉴》中说李世民患有“痈疽”,这种病与他多年征战沙...

秦宗权是什么人?黄巢死后他是什么结局?

秦宗权是什么人?黄巢死后他是什么结局?

秦宗权,唐末蔡州节度使,被称为乱世魔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光启元年(885年),黄巢败亡后不到一年,其旧部秦宗权就在蔡州称帝,公然对抗大唐。秦宗权论实力与谋略远不如黄巢,而黄巢都被唐军打得兵败自杀。为何秦宗权能在黄巢死后迅速席卷整个中原,打得唐军畏惧,还公然称帝呢一,占据蔡州...

蒋斌:蜀汉将领蒋琬长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蒋斌:蜀汉将领蒋琬长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蒋斌(?-264年3月3日),零陵湘乡人,蒋琬长子,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延熙九年(246年),蒋斌的父亲蒋琬病逝,蒋斌继位父亲安阳亭侯的爵位,担任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魏国大将军钟会至汉城,给蒋斌的信说:“巴蜀之地贤...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是方圆百里出...

历史上曹丕与曹植本是兄弟,为何二人关系不好?

历史上曹丕与曹植本是兄弟,为何二人关系不好?

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曹丕已然贵为魏文帝,为何还是不放过弟弟曹植呢?严格意义上来说,曹丕还是饶了曹植。之所以一开始想除掉曹植,主要是由于曹植给自己带来的些许隐患。夺嫡,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最残酷的宫廷...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开国皇帝,为何要继续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邦从微末之中起义,推翻大秦,打败项羽,最后立下大汉朝,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东汉的创立者是刘秀,也是刘邦的血脉子孙。其实按照我们一些人的想法,当时刘秀是推翻了王莽的新朝,自己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