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投奔楚国的都有哪些人才?是何结局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26)371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楚国无疑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国的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因此,对于巅峰时期的楚国,不仅能够和秦国、齐国、魏国等大国相提并论,也吸引了一些名将投奔楚国。其中,就以下三位名将来说,在战国时期先后投奔楚国。不过,这三位名将的最终结局,却是各不相同的。

一、吴起

战国时期投奔楚国的都有哪些人才?是何结局

首先,提到吴起这位名将,很多人的之一反应就是魏国和魏武卒。对于吴起来说,无疑是在魏国,并凭借着魏武卒这一精锐之师而成名的。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一定程度上,战国初期的吴起,可以说是秦国的克星了。吴起身先士卒,严于律己,打造了魏武卒这样一支精锐之师,从而在和秦国大军的较量中屡战屡胜。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战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此战,虽然秦军人多势众却严重缺乏装备,秦军主力的数千乘战车无法挽救几十万秦人士卒被击溃的危局,在吴起率领的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魏武卒面前,人数众多却毫无战斗力的秦军被一举击溃,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不过,魏武侯这位君主在位时,吴起因为没能获得相国一职,加上遭到了朝廷大臣的排挤,所以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对于吴起的到来,楚悼王这位君主非常高兴。因为楚国虽然地域辽阔,却缺乏顶级的人才。因此,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立即将其楚国最为重要和富庶的宛城将给他。一年后,吴起在宛城做出一番成绩后,楚悼王将其晋升为楚国的令尹。在楚国的百官中,令尹一职就是宰相的意思,这意味着吴起在楚国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于是,吴起得以在楚国推行了“吴起变法”。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到了公元前381年,吴起又率军争霸中原,击败了自己曾经效力的魏国。但是,当吴起班师回国时,楚悼王这位君主突然去世。吴起回到楚国后,被楚国的宗室贵族所击杀。因此,和秦国的商鞅一样,吴起也在发起一场变法后,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二、田忌

战国时期投奔楚国的都有哪些人才?是何结局

田忌,妫姓,田氏,名忌,字子期,陈郡(今河南淮阳县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封地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市),又称徐州子期。在战国中期,田忌作为齐国的宗室,因为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田忌赛马中,孙膑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从而获得了齐威王的赏识。于是,田忌和孙膑联手指挥了桂陵之战。在桂陵之战中,齐国大军围魏救赵,从而击败了魏国大军。在桂陵之战后,田忌参加马陵之战,听从孙膑谋略,采用“减灶之计”,诱杀魏将庞涓。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马陵之战重创了魏国,促使齐国取代了魏国,成为了战国中期的霸主。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功高震主的田忌,遭到了齐国相国邹忌的谗言和陷害,所以被迫离开齐国,投奔楚国。来到楚国后,田忌受封江南之地。但是,和吴起不同的是,田忌没能在楚国获得一番作为。后来,齐威王去世,齐宣王即位,将田忌召回了齐国。不过,再次回到齐国后,田忌同样是没能再创辉煌,从而最终悄然去世。

三、廉颇

最后,到了战国后期,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也最终投奔了楚国。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五国伐齐后,廉颇率领大军进攻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齐国的阳晋之地,从而和赵王封为上卿。自此之后,廉颇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成为赵国的栋梁。长平之战前期,廉颇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因为赵国的国力无法继续支撑下去,赵孝成王最终用赵括替换廉颇,从而和秦国大军展开决战。当然,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赵国失败,损失了40多万大军。长平之战后,廉颇参加了邯郸之战,又击败了燕国大军的进攻,从而被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廉颇遭到排挤,最终离开了赵国,投奔魏国。

战国时期投奔楚国的都有哪些人才?是何结局

但是,在魏国期间,廉颇没有获得什么表现的机会,于是,廉颇选择离开魏国,投奔楚国。结果,到了楚国之后,廉颇发现楚国的士兵明显不如赵国的士兵,所以发出了“我思用赵人”的感叹。因此,廉颇在楚国可谓郁郁而终,最终在楚国病逝,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享年84岁。总的来说,在战国时期,吴起、田忌、廉颇这三位名将先后投奔楚国,但是,这三人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就吴起来说,在楚国功成名就后,遭到了杀身之祸。而就田忌来说,在楚国碌碌无为后,还是回到了齐国。至于廉颇这位老将,则是在楚国郁郁而终,没能东山再起。对此,你怎么看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0/28002.html

“战国时期投奔楚国的都有哪些人才?是何结局”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元氏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何会被废黜帝位?

历史上元氏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何会被废黜帝位?

元姑娘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之女,生母为元诩最宠爱的嫔妃潘外怜,祖母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胡太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泰元年(528年),北魏胡太后拥立孙女元氏为帝。但过了不到一天,胡太后就宣布元氏为女子而将其废黜。为何胡太后要拥立元氏为帝而又将其迅速废黜呢一,出身皇室孝昌四...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然不...

糜芳: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开城降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糜芳: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开城降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郡朐县人。汉末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刘备糜夫人的兄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麋芳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但受到关羽的轻慢。...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240年),左将军向朗之侄,蜀汉重要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对军事通晓畅达,被汉昭烈帝刘备称赞。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历任牙门将(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诸葛亮北伐时,以向宠为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北行汉中前,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何进是东汉灵帝时外戚,官至大将军。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发生东汉的“十常侍之乱”,打破了东汉局势的平衡,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政权彻底垮塌,东汉名存实亡。那么,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又是何太后的至亲,十常侍为何敢杀何进呢?究...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为何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

评论列表

Rainy
Rainy
2小时前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其鼎盛时期不仅吸引了众多名将的投奔,吴起、田忌和廉颇三位将领先后选择前往楚国的背后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才流动趋势;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各不相同:有的功成名就后遭遇不幸被杀身亡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要深思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制度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作为学者我们应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历史事件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以史为鉴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历史的多样性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做出符合人性的评价和分析避免过度简化或夸大事实真相以期更接近真实客观的学术探究之路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关于这段丰富而复杂历史时期的研究与发现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